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下水生态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思考

2021-12-28 11:07冯宇鹏丁志宏张永杰
海河水利 2021年6期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用水水资源

冯宇鹏,丁志宏,张永杰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发展研究院,天津 300222)

2018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2019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工作时指出:内蒙古“要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出发,赋予内蒙古的时代重任。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生态保护,合理、有序、规范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内蒙古水利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生态保护治理规划和实施纲要》(内水资〔2019〕163号),要求各盟市组织制定本辖区内的地下水生态保护规划,报自治区水利厅审查同意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自治区水利厅备案。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16.2 亿m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98.2 亿m³、地下水资源量(扣除重复计算量)18 亿m³。地下水是呼伦贝尔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1 区域概况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位于中国版图的“雄鸡之冠”,土地面积25.3 万km2,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自西向东分为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山地和嫩江右岸山前丘陵冲积平原3个地貌区域,大兴安岭山脉纵贯市域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热量不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量时空差异较大,多集中在7—8 月;地质构造分属内蒙地槽褶皱系、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和吉黑地槽褶皱系,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的火山岩组,在平原、山间河谷、低洼沟谷广泛分布着松散沉积层;林地面积0.12 亿hm2,是我国北方木材主产区,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约占内蒙古75%、全国9.5%。草地面积0.069 3亿hm2,多为天然草场,矿产资源丰富。

呼伦贝尔市共有大小河流3 000多条,流域面积1 000 km2及以上的河流有67条,以大兴安岭为分水岭,分属于嫩江、额尔古纳河两大流域,嫩江流域占比39.3%,额尔古纳河流域占比60.7%;常年水面面积1 km2以上的湖泊有89 个,呼伦湖2019 年水面面积达2 036.2 km2,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市域内的水文化富有边疆民族特色[1]。

呼伦贝尔市现辖14 个旗(市、区),包括海拉尔区、扎赉诺尔区2个区,阿荣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4个旗,鄂伦春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5个市。2018年全市总人口264.16万人,有效灌溉面积36.42万hm2,人均可支配收入2.84万元。

呼伦贝尔市的现状地下水供水量分别占农田灌溉用水量17%、林牧渔业用水量66%、工业用水量77%、城乡生活用水量83%。尤其是本市境内的呼伦贝尔高平原区,行政区划包括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及满洲里市,主要含水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地下水受地形起伏控制,径流情况较差,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较高,一般为重碳酸硫酸氯化物或重碳酸氯化物型水,矿化度为1~3 g∕L,且部分离子含量超标,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2]。可见,总量和占比并不丰富的地下水是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的主要水源,维系良好的地下水生态对于该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2 规划框架

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将导致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过程处于严重不平衡状态,出现地下水超采区、大范围水位降落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而危及建筑物安全、潜水含水层和承压水含水层连通而发生潜水污染承压水现象,大范围的降落漏斗还将导致地表和地下含水层入渗补给能力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明显下降,地表植被退化、土壤沙化,产生一系列地下水生态问题。

规划从呼伦贝尔市水资源,重点是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特点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目标与任务,因地制宜提出地下水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措施,确定管控制度,制定规划实施与保障方案,形成九大措施体系。具体规划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规划思路

规划提出建立的九大措施体系对应的规划任务可概括如下。

(1)地下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分级分类,从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物理隔离设施建设、视频智能识别、标识设置、污染防治、计量监测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重点项目。

(2)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从水土保持、小流域建设、源头区生态建设、沙化土地治理、封育禁牧等方面提出规划任务、重点项目。

(3)节约用水与水源替代、地下水压采。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城乡供水管网改造提升、节水器具推广、分质供水、雨污分流、再生水回用、疏干水回用、雨水利用、应急与备用水源、第二水源建设、水库扩容改造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重点任务。

(4)地下水“五控”及承载能力监测。从管控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水位、用途、水质及机电井数量,开展地下水承载能力监测与评价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重点项目。

(5)重点用水户计量监测。核定工业、农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重点水源地以及重点用水户名录,从总量监测、在线联网、统计台账、内部单元用水计量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重点项目。

(6)地下水生态质量监测。按照规范导则要求,优化存量、筹划增量,从水量、水位、水质3个方面分别提出完善站网、新建监测站点、改善硬件条件、优化监测内容、强化在线监控等规划措施、重点项目。

(7)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从健全完善河湖长制、强化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监督问责机制、畅通公众监督渠道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重点项目。

(8)法规建设与政策措施。从加强法制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优势、激发用水主体内生动力、强化各级政府履职尽责、促进部门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重点项目。

(9)社会宣传与科普教育。从加强媒体作用、强化文明意识、培养节水习惯、提高法治意识、普及生态知识、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重点项目。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0—2025 年,在分析全市各旗(市、区)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基本情况基础上,以地下水生态持续好转为目标,以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总量控制指标为硬约束,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合理安排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规模,优先保证优质地下水用于城乡居民生活。具体而言,规划到2025年,在总量控制方面,呼伦贝尔市总量控制指标为91 995万m3,全市规模以上机电井的控制指标为19 375 眼,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红线之内,重点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控制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范围之内;在监管计量方面,实现地下水重点用水户监控计量设施全覆盖,农业计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和生活用水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在监管指标方面,将地下水开釆控制指标逐级分解细化到本市各旗(市、区),加快实行地下水水量、水位红线双控,初步建立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全市地下水达到采补平衡,地下水资源、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良好维系。

3 重点难点

开展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是本次规划工作的重点,也是本次规划工作的基础所在。其主要包括现状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分析地下水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地下水资源量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地下水资源量变化的因素;呼伦贝尔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历程分析,调查现状各区域、各行业用水结构和用水量,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包括煤矿疏干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超采区治理实施效果和确定现状地下水超采情况;分析呼伦贝尔市地下水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地下水水质状况;评价现状地下水承载能力,总结地下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研究提出地下水生态保护指标体系是本次规划工作的难点。根据规划目标,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呼伦贝尔市“三条红线”划定成果以及《呼伦贝尔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河流域规划》《呼伦贝尔市水网规划》等规划成果,统筹考虑呼伦贝尔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特点,以科学表征和度量地下水生态保护目标为出发点,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性、代表性、可取性和易考核性为原则,从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监控等方面,研究提出呼伦贝尔市地下水生态保护指标体系,并结合资料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开展指标测算,研究确定规划水平年发展指标的目标值。

针对上述的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重难点问题,采取以下解决对策。

(1)广泛收集已有基础资料。结合已有工作基础,首先整理和分析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的基础资料,再结合本次规划工作特点和需求,补充收集包括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水利统计年报、水资源公报、重点供用水户监测台账、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地下水监测系统建设成果等在内的基础资料。

(2)开展详细实地调研查勘。在分析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尤其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针对全市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结合各旗县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地下水用水户和用水特点、水资源“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情况、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特征,编制调研查勘计划,开展详细调查,重点调查各旗县地下水(包括疏干水在内)的现状水源地、用水户、用水量、用水水平、用水效率;对于处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临界状态的旗县,重点调研和分析地下水用水需求增长预期和替代水源建设情况。

(3)参阅借鉴已有技术文献。结合呼伦贝尔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特点,参照《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生态保护治理规划和实施纲要》《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水源地和地下水超采区水量与水位双控制方案》等要求,广泛征求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综合分析提出本次规划地下水生态保护指标体系,开展指标测算,研究确定规划水平年发展指标的目标值。

4 结语

良好水生态环境赋予呼伦贝尔市独特发展优势,呼伦贝尔市地下水生态保护规划的编制应坚持目标引领、结果导向,补供水节水短板,强计量监督监管,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为全市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本底、和谐的社会环境文明氛围,为打造“祖国北疆靓丽风景线”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呼伦贝尔市用水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约洗碗用水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丰收会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佩:为半干旱地区集聚水资源
她是孩子们的“好家长”:记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嘎查关工委主任乔玉芳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