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臣道篇

2021-12-29 15:56战国荀况
领导月读 2021年8期
关键词:贤明社稷侍奉

[战国]荀况

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陨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故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罚也;暗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谏、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爪牙之士施,则仇雠不作;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故明主好同而暗主好独,明主尚贤使能而飨其盛,暗主妒贤畏能而灭其功,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

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以为成俗。《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谓也。

(原文据中华书局2015年版《荀子》)

【译文】

听从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叫作顺从,听从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叫作谄媚;违背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叫作忠诚,违背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叫作篡夺;不顾君主的荣辱,不顾国家的好坏,只是一味苟合君主来保住自身,取得俸禄、豢养党羽罢了,这叫作国家的贼害。君主因谋划错或做错事而将对国家产生危害的时候,大臣、父子、兄弟中有人向君主进言,被采纳就好,不被采纳就离去,这叫作劝谏;有人向君主进言,被采纳就好,不被采纳就殉身,这叫作死诤;有人能够联合有智慧的人齐心协力,率领群臣百官共同来强迫君主、纠正君主,君主虽然感到不安,但不能不听,于是解除了国家的大祸患,消除了国家的大灾难,使君主尊贵、国家安全,这叫作辅佐;有人能违抗君主的命令,窃取君主的大权,反对君主的行事,使国家转危为安,消除了君主的耻辱,功劳足以给国家带来很大好处,这叫作矫正。所以劝谏、死诤、辅佐、矫正的人,是国家的功臣,是国君的珍宝,是贤明的君主所尊敬厚爱的,但昏庸糊涂的君主却认为他们是自己的奸贼。所以贤明的君主所奖赏的,是昏庸的君主所惩罚的;昏庸的君主所奖赏的,是贤明的君主所杀戮的。伊尹、箕子可称为劝谏了,比干、子胥可称为死诤了,平原君对于赵国可称为辅佐了,信陵君对于魏国可称为矫正了。古书上说:“遵从大道而不顺从君主。”说的就是这个。所以正义的臣子被任用,朝廷就不会偏颇;劝谏、死诤、辅佐、矫正的人被信任,君主的过错就不会延长很长时间;勇猛的武士被任用,仇敌就不敢入侵;保卫边境的大臣忠于职守,边境就不会丧失。所以贤明的君主喜好与贤能共谋大业,而昏庸的君主爱好独断专行;贤明的君主崇尚贤能任用能人而享受他们的成果,而昏庸的君主妒忌贤能畏惧能人而抹杀他们的功劳。惩罚忠臣,奖赏奸贼,这就叫作极其昏庸,这是桀、纣灭亡的原因。

侍奉圣明的君主,有听从而不劝谏苦诤;侍奉一般的君主,有劝谏苦诤而不阿谀奉承;侍奉暴君的话,有弥补缺陷过失而不强行纠正。被逼迫、受挟制地生活在混乱的时代,走投无路地住在暴君统治的国家,而又无处可逃,那就推崇他的美德,宣扬他的善行,不提他的罪恶,隐瞒他的失败,称道他的长处,不说他的短处,把这些作为既成的习俗。《诗》云:“国家有重大决策,不可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危害自身。”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简析】

荀子在《臣道篇》中详细分析了臣子类别及其行为特征与行为准则,指出臣子应该根据君主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强调臣子一定要忠君爱民、正直诚实,进退取舍合乎礼义。本选段集中阐述了当君主的行为与社稷的安危发生冲突时应该“从道不从君”的古训,旨在利国利民,避免国民的大患大害。从精神追求或思想主张来看,本选段荀子虽然详细对比了臣下侍奉君上的顺、谄、忠、篡、谏、争、辅、拂等种种行为于国、于君、于己的不同利害关系,但荀子最想要警醒当世君臣或者后世读者的观点是:于国于民最好的君臣组合是国君都能重用“社稷之臣”,以人才为国宝;大臣都能“从道不从君”,成国之大利。荀子总是围绕一个主题将几种情况对比分析,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最终托举出一个最为明显的答案犹如最为闪亮的宝贝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荀子还适时地采用了大量深入浅出的比喻、类比,力图用鲜明的对比来豁醒人、警策后人。

猜你喜欢
贤明社稷侍奉
老屋
不知道有多少水
礼赞袁隆平院士
《论语》知多少?
观俊鹿之小体 察文化之大形
孙叔敖识宝
「慢」生意
立晋社稷与魏晋嬗代
浅析晋赵姬的“让嫡立贤”形象及影响
新官如何“侍奉”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