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一公里打通连心路
——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建特色展示

2021-12-29 07:45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王金岩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路邢台市特教

■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金岩

在邢台市一个农家小院里,有一个美丽的“康复角”。这是由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党员们捐款,专门为这个家庭的特殊孩子修建的学习和康复场所。10岁的李月阳由于脑瘫无法进入学校学习,于是成为邢台市特教学校第48个“送教上门”服务的学生。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邢台市特教学校的老师就会准时来到这里为孩子上课。

“让老师走出校门,走进学生家门就是我们所说的‘送教上门’,为的是让不能到学校学习的孩子受到在学校一样的教育。”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密婷用最朴实的话说明了这个新名词。“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的一种有效延伸,邢台市特教学校从2012年开始探索实施,最早是由党员老师带头开展起来的。教务处主任解梦霞清楚地记得,2012年那个夏天,一个脑瘫孩子到校求学时的无助眼神。由于李月阳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家人不能陪读,要解决他的上学问题,就要老师上门去做“家教”。党员老师主动请缨,于是送教的脚步越走越远,走进的家庭越来越多,送教老师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从最初几人到现在特教学校人人送教。近10年来,老师们行程有4万多公里,先后让130多名孩子完成了学业。

“这都是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工作,没有加班费,最初送教的党员老师们还要搭上交通费、伙食费。”杨密婷每每说起这些就掉泪,“老师们什么都不图,就为了让这些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样有学上,让这些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老师们多走一步,却打通了服务特殊孩子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连心路。文化课老师来了、康复训练老师也来了,小院传出的读书声吸引了这个小山村的无数村民,这个家庭从被遗忘的角落成为被关注的对象。每当老师来送教时,附近村的残疾人及其家人都会跑过来,围着老师问个不停,从送教老师那里明白了国家的好政策,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虽然只是一个人的课堂,但是老师们一点都不马虎。他们像在学校上课一样,认真备课、讲课,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制订“一对一”方案,把这个私人订制的课堂打造成高效、精品课堂。8岁的昊昊常年跟着奶奶到市场上摆摊,老师们就到市场上给孩子上课。说起孩子的变化,孩子奶奶的话更长:“本来不指望他学啥,老师们一趟一趟跑、一遍一遍教,孩子认字了,能给我念书讲故事了,还能站起来走路了,老师教的方法好,孩子盼着老师多来上课。”现在,每到送教时间,老人就停下手头一切活计,专心陪孩子上好课。

“送教上门”不仅仅提高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更重要的是架起了特教学校和特殊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将教育服务延伸到家庭、有需要的学生身边,让特殊人群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得到了实惠。在“送教上门”中,邢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对党忠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把党温暖的阳光播撒到残疾孩子及其家长心中,为他们点燃梦想,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

猜你喜欢
心路邢台市特教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喷火龙”妈妈
邢台市焚风时空特征分析
最难走的是心路,最难过的是心坎
逛公园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心路志 二十三年“坚守史”——情感始终“钉”在百姓苦乐
朱乐天历史小说《柴荣大帝》赠送仪式在邢台市档案馆举行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