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禅意空间设计看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
——以河北省秦皇岛市老旧小区为例

2021-12-28 03:08孙逸达
居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秦皇岛市禅意禅宗

孙逸达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80)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98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沿海进一步开放的14个城市之一。从1984年到2000年海港区建造了大批居民住宅。因此秦皇岛市旧小区的休憩空间改造项目,在二三十年后的现在逐渐进入设计市场。案例缺少、经验不足和理论匮乏,使设计师们不得不模仿西方的改造方案,但文化环境的不同使得此类改造空间与城市整体格格不入。现阶段我国在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理论体系还待完善,可以说正处于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的哺乳期、探索期。日本禅对整体与局部的特殊理解,及其抽象的空间设计方法,十分适合应用于空间狭小、环境幽暗的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项目。因此本文试图对日本禅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寻求适合我国的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方法。

2 日本禅宗简介及研究对象概述

2.1 日本禅宗简介

日本禅宗可以溯源至中国唐宋,是融合佛教文化、中国禅文化与日本原生文化的衍生文化流派。南怀瑾先生认为,我国的禅宗是融合了道教逍遥思想的逍遥流佛教支派[1]。而坂本太郎在《日本史概说》中一再强调日本禅宗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侘寂的不断重视[2]。因此日本禅与中国禅虽源自同一根脉,却衍生出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可以说中国禅宗是追求自由、闲散与旷达的逍遥派佛教,而日本禅宗则是融合了净土思想,注重细节,强调安静、沉稳的侘寂派佛教。

我国禅宗自宋明开始没落,到了现在已经不被大众所熟知。但日本禅宗却深受日本人民喜爱,蓬勃发展并形成如今独特的宗教流派、文化流派[3]。之所以称之为文化流派,是因为日本禅宗已明显超出了宗教的范畴,直接影响了日本茶道、日本花道、日本书法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并间接影响到日本现代服装、影视和建筑设计风格的产生。日本禅深入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衣食住行多方面都带来的重要影响。可以说日本禅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

2.2 研究对象概述

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不可一概而论,不同形状与性质的空间,其改造方略也应有所不同。狭小无序的休憩空间应注重景观布置的疏密度,使其紧凑有序但又不显得局促杂乱。而宽阔规整的休憩空间应注重景观的主次设计,使其丰富多样又不失重点。

根据秦皇岛市内42片老旧小区(1984—2000)的实地调研结果,笔者将秦皇岛市老旧小区休憩空间按形状分为方形空间(16例)、圆形空间(4例)、线性空间(3例)三类,另有19片小区无明显休憩空间,因此不计入此三类之中。本文将主要以方形及圆形空间为主要讨论对象,结合数据整理分析其现存问题,并以日本禅意空间设计方法为指导思想,探讨合适的空间改造方式。

方形、圆形空间指的是小区建筑以凹字形或口字形,又或以其他类似形状围合分布,致被围合空间呈现出长宽比例适中的方形或圆形的公共空间。行列式布局、围合式布局、混合式布局布置的小区休憩空间多呈现出此类特征。这类布局的小区较其他布局方式更节省场地,且易于规划,所以得到推广,因此秦皇岛市旧居民小区休憩空间以方形或圆形空间居多。此类空间规整的形状使其可以按照较为统一的方法进行改造,所以本文将以秦皇岛市内老旧小区方形、圆形休憩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

3 秦皇岛市旧小区方形休憩空间存在的问题

3.1 缺少整体设计思维,影响空间完整度

对于一个本身并不宽阔的公共空间来说,保证其空间完整性将最大限度的提升空间带给人的舒适感。但是实际设计并没有遵守这个原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旧小区内布置的仿园林叠石水塘或模仿中国古建的垂花门,如图1所示。这些景观不仅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还严重阻碍整个空间的视线交流,影响空间的完整性。叠石大多都出自建筑师的随意之笔,并无细节上的设计,也更没有园林“移步异景”的巧妙,并且出于安全考虑禁止业主攀爬,变成了一块孤立的大石头。而垂花门等墙状物,反而分割了本来就狭小的公共空间,使其显得局促杂乱,更是影响了正常的交通流线,以致人群不得不绕道而走。

图1 秦皇小区叠石景观

通过植被或抬升地面来分割公共空间与交通空间,是中庭设计常用的手法。但实际上这种做法直接影响到空间的完整性。在面积很小的中庭中进行分隔设计会降低空间的活跃度;而线性或成片布置的植被更是会影响到空间的视线通透性,降低绿化带给人的愉悦感。绿化率本来就是为了提升空间愉悦度而设计的指标,而很多小区为了达到指标标准强行种植绿植,导致空间活跃度降低,完整性受损,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反思。小区内的器材和景观如果不经过认真思考,其布置也会影响到空间的完整性。空间内的景观聚集布置于一处,将会起到集中视线的作用。但是如果聚集布置的景观高低错乱,毫无秩序,将直接降低空间的舒适度,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拿捏不好分散布置的景观疏密,也将降低空间的完整度,过疏的景观布置会使空间平白无重点;过密布置则会使空间显得紧张杂乱[5]。

3.2 重复的固定景观,降低空间活跃度

秦皇岛市旧小区方形、圆形休憩空间大概可以归为两类。

一类是空间中心设计视觉中心。其余景观设施环绕其布置型,此类空间又可细分为中心景观型及中心广场型。中心景观型多以喷泉、雕塑、叠石等为视觉中心布置。如果场地宽阔,中心布置的景观将起到很好的视线凝聚作用。但秦皇岛市旧小区休憩空间多狭小型,在此类空间内设计高大中心景观,不仅不会宏伟震撼,凝聚人心,反而会使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更加局促紧张,降低空间舒适度,如图2所示。中心广场型休憩空间不设中心景观,而以一片活动场地为空间中心。运动器械、儿童娱乐设施及各景观围绕其布置。此类空间并无太多问题,但因为大多数小区都仿照这个模板布置,并且广场多无规划,所以未免显得单调乏味,缺乏辨识度。重复的景观、单调的设施虽然可以满足空间的正常使用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空间趣味性与空间活跃度将会直线下降,以致使用者减少,设施荒废,如图3所示。

图2 红卫里小区休憩空间

图3 普庆里小区休憩空间

第二类为分散型布置。分散型布置的休憩空间一般以绿植为主,绿化层次丰富,道路蜿蜒,富有情趣,是这类休憩空间具有的优势。但缺少一定规模的活动场地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常见的问题还有:景观过于分散导致场地散乱,绿植层次不明使空间通透性下降等。

4 案例分析及改造方式探讨

4.1 整体性设计

4.1.1 整体性设计与待庵

修禅者普遍寻求一种叫做“无我”的境界,所谓无我,其实就是一种自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无我不是真的泯灭个性,而是个性与共性并存,个性共性和谐相生,相互渗透的状态。所谓“芥子纳须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个性融于共性,共性又能通过个性反映出来,如此这般。

那么禅意空间也应该有这种特点,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定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处理。一个空间的整体性设计永远在第一位,但细节处理也不能忽视。整体性设计的思维可以保证各细节设计的和谐性、统一性,而细节处理可以完善整体感受,使整体设计和细节设计相得益彰,才能做出简单大方而又耐人揣摩的和谐空间。以日本禅意茶道鼻祖千利休的“待庵”为例。两榻之间,只有一套茶具、一张茶挂、一小窗、一枝花、两个人而已,如图4所示。入座其间,杂念顿无,仿佛世界只有了茶。布置简单却耐人揣摩。无论是狭小的入口,还是抬头便可见的茶挂,又或恰巧被小窗漏出的一缕阳光所照射的一枝花。无不强调着禅意茶道的侘寂理念。在这里鸟声风声磨茶声都是禅意茶道的一部分,光线和材质都为侘寂这个主题而服务。两榻,却不感觉狭窄、简单,却耐人回味。每个局部的处理充满意义,局部之间又相互联系,各局部设计牢牢扣着茶道这个整体概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突出重点,不失细节,使得“待庵”成为了日本国宝级的茶室[6]。

图4 待庵室内

4.1.2 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的整体性设计方法

空间大小并不直接决定人对于空间的感受,杂乱的大空间不如干净的小空间能使人感觉平静舒心。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一定要有整体性设计思维,空间布局、景观规划、绿植设计不可分割,一定要同时考虑。布局变化将会影响到细节的处理方法;而景观的选择,也会改变空间带给人的印象。因此改造设计一定要先拟定整体设计思路,从布局到各细节处理都遵照这个思路而设计。

景观及植被的布置一定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性质进行调整,以整体和谐为设计出发点。如果空间狭小,就应尽量避免安放高大的景观。空间面积与景观高度和谐,才能保证整个空间比例协调、和谐统一。面积较小的空间应避免人为划分区域,交通空间和休闲空间可以通过景观植被的布置进行分割,又或设计下沉式的广场,保证空间整体的视线完整度。

相反,如果空间宽阔,适当安放高大景观,种植高大植被将有利于突出空间重点,使空间不至散乱无章。宽阔的公共空间进行分区设计也可增加空间的丰富度,景观与绿植的布置也更应重视层次感。

在满足绿化率指标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绿植的配置方法,单一种类,集中布置的绿化可能会降低空间的活跃度;而种类过多,分散布置则可能使空间丢失凝聚力。绿植、景观、器械都是空间整体性设计的一部分,切记不可将其分割设计再拼凑为一体。

4.2 抽象性设计

4.2.1 抽象空间与龙安寺

大部分日本禅意空间,都会使人感觉十分抽象。其实这种抽象,正是设计师追求的空间效果,有很多修禅者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思索真理,并修成得道的。就如同日本枯山水代表作龙安寺的庭院,如图5所示。有人认为这五组十五个石头代表东海五岛,而岩石周围的圆圈型布置的沙子代表着大海的波浪;又有人认为这代表了著名的日本五山,而圆圈型布置的沙子象征着云雾缭绕。抽象的空间会激发人的想象力,促使人联想出相关的具象产物。但因其抽象性,人们又会否认此产物并联想出新的具象产物,循环往复,以致无限。因此虽然场地狭小,人们却能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或许这就是禅意设计的妙处。

图5 龙安寺中心庭院

4.2.2 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的抽象景观应用

日本禅意空间重视引发人的联想,以此来增加空间的丰富度。狭小的休憩空间改造也可参考这种设计手法来增加自己的趣味性。在场地中安置具有审美价值的空间小品,或是通过巧妙设计让空间呈现出“移步异景”的特点,都将极大地提升空间的趣味性。但这类改造不仅对设计者设计水平的要求较高,且对使用者的审美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空间改造并不一定追求这种过于抽象的禅意,而更应注重实际应用,以使用者需求为设计出发点。通过抽象景观的布置增加空间的活跃度、趣味性也是不错的选择。抽象景观区别于固定具象景观。固定形状、具象重复的景观器械缺乏灵活度,容易让人厌倦。而可以互动变化的景观,使用功能多样的器械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想象力不断变化其形状功能,极大地提升空间的使用寿命。

比起安放固定的模型玩偶,一片沙丘将为空间带来更多的乐趣。儿童可以发挥创造力,使用沙子为自己创作玩具。沙丘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也因此使空间景观不断变化,借以丰富空间的趣味性。而攀爬架可代替固定桌椅,激发使用者的想象力,应用于各种活动。不仅可供儿童攀爬玩耍,低矮的攀爬架还可兼做座椅,半身高的攀爬架上放置一块木板甚至可以变为野餐餐桌,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不同需求灵活运用这类设施。互动变化的景观、使用功能多样的器械作为另一种可体验的抽象设计,也可以为空间增加趣味性,提升空间的活跃度。

5 结 论

日本禅宗侘寂的禅宗理论,及日本禅意空间的设计方法,十分适用于空间狭小、设施单调的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项目。无论是通过整体性设计统一空间风格,还是通过抽象性设计增加空间趣味性,都将极大地提升旧小区休憩空间的改造效果。禅的理解因人而异,其中蕴含的奥妙也可根据不同人的解读呈现出不同的趣味。因此希望本文借鉴日本禅意空间设计,提出的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的方法,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带动更多学者对旧小区休憩空间改造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也希望本文提出的改造建议可以在实际项目中起到一定的辅助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秦皇岛市禅意禅宗
禅宗软件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禅意人生
尺八的禅意
禅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