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与分析

2021-12-30 08:52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信仰院校

马 宁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意识形态和多元的价值观元素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宗教信仰就在其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有自己的基本价值判断,但又不坚定,容易动摇。比如,在信仰宗教的问题上,部分学生的决定是草率和盲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全面客观地掌握高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新趋向,分析其原因,可以帮助和正确引导高职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树立科学世界观,也可以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基于血缘所使,孩子对家庭、父母的信任和崇拜是任何社会关系所无法比拟的。如果家庭中父母长辈有宗教信仰的情况,那么子女依附其产生信仰的可能性就极大。他们带有宗教色彩的语言、行为在日积月累的浸润着子女,对子女有着极强的导向性。他们会把宗教的教义和特有功能自然而然地附着和诠释到自己的生活中和子女的身上,用信仰宗教来诠释生活中遇到的机会和顺境,用不信仰宗教来解释生活中的坎坷。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感染下,孩子很容易成为一名宗教信仰者。因此,家庭宗教信仰的环境是影响高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

(二)地域因素

长久以来,宗教与民族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相生相伴发展着。因此,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少数民族同胞信仰宗教的比重很大。宗教已经融入他们的民族文化当中,成为他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校中,这部分学生的宗教信仰就是自然发生的,一般无明显的仪式和标志,只不过习惯成了自然。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可以归因为三种类型:其一,社会竞争压力大,贫富差距明显。这种现象在汇集众多同龄人的大学校园中折射得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生活条件和水平的不同,学习和开展研究的条件不同,毕业后的选择路径也不同等。当高职学生步入社会,优秀的成绩或精湛的技能可能比不上有一个殷实的家庭更容易择业。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失衡,失去努力和奋斗的动力,极易产生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取向。为走出这种无助的困境,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了宗教来寻求安慰。其二,鬼神崇拜和封建迷信的现象在老百姓生活中依然存在,宗教因素又往往与这些现象附着在一起。部分人在遇到价值观选择障碍时,或者信仰缺失的时候,也会走向宗教。求神拜佛在广义上讲就是一种宗教行为,只不过大众化了而已。其三,高职学生所处的开放式校园里汇集了一大批人生观初步形成、有一定价值判断而又不十分坚定的青年学子,他们很容易受到校外或校内信教者以去学校周边的社区参加宗教活动或仪式的邀请,逐步成为其发展的对象。

(四)学生自身因素

高职学生刚脱离家庭步入大学,如同脱笼之鸟,有了自我管理的莫大权力,有了接触社会、接触各种价值选择的机会和场合。有些学生会带着好奇的心理、自信的判断、自负的意志力去接触一些新鲜外界事物。接触得多了,他们所产生的兴趣会左右其对事物应有的判断力和意志力。另外一类学生恰恰相反,他们刚脱离了家庭,一下子失去了家庭的庇护,在陌生的环境中自身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特别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出现障碍时,他们感到了更多的无助和失落,而宗教恰恰能解决他们的心理困境。在参加各类的宗教活动中,他们会感受到久违的归属感和温暖,最终坚决地走向了宗教,产生了宗教信仰。

(五)宗教因素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产物能够存在至今,能够吸引一批批虔诚的信徒,必然有其强大的力量所在。比如,气势恢宏的宗教建筑和活动道场;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塑;沁人心脾的音乐和诗歌;感人至深的宗教故事和宗教历程等。从欣赏和学习的角度出发,宗教以及其现实载体蕴含着无价的精神财富。再如,部分宗教教义中蕴含着的博爱、普世的价值观,主张人们向善、感恩、以德报怨的处事原则,以及宗教界在面临民族灾难表现出的大义之举等。宗教自身的这些内在、外在力量,散发着一定的吸引力。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对策研究

明晰高职院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趋向和成因,是为了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和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宗教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占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具体到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就需要研究上述成因以及高职学生宗教信仰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一)恰当正面疏导,避免对面堵截

高职院校一定要把学生信仰宗教现象当做一种历史的、社会的现象来对待,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引导他们不要把一切希望和所愿寄托于宗教,要明白宗教不是万能的。为此,有学者指出:“最适合高校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宗教认知的,莫过于加强高校的宗教学教育,使理性、科学地看待宗教信仰,成为学生的心理自觉。”[1]在高职类院校开设专门的宗教学类课程目前还不现实,但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以入学教育、校园文化节等契机开展相关讲座,客观阐述、因势利导,切勿教条说教。这项任务还是要落脚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上。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政教师可以在讲授涉及价值观、意识形态、理想信念、信仰等内容时,适当地引入宗教信仰问题,适当讲解,在不带有价值判断色彩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了解并探讨一些宗教现象,加强学生对宗教、对宗教信仰的了解,学会区分宗教等。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渐渐地掀开宗教的神秘面纱,褪去其神秘性,看到了宗教的本质,学生的好奇心也就渐渐消退了。在面对宗教渗透时,学生就能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正确的选择。

(二)强化教育功能,守住意识形态高地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宗教政策,即首先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同时绝不允许利用宗教来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和社会生活等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也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也就是说,校园中禁止传播宗教以及从事相关的宗教活动。因此,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要及早对高职学生接触宗教的可能情况进行预判和追踪,要清晰掌握本校学生在周边宗教活动场所的参与情况,要防止校外宗教通过学生、校园开放性活动等在校园内进行发展教徒活动以及宗教渗透。学校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无神论教育以及党的宗教信仰政策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高校思想文化舆论阵地,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2]。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如果人的精神时刻处于饱满和健康的状态,是不会去寻求外在客体来介入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除了要组织阳光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外,还要举办内涵丰富健康的文化知识活动,要让学生的课余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填补学生的精神空白。这样,学生就不会去主动诉求宗教。此外,高职院校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日常监控,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心理问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由于学习、生活、感情、家庭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焦虑时,主动诉求于心理教师或医生,而不是宗教。[3]

三、总结

总之,高职院校在面对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时,要保持思路清晰,政策明确。虽然当下信教学生在高职院校中所占的比重还未成燎原之势,但要想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宗教信仰管理工作,治本之策还是要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杜绝信仰缺失。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信仰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论信仰
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