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评论写作,有效落实随堂练笔

2021-12-29 05:52江苏省金湖中学罗德香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2期
关键词:祥林嫂赏析探究

江苏省金湖中学 罗德香

随堂练笔活动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迪,在写作中恰当运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随堂练笔活动时,引导学生撰写评论类作品就是一种好方法。学生能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赏析和点评写下来,起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作用。在评论中,学生整理了思路,提高了赏析和评论能力,同时自己的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

一、评语言表达,传神第一

在引导学生撰写评论类作品的时候,首先要鼓励他们结合文本的语言表达效果展开评论,思考作品的语言风格。有的作品语言优美细腻,也有的作品语言深邃理性,还有的作品语言婉约淡雅。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作品如何传神地展现人事物,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评论作品的语言风格,首先可以在评论中分析该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如果能结合《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其他古典小说进行对比,看看《红楼梦》在语言整体风格上的独特性则更好。此后教师还鼓励学生在评论中写一下对语言片段的分析,如对比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语言,看看作品是如何传神地展现两人性格的不同点的。学生在写作中围绕语言片段进行对比分析,有学生发现王熙凤的语言显得十分大气、爽朗,处处都要展现自己在贾府的地位,而相比之下,林黛玉的话语就显得小心谨慎,这和她初来乍到的处境很吻合。在评论中,学生深入了解了如何让语言表达更生动传神。

二、评内涵意蕴,深度探究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撰写评论的时候关注经典作品,结合作品中的词句分析其中的内涵和意蕴,深度探究,这样能让学生读写共进,写出有深度的作品。

以《祝福》一文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如何撰写评论,让学生围绕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展开评论。首先要在评论中写一写作品的主人公祥林嫂,说说作者如何展现祥林嫂的一生,思考作者为何将其描绘成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乞丐。学生发现这个人物正好揭示了文章主题,体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情节,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交待祥林嫂的悲剧结局,引发读者去探究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这样读者就会更深入地理解封建伦理制度对人们的迫害。最后还要分析一下作品的环境描写,学生在评论中可以写一下作者为何将原本祥和热闹的“祝福”和祥林嫂的死结合在一起,思考这样能否更好地揭示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在评论文中,学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祝福》的主题进行评价。

三、评情节发展,贵在起伏

在阅读小说、戏剧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试着从情节的角度入手展开评价,看看文章如何写得跌宕起伏的。学生发现,不同的作品可能会选择倒叙、插叙等不同的写作方法,其视角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不同的选择,作品常常通过各种对比展现人物生存境况的变化。结合这些内容进行评价,能使评论更细致。

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雷雨》选段后阅读整部作品,写评论文章,主要关注作品的情节发展,看看这部话剧是如何写得一波三折的。学生发现该作品的情节极具特色,虽然所写的只是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的事情,但是所展现的却是人物间长达三十多年的恩恩怨怨。学生发现作品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尤其是周朴园和鲁侍萍再次见面时的对话,颇耐人寻味,体现了周朴园在涉世未深的时候对鲁侍萍有着爱恋,但是由于家族门第,他被迫和鲁侍萍分开,而在他成为一家之主后,又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当年的悲剧。这样的情节有其巧合性,但在巧合中又有其必然性。教师鼓励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围绕这一点进行探究,评论就会更深刻。

四、评文本价值,升华情感

不少作品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充满了情感,往往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学生要抓住这些地方进行评价,思考作品的文本价值,探究作者是如何深化情感的。

在教学《琵琶行》的时候,教师鼓励学生围绕作品的情感进行分析,着重说说作者在倾听琵琶女的琵琶曲和故事后产生了怎样的感想,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为何琵琶女的话语会引起作者的共鸣,而作者又是如何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在这样的评论中,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运用了多少精美的词句,而在于它是否具有社会性,能否展现社会百态,能否体现作者对时代的观察,能否传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学生在评论中分析了《琵琶行》的情感,发现琵琶女和作者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有着相同的人生感悟,所以才能形成共鸣。

学者黄厚江认为鉴赏是分析文本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并给出自己的评价,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既能围绕作品对全篇进行赏析,也能对局部进行赏析,并能在赏析的同时开展审美活动,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这样的点评类活动,学生提升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落实了语言建构、应用方面的训练。

猜你喜欢
祥林嫂赏析探究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