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2021-12-29 09:09李阳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白内障治疗并发症

李阳春

【关键词】白内障;治疗;并发症;治愈有效率

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多种导致眼盲的眼科疾病中,白内障已经跃升为全球范围内第一高风险率的致盲眼科疾病,且与以往白内障高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流行趋势不同,近些年白内障患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加之其导致眼盲后对个人生活质量带来的毁灭性破坏,白内障的及时诊断和高效治疗成为关键,随着现代医疗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针对白内障的治疗方式有许多,针对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白内障患者的症状缓解、视力恢复、并发症多少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也诸多,旨在实现对白内障患者的优化诊治,本文就以目前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中最为常见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两种术式为研究对象,探究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白内障上的差异性,以阐明更加高质量的白内障治疗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间于我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经过单盲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了866例患者,其中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的43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的433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62.43±6.26)岁,平均的病程长短为(2.25±0.17)年;观察组433例患者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而在平均年龄为(63.53±7.15)岁,平均的病程长短为(2.34±1.26)年,经过统计学分析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等一般资料上不具有可比性,两组间在临床症状缓解、视力恢复、并发症多少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纳入标准:①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表现、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彩超、矫正后视力等符合白内障诊断;②研究纳入的患者对所接受的治疗方案的适应症、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都知情理解,并自愿接受相应的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眼部视网膜、角膜、玻璃体等眼部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大疾病,疾病可影响到患者白内障治疗的预后;②患者因自身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肾功能等存在问题而难以耐受手术治疗;③患者存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手术禁忌症;④排除因精神心理以及认知问题难以配合治疗以及沟通的患者;⑤排除了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较差,还接受其它治疗方式进行干预的患者;⑥在回顾性的资料收集中因资料不足难以收集到完整资料的患者。

1.2方法 针对所有的纳入的患者,均由科室内同一治疗组的医师完成,两组患者术前均按照医嘱使用必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必要的术前散瞳,术后也给予同种药物进行抗炎等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只在所接受治疗的手术方式存在差异。[2]对照组的患者在表面麻醉满意后,常规的消毒铺单,于上方角巩膜缘做角巩膜隧道切口,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水分离囊膜及皮质,扩大隧道切口,娩出晶体核,吸除残余皮质,注入粘弹剂并植入人工晶体,吸除粘弹剂,水密闭切口并作必要的缝合。观察组的患者在表面麻醉满意后,常规的消毒铺单,于颞上方做透明角膜切口,注入粘弹剂,环形撕囊,与对照组不同的是对晶体核的处理主要通过超声乳化的方式,以预先设置好的能量的超声乳化探头(手柄)乳化晶体核并完成晶体皮质的抽吸,植入人工晶体,吸除粘弹剂后水密闭切口。

1.3研究指标设定 研究的主要指标包括三大方面:首先,是临床症状的缓解率和治疗的有效率,纳入研究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治疗后术后视力是否提高,并认为若术后视力提高,且视力达到患者满意,则治疗效果为有效;若状得到部分的缓解,术后视力提高,但未达到理想视力,则认为治疗效果为好转;若术后视力未好转则认为治疗无效,治疗的有效率以接受治疗的患者总数中有效及好转的患者所占的百分比;其次,对视力的改善效果主要通过对接受手术治疗6个月后的裸眼视力测量以及矫正后的最佳视力的测量;最后,针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以术后有无出现眼压增高、虹膜脱出、前房积血、角膜水肿等,并设定并发症发生率为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量占每个研究组总纳入研究对象的百分比。[3]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数据均通过SPSS23.0进行分析,其中针对研究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认为当P<0.05时,认为两个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间的临床症状缓解及治疗有效率统计分析

由表1两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统计表可知,在对照组的433例患者中,治疗手段有效和好转的患者分别260例和145例,治疗的症状改善率为93.53%,而观察组的433例患者中,治疗手段有效和好转的患者分别235例和143例,治疗手段的症状改善率为87.29%,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观察组的症状改善率高于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的对照组的患者。

2.2两组间的视力矫正效果统计分析 对纳入的的两组研究对象接受治疗6个月后接受裸眼视力以及矫正后的最佳视力进行测量,最终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观察组的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为(0.72±0.05),而在接受矫正后的最佳视力为(0.86±0.08),而对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的对照组的患者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为(0.57±0.03),最佳矫正视力为(0.74±0.07);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观察组的视力矫正效果高于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的对照组的患者高(t=28.623,P=0.012;t=31.652,P=0.002)[4]。

2.3两组间的术后并发症合并率統计分析 通过对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观察组和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的对照组患者术后随访期内有无出现眼压增高、虹膜脱出、前房积血、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并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统计,其中在观察组研究组患者中12例发生眼压增高,7例发生虹膜脱出,5例发生前房积血,9例发生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7.62%(33/433);而在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13例发生眼压增高,12例发生虹膜脱出,12例发生前房积血,47例发生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9.39%(84/484),经过统计学分析后,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的对照组的患者(c2=3.073,P=0.036)。

3 讨论

随着白内障对人生活及工作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最终导致眼盲的严重后果,白内障作為眼科疾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近些年对白内障流行病学的统计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的白内障患病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结合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中纳入的患者年龄最小的为32岁,这使得在对白内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不能忽视年轻眼部疾病患者白内障的诊疗,以避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此外,白内障患者的患病可以大致分为两份大类别,一类是先天性的白内障患者,多考虑与先天遗传以及胎儿发育和母体病变有关,但相对较少,另一类别是后天性的,导致后天性的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代谢性的疾病、眼部外伤、中毒、眼部组织变性等因素,多种因素导致了眼部的晶状体的变性、混浊,最终导致眼盲,结合本研究中的数据来看,患者的病程长短不同,由此可见白内障的慢性起病,病程较长,且往往呈隐匿性,患者往往在视力受到较大影响时才会选择就医,然而此时往往已不是接受治疗的最佳时间,这就体现出了疾病科普的价值,大众对白内障疾病的认知和白内障自查尤为关键,这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良好的预后创造了条件[5]。

随着医学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在白内障疾病的诊断上已经形成科学化、系统化和精准化,无论是针对眼部功能的物理检查还是以超声波、视网膜电图、诱发电位、视力干涉仪等均可起到良好的检查,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与体征实现对白内障患者的诊断。然而在白内障的治疗方面,目前认为对于早期的白内障患者来说,早期的应用口服药物(维生素C、B2、E等)的干预,可以实现对视力的提高以及病程推进的延缓,理想状态可以使白内障的病程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然而对于中晚期的白内障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往往无济于事,目前认为白内障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是多种手术方式对临床症状缓解、视力矫正、并发症产生等方面差异也有所不同,本文研究的两种术式在是当下主要的临床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对这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症状缓解、临床治愈有效率、视力缓解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呈现出了在临床症状缓解率、临床治愈有效率、视力缓解率以及并低发症发生率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因而在临床对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选择中,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更值得考虑和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白内障的高发生率、对生活质量的高损伤率、发病的年轻化趋势、病程的隐匿性使得白内障的疾病知识的普及,公众对白内障知识的掌握,对疾病的自查就显得尤为关键,这样的早发现会为白内障的治疗创造更大的空间,有机会获得更佳的预后,然而手术治疗作为治疗白内障最理想的手段,在对临床症状缓解、视力恢复、并发症降低上的差异性决定了手术在临床上的适用性,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则在本研究中呈现出了更加符合当下精准医疗的概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白内障治疗并发症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白内障常见4误区
过多晒太阳有害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