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画廊,黄河的千古绝唱

2021-12-29 13:23赵丰
绿叶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书崖壁浮雕

◎赵丰

来到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不能不看黄河画廊,它是黄河赋予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它并非纸上的画,而是一幅幅壮丽的风蚀水蚀浮雕。

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形成了华夏文明的主体。它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百里画廊的所在地便是它的精华。

据有关资料记载,黄河水蚀浮雕地质遗迹形成于三叠纪,即中生代,是由地下水溶蚀与河流冲蚀作用复合于三叠系厚层砂岩而形成的天然崖壁浮雕,当然,浮雕的形成还有风蚀与光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两岸的砂岩中就形成了石沟、石龛、石窟、石书等形状的天然浮雕。除了浮雕,黄河晋陕峡谷境内石山、石阵和各种象形风化石也特别的神奇,被很多人称为黄河奇石动物园。有评论说“黄河画廊”是集古今中外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于一体的黄河百里画卷,一点也不为过。

2000年,陕西省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摄影师陈宝生坐木船从陕北佳县漂游到碛口,途经晋陕黄河大峡谷开阳段时,在近2000米长的河岸崖壁上,发现了黄河的水蚀浮雕,这是他一生中的重大发现,由此揭开了黄河画廊的神秘面纱,也将黄河文明的历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6年9月20日,在考察完碛口古镇后,我与几个文友和几位同行沿黄河岸直奔百里画廊渡口。

一进入宏伟的晋陕黄河大峡谷,宽阔的河面、矗立的崖壁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汽车奔驰了四十多千米后,我们下了河岸,换乘了游艇,沿黄河东岸逆水而上。这神奇的黄河百里画廊,身处黄河岸,只能领略到高处的部分,更多、更宏伟、更令人称绝的是印象派大画卷,只有在黄河上乘船才能看到。

游艇在微风中随黄河峡谷间的涛声缓缓行进,一幅幅巧夺天工、妙趣横生、惊诧眼球的天然画面,沿着河东面的崖壁上徐徐展开。这些浮雕,以石雕、浮雕、镂雕为主,兼有平面线刻与透雕、圆雕等,形状各异,视觉生动,可以说这是集古今中外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于一体的黄河百里画廊,规模宏大,形象生动,或气势恢宏,或婉约清淡,兼中国画的水墨写意及西方印象画风格于一体。

在这里,外表平缓柔静的黄河之水与坚硬无比的崖壁巨石,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冲刷与风蚀,形成了一幅幅巧夺天工、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生动厚重的天然浮雕画卷,其色彩随着太阳的升落不断发生浓淡变化,其形状在不同的角度呈现各异,给人的视觉冲击难以用文字和语言来描述和复制,难怪无数的画家到此,只能发出“自古自然多神工,从此人间无画家”的感慨。

此刻,无须无声,惊讶、呼叫、呐喊,是最佳的情感表达方式。

大自然之神秘奥妙,远远超越了人类对它的想象。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如是说。

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永远昂扬不起头颅。

随着游艇的移动,每转一个弯,崖壁上都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图案。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彰显出以柔克刚的魅力。大自然的神奇伟岸,仿佛凝聚于此。

黄河纤夫、喜鹊登梅、泥牛入海、河马饮水、神龟迎客、恐龙护河、游龙蛟鲨、少女出浴、鸳鸯戏水、仙人指路、官帽石、母乳石、天鹅舞、元宝石、恐龙蛋……在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画卷中天造地设,形似人物、山水、飞鸟、走兽、象形文字、石龛、天书、宝塔、五线谱、石龙椅宝座,无一不惟妙惟肖,极富艺术的感染力,令我们目不暇接、欢呼雀跃。

举头,不但整个崖壁上是形态各异的水蚀浮雕,就是高出河面四五十米的山头上也分布着神态不同的悬雕。这段崖壁被视为天然画廊的代表作,这些浮雕或抽象或写意,刚柔相济的画卷中迸发着宏大的气势。

这是河流的力量,水的力量。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表面上柔弱的黄河水,却能在坚硬的岩壁上刻画出无比生动的画面。这种以柔克刚的力量,自然万物谁也达不到。

对黄河之水,我庄严地举手致敬。

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堪比印象派的大画卷。

我的目光,久久凝视在一幅“天书”的构图上。那似蝌蚪文的图案,宛如岁月深处为一条河留下的折痕。它不像别的浮雕图案那样具备鲜明的主题,然而我却感到了它的诉说,它的喻示。一件艺术品,如果每个观者都能从个体的生命体验和审美理念出发,给出不同的结论,这才算得上美之绝伦。在我的意念中,“天书”的图案、恍若流动的线条,正是自然记录人间历史沧桑的密码。它正在向我叙说着历史,讲述着沧桑,诠释着生命的轨迹。

任何一件千古绝唱的艺术品,仿佛都在引领人们阅读一卷天书,启发着每个人叩问自己生命的密码。它诉说着什么,完全由观者自己想象,并且从中获得生命的哲学,以及艺术的真谛。正如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所言:“自然永远灵光焕发,毫不差错,它是唯一的、永恒普遍的光辉,万物从它得到力量、生命和美,它是艺术的源泉、目的和检验的标准。”

游艇转弯了,可我的思绪,仍然在“天书”的造型上绵延流淌。

黄河水在这儿缓缓流淌。它没有壶口瀑布般奔腾汹涌的恢宏气势,不会令人心惊胆战,或者生发出万丈豪情。磅礴、澎湃那样的词语,在这里远它而去。

它在想着,我一路奔波,在高山峡谷之间跌宕起伏,湍急回旋,实在太累了,需要找个地方好好歇歇,休整休整。哦,这地方不错,就这儿吧。

任何一件千古绝唱的艺术品,仿佛都在引领人们阅读一卷天书,启发着每个人叩问自己生命的密码。它诉说着什么,完全由观者自己想象,并且从中获得生命的哲学,以及艺术的真谛。

于是,它与风玩起了游戏,一起牵着手攀上岩壁,在上面追撵跳跃,翻爬滚卧。它们扮演着夫妻的角色。风是丈夫,水是妻子,一动一静,彰显着大自然最朴素的美。

风抚摸着水,缠绵倾诉:你真温柔。

水亲吻着风,柔情蜜语:你真浪漫。

风与水的结合,或随形而赋势,或随势而赋形,演绎着自然界最浪漫的爱情大戏。然而,它们的柔情并非真的如此柔弱,正如老子对水的赞美:“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它们以千万年生命的体验,以审美的意识,将坚硬的岩壁扒开一道道口子,勾勒出一幅幅图案,为大自然留下永恒的倩影。

这一幅幅倩影,是它们给予人类以及大自然的所有物种以生命和哲学的启示。

如此的解读,便是黄河百里画卷形成的由来。

黄河之畔的尘土与风日,是一个民族记忆中故乡的模样,而一幅幅巧夺天工、妙趣横生的天然浮雕画卷,便是这个民族衍生、发展的秘史。我们的祖先依黄河繁衍生息,诞生了伟大的中华民族。那雕刻在崖壁上的千古绝唱,是黄河记录人类历史的密码,人世间有几人能识破它,又有几人能看懂它呢?

曾经,我们沉浸在“人定胜天”的精神胜利法中,我们在“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那样的寓言里不能自拔,力图将童话变为现实,移山头、改河道、填湖泊,将大自然破坏得千疮百孔,其结果是破坏了自然规律,当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是冷酷的屠夫。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面对呵护人类环境的大自然,让我们铭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名言: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江河湖海的宏阔,本身就是无与伦比的大象。在古人的视觉里,它们“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那样神秘莫测、缥缈浩荡。

百里画廊,是黄河赋予大自然的千古绝唱。

恋恋不舍地离开百里黄河画廊,晚风将我的头发吹得凌乱。放在过去,我会用心将它整理,而此刻,我却任由散乱的头发在头顶、脸面随风而扬。我知道,这是大自然的手笔。散乱的头发,在其他人的眼里,也许如同刚刚欣赏过的黄河浮雕一般,是一幅绝妙的画。

黄河之畔的尘土与风日,是一个民族记忆中故乡的模样,而一幅幅巧夺天工、妙趣横生的天然浮雕画卷,便是这个民族衍生、发展的秘史。

猜你喜欢
天书崖壁浮雕
沙燕:崖壁建筑师
天书
《“天书”》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and Art from a Globalized Perspective:Interview with Curtis L.Carter
浮雕圆圈
会下蛋的崖壁
崖壁公寓历险记
出错的浮雕
预应力锚索技术在旱码头崖壁工程中的应用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