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好课堂15分钟 提升高校思政课学生的参与度

2021-12-30 08:52陈姝彤
科学咨询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参与度我会思政

陈姝彤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思政部 四川达州 635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整个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现实的思政教育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这使得思政课堂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对高校思政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显得尤为必要。[1]

一、高校思政课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随着学生年龄和学习阶段的变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越来越低,思政课更是如此。观察发现,小学课堂最为活跃。中学课堂有升学压力和任务要求,参与度也还不错。到了大学阶段,许多课堂变成了“满堂灌”或者“一言堂”,几个小时的课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在高校群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参与度更是不容乐观。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因素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有关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在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的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对授课教师的不满意。在学生提及的原因中,我们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授课模式陈旧、僵化,一味进行理论讲授,不关注学生,缺乏互动;教师课件素材陈旧、没有时效性,课件制作粗糙;教师自身储备不足,专业性不强,没有说服力;教师上课缺乏激情,不懂得抑扬顿挫,语言缺乏吸引力;教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不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二)学生因素

一些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甚至态度冷漠。即使有一些学生参与到了教师的互动过程中,他们也是答非所问、漫不经心。这便使整个思政课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从一开始,他们就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思政课,认为思政课是公共课,又是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枯燥无味,与自己的专业课并无多大联系,认为思政课学习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没有太大帮助。归根究底,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存在偏差。

(三)学校因素

高校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现象。在课程设置、考试要求、第二课堂开设、实践资源、社团发展等方面,高校或多或少都会更倾向于专业课。这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导向,导致学生们学习的功利性较强。在重视程度上,他们便会差别化对待。一部分学生上思政课,只是为了拿学分。绝大多数的学校专业课有正规的考试,而有些院校思政课的考试形式要么是开卷考试,要么只是写篇论文即可。这样也会导致学生轻视思政课。

二、提高高校思政课学生参与度的实践探索

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全员育人的一份子,我对正式讲课前的15分钟进行了创新运用。我通过小组推荐或者学生毛遂自荐的方式,由学科代表负责安排好每次课15分钟的个人分享与汇报名单。为了充分利用好这15分钟的时间,实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主要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2-4]

(一)引导和要求

1.每一次安排3~4人,以寝室为单位,不重复参与。在提高参与度的同时,我会确保给更多同学展示的机会。这样也能更好地发挥寝室团队互助的作用,使寝室关系更加和谐,促进其共同进步。

2.展示主题可不拘一格,但必须符合正确三观,弘扬正能量。丰富多彩的主题可增强学生的兴趣,也更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在思政课堂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思政课堂的魅力与活力。

3.可借助新闻内容、优秀文章、视频短片等素材资源,但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我会鼓励学生涉猎不同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不同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

(二)具体实践

1.抛砖引玉,打样定调

学生开讲的前几次,我都会先给同学们带来我的分享。例如,我会分享最新的国际时政新闻,引导同学们开拓国际视野,关心国际时政;我会分享我最爱的一本书,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地方;我会分享我最近遇到的一件让我刻骨铭心的事,从这件事情中我得到了怎么样的启发;恰逢毕业季,我会分享朋友圈或者是新闻中让我感动的瞬间,在与学生的共情中引导学生了解光阴飞逝,一定要珍惜大学时光……这些主题既要接地气不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又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体现大学生的特点。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清楚知道是要怎样的分享,并在讲解过程中给分享定调,不至于出现跑偏的情况。

2.聆听记录,总结升华

每一位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我都会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同学们分享结束后,我会根据分享情况谈感受,肯定每一位同学分享内容的价值,并进行一些补充和升华,将每一次的分享推向高潮。

3.记录留存,延续价值

每一位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我都会为她拍照,并将文稿、PPT视频资料整理留存,让学生有被关注和重视的感受,让跃跃欲试的同学能打消顾虑,鼓起勇气进行尝试。学期结束,我会将学生们分享的文字和拍摄的图片编辑成册,并告知同学们他们分享的内容和场景都将一直留存,将来回到母校翻开这些书册时,都能忆起当年某时某刻某堂思政课堂,他曾经做了这样的分享,谈了这些观点,曾有过这样的认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分享有价值、有意义。同时,我还会选择其中一些合适的内容讲给他们的学弟学妹听。通过这些环节,同学们无形中就会更加重视,必然会认真筛选分享的内容,尽最大所能实现分享的最优化。

(三)教学特点

1.内容丰富

回顾一学期同学们的分享,我们会发现内容丰富多彩,让我们目不暇接。有人分享疫情之下让人感动的几个瞬间或几件小事;有人分享经历疫情这个过程的感受和收获;有人分享让她敬佩的医务工作者的人物故事;有人分享美国黑人歧视问题;有人分享“地摊经济”的背景、影响;有人分享亲身经历路人需急救—恐惧—参与救人—抢救无效死亡这个过程的心理变化和感悟;有人分享经典书籍和电影;有人分享中医药文化;有人分享个人成长故事;有人分享健康养生小知识;有人通过讲述被骗经历分享防骗小知识……这些丰富的内容背后正体现出同学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也真正体现了大学课堂的开放与包容。

2.形式多样

同学们大多采用讲述的方式,但也有许多同学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如制作PPT、知识竞答、借助视频资料、讲故事、小组合作、新闻播报等。通过这些多样的方式,我们便能让学生觉得新颖十足,以同学们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讲授知识,实现分享和教育的目的。

3.效果明显

通过创新利用课堂15分钟,我让每一周的思政课变成了同学们的期待。要分享的同学会利用课余时间来认真准备。这既充实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能使其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不少的知识。更让我惊喜的是平时我认为特别内向,私下说话都很腼腆害羞的同学也走出了第一步,勇敢地走上了讲台。尽管他们的表达还不够流利,双腿甚至在发抖,但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用心和迫切想要与同学们分享的心情。通过课堂的15分钟,我给同学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使其能正视自己、挑战自己。这不也正是思政教育的目标之一吗?[5]

通过分享的方式,我和学生走得更近了,我也更了解学生的认知和需求了;通过分享的方式,我让学生参与到了教学中,成为了全员育人的重要一员;通过分享的方式,我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搜集、反思、感知、收获;通过分享的方式,我让思政课堂活了起来,并于润物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所谓教学相长,分享的方式也给了我许多的反馈,让我也能不断反思、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参与度我会思政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我会分辨
我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