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素质教育课程探讨

2021-12-29 08:51郝晓岚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物业管理物业素质教育

郝晓岚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451464)

素质教育培养有道德修养、懂科学技术、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的学科体系,素质教育的内容各有侧重。基础教育关注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高等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但是,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方面,社会更关注的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信息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而科学素养、通识教育、德育、实践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1]。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学教育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教师看重学生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把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作为未来就业的奋斗目标,这就导致高校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专业教育的陪衬。

物业管理专业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歌猛进而设立的新专业,涉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层次。物业管理作为发展历史较短的新兴专业,社会需求量正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已从基础服务层面转型升级为精细化、自动化、网络化层面,涵盖工业、商业、住宅、办公等多种业态[2]。作为应用型专业,学生面对的将是一个多样化、开放性的社会经济环境,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当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内容,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满足社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德育教育要突出服务社会的责任培养

物业管理集服务、管理、经营为一体,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因此,一个合格的物业管理人才首先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上海师范大学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研究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有较高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但在公益感、奉献性、专业感等情感方面却有所欠缺[3]。同时,“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他们认为服务工作低人一等。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服务决定地位,有为才能有位。”[4]因此,专业教育首先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高尚的职业品德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摈弃职业贵贱、岗位高低的不良价值观。

社会责任属于德育教育范畴,马列主义学院作为课程的承担者,有着丰富的课程体系和深厚的理论基础。然而,针对这些公共必修课程,大多数学生存在应付现象,导致大学德育教育不能深入[5],奉献社会的精神有所欠缺。这是因为多数学生认为公共课程对专业的影响较小,为了学分而学习。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每一门课程之中。物业管理专业必须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素质教育方面充分体现专业特征,弥补公共德育教育的不足,以专业为导向,在课程思政体系中,以“社会责任感”为主线拓宽专业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入物业管理课程体系中。

以《物业管理概论》为例,要让学生认识到,物业管理是物业服务企业接受业主委托,为业主提供的有偿性服务,有偿性服务的界限是以合同或契约来表现的,即物业服务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有契约精神,不能逾越雷池,这是物业管理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但是服务行业在实际运营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界限却是无法量化的,因此物业管理的外延很大。例如,在2020 年新冠疫情这种突发公共事件中,全国各地的物业服务企业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不计得失,配合政府坚守岗位;物业管理人员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名利为业主服务。这表明,服务社会不仅仅是思政课程的目标,更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基本职能,单纯的契约责任是不够的,还应有无私奉献社会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将其作为基本教学内容,拓展服务社会、立德树人、无私奉献、心怀公益等思想意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搜集整理具体案例,整合相关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专业学习要拓展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由高速扩张趋于健康稳定发展,行业未来更看重物业管理的品质,因此,社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对该类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却比较模糊。从物业本体角度来讲,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建筑工程、设备设施等知识;从经营管理领域来讲,需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统计学等理论;从人文素养方面来讲,需要学习心理学、公共关系基础、社会学等相关课程;同时还要学习数学、英语、政治等公共课程。可以说,目前物业管理专业学习内容既涉及工学和管理学,又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设置上“大而全”。

美国教育家德里克·博克指出,雇主对职业类专业的学生满意度不高,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能,而是因为它们缺乏通识教育本应该培养的一些品质[6]。这个“本应该培养的一些品质”指有针对性地将专业素养嵌入到通识教育之中或在专业学习之中加入通识教育。物业管理的对象是物业,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人,物业管理应该是协调体现在“物业”这个物质实体中的社会关系。例如,保障业主的财产安全,提供科学智能的工作环境,创造环保生态的幸福社区,建立平等和谐的邻里关系等,所有这一切物业管理活动,都是各种社会关系的交叉体现。

以《物业管理综合能力》课程为例,将“心理学知识与应用”中的“知识”部分作为必修而不是选修的“心理学”课程进行通识教育,将“应用”部分拓展为“业主心理学”进行专业素质学习,探讨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道德素养的业主心理,以此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又如《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中的“装修装饰管理”既涉及物业品质又关乎物业质量,如果物业管理人员既具备建筑装修、居家装饰、园林艺术等专业知识,又具备书法绘画、文物鉴赏等艺术素养,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提升了与业主的沟通水平,还可以保障建筑工程及设备等物业的质量与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这就需要专业教学组织与文化及传播学院、艺术及设计学院等共同设计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的人文及艺术素养。

三、实习实践要强化爱岗敬业的职业特征

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面对的是集合了“物与人”特征的物业服务市场,学生既要学习建筑、设备等工学知识,又要学习企业经营等管理学理论,还要学习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一些社会技能、管理经验却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因此,无论是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在强调专业理论的综合性特征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实习实践。

物业管理的实习实践包含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初期由企业代表、优秀毕业生、专业协会等业内人士,讲述物业管理专业的工作内容和就业前景;中期由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到物业现场,体验物业管理理论所涉及的实际情景;后期是学生在物业服务企业中参与不同物业岗位的工作。这样的专业实践,既深化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专业技能,是目前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但是学生仅看到了工作场景,体验了工作环境,却少有发自内心对专业的热爱。究其原因就是实习实践环节存在一个“盲区”,即专业课程是系统的,实践知识却是零碎的,教师又是远离的,实习岗位还是各异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工作岗位的任职技能和责任目标为突破口,以爱岗敬业为中心,调整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基层教学组织要建立实习中的动态追踪体系,尤其是后期的顶岗实习环节,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了解学生实习动态,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内容、场景、心得体会做成实习案例,例如,为业主设计了一个小花园,提供了一次法律咨询,讲解了一个健康小常识;为企业提出一个管理小建议,完善一项管理制度,参与一次紧急救援等,让学生由被动实习变为主动实践,由流于形式变为实质探讨,不仅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的专业素养,还可以用实践推动理论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

四、课程建设植入创新理念和创业精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创业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表现,创新理念、创业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物业管理专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7]。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个一直困扰教育理论界的问题,如果加入“创新”元素,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教师树立创新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丰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师不能思想固化,讲一门不变的课,用一本不变的书。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各地的物业服务企业以创新的理念和手段为社会树立了崭新的物业管理形象。例如,“无接触”乘电梯、无人机监控、形态各异的“防疫之门”、线上线下的“菜篮子行动”等,都体现出现代物业的创新思路。

创业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创业教育也是新时代的探索主题。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的研究表明,我国创业教育主要倾向于宏观概念的探索,未来应当研究其实现路径[8],结合物业管理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寻求创造财富的机会。例如,深入研究物业服务企业工作内容,着眼于上下游经营流创办微商,提供线上线下服务链;利用大数据为物业服务企业研究业主行为等。要不断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和观点,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创业。

五、就业指导要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

上海师范大学对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研究中还提出,当代大学生在人际、审美、理智和情绪等方面处于较低水平[3],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在大学校园里常见到这样的场景:课堂上吃零食、喝饮料,宿舍杂乱无章,甚至同学舍友之间矛盾引发的暴力冲突……针对这些看似与大学教育无关的事情,有学者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德育途径[9],意在让学生走向丰富的社会生活,以此感悟社会对人才价值的基本判断。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素养,模拟现实社会,加强就业指导,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物业管理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保障业主权益,提升物业品质。因此,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例如,借鉴空乘专业的经验,讲授规范的行为艺术,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讲究礼仪不仅锤炼大学生的个人品德[10],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再如,做一天保洁、维修、客服等,体会打工人的艰辛与沟通的技巧,让学生意识到浪费粮食、不拘小节、不当言行造成的不良后果,培养积极的情感。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将服务社会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创新创业的实践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也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充实教学内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

猜你喜欢
物业管理物业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物业服务
浅谈物业管理业务沟通的重要性
八易其稿为立法:新修《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背后的故事
三审物业条例:让群众住得舒心
北京首创开放式街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试析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