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繁城《受禅表》碑及碑文考

2021-12-29 03:59李丽莉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天命碑文统治者

李丽莉

(漯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 漯河 462000)

《受禅表》碑,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颍县城西北15km的繁城镇汉献帝庙址上,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刻立,是曹魏代汉的历史见证。碑文内容大致为曹丕即皇帝位后,依天命继天子位的史实。碑文行文流畅,结构严谨,政治目的明确。

以往有学者对《受禅表》碑文在书法、艺术方面的价值做过较多论述,但就碑的形制及碑文内容鲜有涉及,现做简要论述,以期方家指正。

一、碑的形制

《受禅表》碑高3.22m,宽1.02m,厚0.28m,它继承了汉碑的一般形制特征,即碑身圭形,上有穿,下有方形碑座,碑文隶书、题额篆书等。

有学者考证“汉碑的形制直接来源于谶纬思想中作为祥瑞的玉圭之形。”[1]圭,通珪。《说文解字》:“圭,瑞玉也”。班固《白虎通》认为五瑞“珪、璧、琮、璜、璋”,圭为五瑞之首。圭的基本形状为上锐下方。圭,是当时贵族在朝聘、祭祀、丧葬时用的一种礼器,在谶纬之学兴起后,作为祥瑞见于史籍。碑圭形,很可能是统治者用祥瑞之形为曹魏政权提供神权支持。

二、《受禅表》碑文

《受禅表》碑历经千余年,因种种原因,某些字体残缺,现根据《漯河文史大观·文物卷》所记录(稍有改动),摘录如下:

维黄初元年,冬十月,辛末,皇帝受禅于汉氏。上稽仪极,下考前训,书契所录帝王遗事,义莫显于禅德,美莫盛于受终,故书陈纳于大鹿。传称:历数□□是以降世且二百年畿,三千堯舜之事复存于今,允皇代之上仪,帝者之高致也。故立斯表,以昭德□义焉。

皇帝体乾纲之懿姿,绍有虞之黄裔。九德既该,钦明文塞。齐光日月,材兼三极。及嗣位先皇,龙兴饗国,抚柔蒸民,化以醇德。崇再宽之政,迈恺悌之教,宣重光以照下,拟阳春以播惠。

开禁仓,散滞积,冢臣□□□□□之锡,众兆陪台蒙□饩之养。兴遗勋,继绝世,废忘之劳获金爵之赏,襁褓之孤食旧德之禄。善无微而不旌,功无细而不□。□□戎士,哀矜庶狱,罢戍役,焚丹书,囹圄虚静,外无旷夫。玄泽云行,罔不沾渥。

若夫覆载简易,刚柔允宜,乾坤之德,阴阳□□□□□□类育物,奋庸造化之道,四时之功也。宽容渊嘿,恩洽群黎,皇羲之质,堯舜之姿也。孜孜业业,迈德济民,伯禹之劳。□□□□□睿智神武。料敌用兵,殷汤之略,周发之明也。

广大配天地,茂德苞众圣。鸿恩洽于区夏,仁声播于八荒。虽象骨□□□□□□和而来王。是以体征屡集,和气烟□,上降乾祉,下发坤珍。天开启闱,四灵具臻。涌澧横流,山见黄人。所以人显受命之□□□□□之朝运也。其余:甘露零于丰草,野蚕茧于茂树。嘉禾、神芝、奇禽、灵兽穷祥极瑞者,期月之间盖七百余见。自金天以□□□□□嘉祥之降,未有若今之盛者也。

是以汉氏睹历数之去已,知神器之有归,稽唐禅虞,绍天明命,□嫔二女,钦授天位。

皇帝谦退,让德不嗣。至于再,至于三。于是,群公卿士佥曰:“陛下圣德,懿侔两仪。皇苻昭晰,受命咸宜。且有熊之兴,地出大蝼;夏后承统,木荣冬敷;殷汤革命,白狼衔钩;周武观兵,□□□□。方之今日,未足以喻。而犹以一至之庆,宠神当时,绍天即祚,负依而治。况于大魏灵瑞若兹者乎!

盖天命不可以辞,□□□□□以意拒;大统不可以久旷,万国不可以乏主。宜顺民神,速成天序。”

于是,皇帝乃回思迁虑,旁观庶征。上在睿机,莁之周易,卜以守龟,龟莁袭吉,五反靡违。乃览公卿之议,顺皇天之命,练吉日,□□□□唐典之明宪,遵大鹿之遗训。遂于繁昌筑灵坛,设遗宫,峙圭璧,储牺牲。延公侯卿士,常伯、常任、纳言、诸节、岳牧、邦君、虎□□□□匈奴南单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王侯君长之群,入自旗门,咸旅于位。

皇帝乃受天子之藉,冠通天,袭衮龙,穆穆皇皇,物有其容。上公策祝,燔燎,域朴告类上帝,望秩五岳,湮于六宗,遍于群神。□□□宴,群凤来臻。乃召有司大赦天下。

改元正始,开皇纲,禅帝载,殊徽征,革器械。修废宫,班瑞节,同律量衡。更姓改物,勒崇垂鸿,创□作则,永保天禄,传之罔极。

三、碑文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儒学经历了两汉的发展,至汉末“谶纬”化,其在社会各阶层中已成主流意识形态。在汉魏禅代的过程中,其为政治服务的本质,得到了淋漓展现。

(一)天命论思想

纵观《受禅表》碑文,其以儒学经典为宗旨,以“人事”与“祥瑞”为论据,极力用天命论神秘主义思想论证曹魏政权的合法性。

《受禅表》强调依“天命”“受禅”,“盖天命不可以辞……宜顺民神,速成天序”。因契合禅让与天命论主题,《受禅表》大量引用《尚书》尧典、舜典、大禹谟三篇有关禅让内容,共涉及《尚书》58篇中的17篇[2]。经学服务于现实政治,政治从经学中寻求理论依据,两者相互依存。经过天命与经学的双重论证,说明曹魏代汉不仅是天意的体现,也合乎经意。

(二)以德配天思想

殷商灭亡后,周朝建立,统治阶层逐渐认识到,“天命靡常”[3]282,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来掌握命运,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里“德”的内涵为“德行(德性)与德政”。《尚书·太甲下》云:“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也就是说,“天”对人没有亲疏,只要有德行、行德政,上天就会亲近他;民心没有固定不变的归向,只归向于有仁德的君主,故《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汉代,儒学经历了复兴到“谶纬”化。在政治领域,表现为统治者对“天”的敬畏与其“行为”“施政”是否得当相互联系,即统治者有德行、行德政,将会天降祥瑞,以示天命嘉奖;相反,如果统治者没有美好善良的德行,制定的政策有瑕疵,上天也会有相应的灾害降临。在稳定时期,这些会提醒统治者行德政,惠及民生;在乱世,也会成为朝代更替的工具。

汉魏禅代、更替,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以德配天思想在碑文中被统治者利用,并得到集中体现。“义莫显于禅德……以昭德□义焉……九德既该……化以醇德……刚柔允宜,乾坤之德……茂德苞众圣……盖天命不可以辞”,这些“德”包含曹氏的“德行”与“德政”。皇帝品德优秀,制定的政策刚柔相宜、宽严相济,得到上天肯定,故受“天命”即天子位。其目的在于维护其“天命”下的统治秩序,制造和谐舆论。亦在说明因为有“德”,所以天命在曹。

碑文所体现出的以德配天思想,符合曹魏禅代的现实,为曹魏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神学支撑。

(三)《洪范》九畴政治理论思想

《尚书·洪范》篇是中国古代早期较为系统的政治构想性典籍,备受历代统治者重视,“两汉的今文经学家曾以《洪范》察变为时尚”[4],宋人朱熹认为它是“治道最紧切处”。它是统治者治国理政的理论依据,曾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哲学等产生重要影响,它的政治理论思想贯穿《受禅表》全文。

《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飨用五福,威用六极[5]404。

《洪范》九畴涉及的大致是统治者在治国理政中需要关注的自然、自身行为、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内容以及怎样管理、效果如何判定等问题。九畴中的思想理念与汉魏禅代的现实有意识地结合起来,贯穿于《受禅表》碑文始终,成为理解《受禅表》思想文化的一条主线。

“次六曰乂用三德”。《洪范》曰:“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统治者治理国家,要做到正直,能刚、柔相宜。“抚柔蒸民”“刚柔允宜”意在说明曹氏政权在统治中,做到了政策的刚柔相宜,即德政。

另外,“开禁仓,散积滞,冢臣□□□□□之锡,众兆陪台蒙□饩之养。兴遗勋,继绝世,废忘之劳获金爵之赏,襁褓之孤食旧德之禄。善无微而不旌,功无细而不□。□□戎士,哀矜庶狱,罢戍役,焚丹书,囹圄虚静,外无旷夫。玄泽云行,罔不沾渥。”曹氏的施政政策惠及全国各种状况的百姓,做到了行德政,体恤民情。

“次二曰敬用五事”。《洪范》曰:“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五事的基本含义是貌(身)有恭而能肃,言有从而能乂,视有明而能哲,听有聪而能谋,思有睿而能圣[6]。“敬用五事”要求统治者关注自身的言行举止等,促使其引起“休征”,避免“咎征”。《受禅表》中“皇帝体乾纲之懿姿,绍有虞之黄裔。九德既该,钦明文塞。齐光日月,材兼三极……宽容渊嘿,恩洽群黎,皇羲之质,堯舜之姿也。孜孜业业,迈德济民,伯禹之劳。□□□□□睿智神武。料敌用兵,殷汤之略,周发之明也……于是,皇帝乃回思迁虑。”这些文字,将皇帝的“貌、言、视、听、思”融入其中,一个有才能、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有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鲜活的个人形象便跃然纸上。

“次八曰念用庶征”。《洪范》曰:“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雨、旸、燠、寒、风是影响庶征的五个主要因素,也是五种天气现象,即雨、晴、暖、寒、风。这五种天气现象与人君的“五事”相联系,即人君的行为达到肃、乂、晰、谋、圣,则会风调雨顺,天下和谐;相反,如果人君出现狂、僭、豫、急、蒙的行为,则会出现不好的征兆。将五种天气现象与统治者的品行、政治行为结合起来,为统治者提供天人感应思想理论。

庶征的表现形式为咎征和休征。《受禅表》有云:“是以休征屡集,和气烟煴”“皇帝回迁思虑,旁观庶征”。休征是从正面立说,即“政善致美”,旨在为王权披上合法的外衣。通常,休征是与祥瑞、符应、符瑞、吉兆等相联系,喻示好的征兆,即在统治者做出政绩之后,上天会通过祥瑞、吉兆等现象,以示天命嘉奖。“是以休征屡集,和气烟□,上降乾祉,下发坤珍。天开启闱,四灵具臻。涌澧横流,山见黄人。所以人显受命之□□□□□之朝运也。其余:甘露零于丰草,野蚕茧于茂树。嘉禾、神芝、奇禽、灵兽穷祥极瑞者,期月之间盖七百余见。自金天以□□□□□嘉祥之降,未有若今之盛者也。” 碑文将曹丕的“德行”“德政”与“嘉祥”“灵瑞”联系起来,呈现天人感应之象。

在皇帝面对疑虑时,“旁观庶征”,统治者通过观察“休征”与“咎征”,将其作为解决疑虑的重要参考标准。

“次七曰明用稽疑”。《洪范》曰:“择建立卜筮人……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统治阶层在处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时,为了彰显民主,往往会采用“稽疑”的手段。统治者首先要“谋及乃心”,然后征求卿士、庶人以及卜筮者的意见,全部赞同,就是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受禅表》中皇帝反复思虑,观察天象,进行占卜,五次都显示吉,再结合公卿大臣们的建议,决定即“天子位”。“皇帝乃回思迁虑……上在睿机,筮之周易,卜以守龟,龟莁袭吉,五反靡违……乃览公卿之议,顺皇天之命”,在表面上体现民主决策,看上天、群臣、民意的支持度,得到肯定后,顺应天命。

可以看到,《洪范》中所体现的治国理政以及作者附会的天人感应思想贯穿于《受禅表》碑文始终,也可窥见《洪范》在当时统治阶层政治生活中的纲领作用。

(四)统战思想

人心向背是朝代更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为了获得各方势力的支持,新的政权往往采取宽松的政策进行拉拢,从中可以看到古人的统一战线思想。

《受禅表》中,“开禁仓,散滞积,冢臣□□□□□之锡,众兆陪台蒙□饩之养。兴遗勋,继绝世,废忘之劳获金爵之赏,襁褓之孤食旧德之禄。善无微而不旌,功无细而不□。□□戎士,哀矜庶狱,罢戍役,焚丹书,囹圄虚静,外无旷夫……匈奴南单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王侯君长……”可以看出,从朝廷重臣到守边兵士,从前朝皇室到普通民众以及边远势力,皆为新政权的政治联盟对象。

四、碑文与礼仪

对于中国古代礼仪,《大戴礼记·礼三本》这样描述:“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焉生?无先祖焉出?无君师焉治?三者偏亡,无安之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敬畏天地、尊崇统治者皆需要礼仪。《受禅表》碑,在新天子即位时树立,目的在于与上天沟通,得到上天认可,是祭祀礼仪。

另外,从碑文中也可以看到曹魏代汉过程中的其他相关礼仪。

(一)皇帝与天子

汉代以来,最高统治者有“天子”和“皇帝”两个称号。不同的称号,不仅使用上有差别,而且权力来源也不同。《受禅表》碑文中出现“皇帝”5次,“天子”1次。“皇帝受禅于汉氏”“皇帝体乾纲之懿姿”“皇帝谦退,让德不嗣”“皇帝乃回迁思虑”“皇帝乃受天子籍”,从中可以窥见,“皇帝”与“天子”存在差别。“皇帝”乃是人间的最高行政统治者,皇帝位的取得象征着一个崭新朝代的崛起,它的崛起得到了公卿百官与世人的认可,即得到世俗人间的认可。而“天子”,顾名思义“上天之子”,“皇帝乃受天子籍”说明,一个新的朝代及其最高统治者,不仅要得到世俗人间的认可,还要得到上天的认可,方可使其统治的正当性更加符合“常理”,即“天子”作为上天与人间秩序的联结者,代表“天”统治世俗人间。

因此,《受禅表》乃曹丕即皇帝位后,又即天子位而写的受禅天子位碑文,是天命论思想的表现,也是自汉以来,皇帝施政即位礼仪的传承与延续。

(二)天子即位礼仪

日本学者西屿定生在《汉代即位礼仪》[7]考证出汉代皇帝即位礼仪包括“皇帝即位”和“天子即位”。

《受禅表》:“皇帝乃受天子籍,冠通天,袭衮龙,穆穆皇皇,物有其容。上公策祝、燔燎、域朴告类上帝,望秩五岳,湮于六宗,便于群神。”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天子即位中的服饰、祭祀礼仪。“冠通天、袭衮龙”即在受天子位时,头戴通天冠,身穿衮龙服。“上公策祝、燔燎、域朴告类上帝,望秩五岳,湮于六宗,便于群神”,上公通过策祝、燔燎、域朴等方式向上天说明意图,建立与“天”的联系,取得“天子”的合法地位,意在说明“君权神授”。《尧典》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班瑞于群后,肆觐东后。”可见,汉魏禅代的天子即位礼仪承古制。

《受禅表》碑文,为我们考证汉魏时期的皇帝即位礼仪、天子即位礼仪,以及天子即位礼仪中的服饰、祭祀礼仪提供了必要的史料。

(三)大赦

汉代大多数皇帝即位后,都大赦天下。《太平预览》卷六五二刑法部十八载《汉旧仪》:“践祚、改元立皇后太子、赦天下。”汉魏禅代,新朝代开启,大赦天下,利于民心稳定。《受禅表》碑文“乃召有司大赦天下”。日本学者西屿定生认为,“即位是以新皇帝为中心的新秩序形成的开端,从而赦免在旧秩序下的罪人,与吏民一道来整备新的秩序的第一步”[8]278。

(四)改元

汉魏禅代,一个新的朝代兴起,改元可以说是皇帝行使国家权力的标志。《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载:“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秋繁露·三代改制文》载:“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也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仁,通以己受之于天也”。《白虎通义定本卷一》:“王者改元,即事天地”。新帝改元是受于天命的体现,代表天意开始行使权力,表达统治者建立良好秩序开端的美好愿望。

综上可知,《受禅表》碑文内涵丰富,其反映出的天命论、以德配天思想、《洪范》九畴的政治理论思想以及天子即位礼仪,为后世了解汉魏儒学的发展、教育、思想文化和礼仪提供了史料支撑。

猜你喜欢
天命碑文统治者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从《文心雕龙·诔碑》看蔡邕碑文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张山毅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
天命夫人
《公民大会妇女》的统治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