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广州研学旅游产品类型分析

2021-12-30 07:28冯倩欣
当代旅游 2021年28期
关键词:研学小镇基地

何 慧 冯倩欣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从化 510900

引言

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一词首见于国家战略中[1]。伴随着国家对研学旅游的重视,国内研学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各地区开始展开一系列以研学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证明,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有利于推动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2]。在2020年6月有关部门公布广州市从化区为十大研学基地后,从化区更应抓住机遇,探寻优质研学旅游的发展路径,促进研学基地的建设和研学旅游市场的发展。

一 乡村振兴视角下广州从化研学旅游资源

从化区的旅游资源布局为“温泉、森林、特色小镇、乡村、研学、红色文化”。优质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从化区开展研学旅游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和空间。

(一)优质的自然资源

从化区以世界珍稀苏打温泉闻名于世,境内风景优美,生态旅游资源富集。被誉为广州母亲河的流溪河贯穿从化全境,沿河两岸绿道是极佳的户外运动场地。山体森林生态风貌特色突出,石门、流溪河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坐落其中,森林覆盖率高达68.9%。因此,从化有着“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珠三角天然运动场”的美誉。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区域自然资源包括四大类,分别是森林、江河、湖泊以及温泉。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成为从化区研学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3]。

(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从化区吕田镇是广州市北部唯一的革命老区镇,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粤北会战的重要战场,红色旧址星罗棋布。在广东省经典红色旅游线路中,“东纵抗战路”红色游线以“重走东纵路,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特色,串联了广州市从化区黄沙坑革命旧址纪念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10个景区。

(三)独特的特色小镇文化

从化地区共有14个特色小镇,分别为西和小镇、锦洞桃花小镇、凤二客家文创小镇、艾米稻香特色小镇和西塘童话小镇等。各镇根据其特色产业或基础条件,打造了一个个有亮点有内涵的特色小镇,为从化地区的旅游资源增添了多样色彩(见表1)。

表1 从化地区特色小镇开展研学旅游产品汇总

可以看出,广州从化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总体上处于较高的水平,可开发性强,能够较好地满足研学旅游开发中的自然探索体验、考察研究、增长党史知识等多种需求。

二 乡村振兴视角下广州研学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从化区的旅游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设开发了10个研学基地,也成立了从化区的研学协会。但研学旅游的开发现状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研学旅游产品层次较低

从化区的研学基地的产品缺乏合理的课程的规划,开发程度低。普遍存在只游不学,研学与学习脱节现象。例如位于从化区良口镇的莲麻小镇红色研学基地,其开发的研学产品之一莲麻军事坦克乐园,仍停留在以游玩为主的康乐型研学旅游产品层面,未能满足中小学生在研学过程中“获得学习经历”“增长知识见闻”的目的[4],使得研学的教育性不能得到突显,难以与一般旅游产品进行区分,教育价值也大打折扣。

(二)研学旅游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监管

在公布首批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后,从化区举办了首届南方研学旅行论坛。专家、学者就如何提高从化区高质量的研学实践教育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但目前从化区的研学旅游发展工作方案仍未出台,相关的规范文件也还没落实。在研学实践课程建设、研学实践指导教师从业、研学实践承办机构运营及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和服务等方面缺乏纲领性的指导和监督,因此,从化区研学旅游发展不充分,存在问题较多。

(三)研学旅游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从化区目前的研学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从旅行社或者景区专业人员转型过来的,对于研学的认知不高,经验不足。这是由于我国的研学旅游起步较晚,当前很多高校没有将研学旅游作为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所以研学旅游的人才输出严重不足[5]。尤其现在市场上对于研学旅游策划与组织的职业培训鱼龙混杂,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等规范问题不完善,所以整体研学旅游人才非常缺乏,素质也参差不齐。

三 乡村振兴视角下从化区研学旅游品质提升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文化和旅游部的重点工作[6]。从化区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和实践中,可把研学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打造优质研学旅游产品项目,推动研学旅游和乡村经济共同发展。

(一)研学旅游品质提升思路

从化区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建设项目,能够满足开展探究式学习与旅游结合的综合性校外集体实践教育活动。研学旅游提倡的寓教于游,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在接受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更好去认识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用于实践[7]。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也应该充分发挥其研学作用,指导或者共建符合不同年龄层的研学旅游产品。首先,在充分挖掘从化区各研学基地的特点基础上,为研学旅游产品设计提供素材和条件;其次,在研学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注重教育与旅游的结合,设计出符合教学需要的研学产品;最后,要加强研学旅游基地的服务人员素质提升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从化区研学旅游品质提升路径

1 依托国家政策,丰富研学旅游产品的类型

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的学分系统之中,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需求日益上升[8]。因此,从化区的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应在从广度和深度上满足研学旅游的需求。根据从化优质的自然条件和红色文化,结合10个研学基地的特点,可开发设计“研学+”系列课程,见表2。

表2 从化区研学旅游产品系列课程

2 培养研学旅游专业人才,提升研学旅游服务质量

研学旅游专业人员是旅游研学产品质量的保障者和实施者,因此,加强从化区研学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和紧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提到,新增“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9]。届时,高校将能输送一批批专业毕业生投入到研学旅游的服务中去。各地区研学协会也正加强研学导师的等级培训,提高整体研学专业人员的素质,为开展高质量的研学旅游提供人员的保障。

3 培育研学旅游专业服务公司,整合研学资源提升服务

在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牵头带领下,成立专门的研学旅游公司,从研学基地建设、研学课程设计、研学人员管理、研学旅游考核等各方面进行整体的设置与管理。作为研学基地与学校之间的纽带,在结合基地特色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的课程,让研学旅游市场公司化运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益。

4 乡村振兴与研学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在开展研学旅游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村民的特点,培养“村民教师”,在研学旅游开展过程中,开展劳动指导和讲解,让学生体验多种劳动教育,提升学生个人劳动能力和劳动价值观。同时,村民教师也获得荣誉感,在收入上也得到了保障。

5 完善乡村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提升特色与服务

研学旅游基地是研学旅游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行社的供应商,要建立主题鲜明的乡村研学旅游基地[10]。目前从化区一共有10个研学基地,这些研学基地均是在当地具有代表性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较好的乡村或者景区,但是在研学基地的建设上缺乏了创新和特色。因此,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深挖资源特色,探寻资源与教学的最佳结合方式,设计开发出具有教育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的研学产品。在配套服务上,也要加强研学导师和研学基地的基础设施,务求给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四 结语

研学旅游作为提高我国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尝试,也是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1]。本文以从化区研学旅游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学旅游的发展路径。探讨乡村元素如何更好融入研学旅游,在促进从化区研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12]。

猜你喜欢
研学小镇基地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CK小镇”的美好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小镇(外一篇)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小镇小镇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