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理念的高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1-12-29 05:52宁夏银川市实验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生活化文章

宁夏银川市实验中学 李 娜

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获取素材,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作文中再现生活,展现生活之美,提高学生整体的写作能力。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在试卷中更是占有较大分值,因此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基于“生活化”理念开展写作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下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教学策略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一、通过生活化方式激发写作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各门学科时,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但是大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完成应试作文的能力,只重视课堂写作练习,却忽略了生活实践,使写作模式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认为写作就是用技巧、“套模版”,逐渐丧失对写作的兴趣。

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教学中体验到课堂教学的趣味,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积累相应的素材,化“言之无物”为“言之有物”,并进一步思考,全身心投入写作。

例如,教师让学生以“团结协作”为主题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安排一些需要团队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学生实践,如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小组合作形式的赛事。在拔河比赛过程中,学生从课堂走到户外,不免产生新奇感,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的拔河赛事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教师一声令下,学生都铆足了劲为自己的团队而战,为集体荣誉而努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有自己的热血。每一位同学只有真正在场上拼搏过才能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丰富写作内容,使文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引导学生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精髓,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作文教学不同于语文其他知识的教学,作文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作,因此教师不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教师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对作文进行平面化讲解,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写作思维跳不出教师给出的框架,难以发挥想象、发散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缺乏创新,陷入写作的误区。

基于此,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不要强制规定写作方向和范围,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特别是如今的高考作文都是从材料入手让学生自定立意,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写作内容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更好地融入文章中。

例如,在以“全民防疫时代,你与家人发生了什么温情的故事?”为材料的作文题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如何理解文题材料,想从哪个立意入手。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疫情期间发生的小故事润色一下写入文章,展现事件背后的温情,突出文章主题。如此,学生就可以从亲身经历的事件切入,使文章情感更加细腻,走出上文提到的写作误区。

三、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

作文最大的亮点便是出彩的素材,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写作是指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将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作文中的亮点,为整篇文章增色。

1.贴近家庭生活,随得随记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学生在家的时间较多,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通过观察获取灵感,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不断更新自己的素材库。不仅如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因为很多灵感都是在瞬间产生的,如果不随时记录,就很可能遗忘,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记录灵感并应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例如,学生在回家后发现,妈妈在厨房准备热腾腾的饭菜,忙碌的身影让人感觉十分温暖,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妈妈的辛苦,此时就可以将自己的心理感受记录下来,之后应用于写作与母亲相关的文章;或者在家学做饭:初次尝试,心情忐忑不安,做菜的过程心惊胆战,做完之后如释重负,吃完之后更是成就满满,这一过程的心理变化可谓丰富多彩,完全可以将期作为作文素材记录下来;在家庭生活中还能看到许多引人深思的现实问题,如现在所提倡的“光盘行动”,学生可以与妈妈交谈,了解家里平时的饮食开支和浪费情况,以家庭为单位计算,进而扩大至全国,了解浪费粮食造成的后果,明白粮食来之不易,引发对“光盘行动”的思考,在思考后完成一篇作文。这样学生的写作内容就会更加真实,发自内心的情感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2.联系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每天接触的人和事数不胜数,校园生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素材,因此联系校园生活积累素材更能拓展学生的素材库。不过,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中的人和事,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乱丢垃圾、踩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引发学生对国人素质的思考。

3.参与社会实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今,学生学业繁重,鲜少社会实践,对许多事物的认知都停留在书本上,缺少社会实践很难深入思考社会人生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例如,许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将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事先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然后让每个同学带来可展现的实物与他人分享、交流。有同学带来了窗花、有同学带来了京剧变脸、有同学带来了刺绣等。教师专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多元,化虚为实,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概念更“具象化”,感受剪纸的有趣、川剧变脸的神奇还有刺绣的精致。在体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众多细节。

总而言之,“生活化”理念下的写作教学对学生的素材积累和情感抒发十分有益,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写具有真情实感、具有生活气息的文章,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生活化文章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精彩的校园生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