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2021-12-30 21:51
科学咨询 2021年40期
关键词:素质价值观思政

刘 豪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商贸管理系 重庆 401331)

高职课程教学倾向于知识传授和技术技能培养的结合,是理实一体化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重视课程体系与企业真实岗位的职业技术技能要求相匹配,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让学生在社会上、在集体中能够找准自身定位,承担起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在高职课程教学的改革中,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点精髓,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结合课程教学与人才素质培养的依存关系,从而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2]

一、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全体公民的内涵要求,24个字具有高度的简洁性和集中性,凝练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对于新时代中国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的思想政治元素,是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内容。[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重点,加强教育指导、实践培养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精神文明。实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生产和传播。[4]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是富国强民的总目标,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它是站在国家和民族这一高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思想做出的凝练。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八个字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属性的描绘。它是从社会这一层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是每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起点,是评价公民道德言行的基本标准。它是从个人言行这一层面总结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5]

二、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特点

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课内实践学时超过50%。结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从战略高度构建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概念、案例、应用等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四大特点:

(一)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传道专业知识的功能,又有职业教育教授职业技能的作用,课程教学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强调“理实一体化”,即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行业企业岗位相结合,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但同时也强化学生为国奉献、适应社会、融入集体的情操和素质。[6]

(二)因材施教引导正确三观

要进行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针对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主动学习意愿不强烈、动手能力较强等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教学,进行任务驱动、案例导入式教学,因势利导,树立符合道德规范和文明社会发展进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协同育人。[7]

(三)人才培养凸显立德树人

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国家、为社会、为行业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德技双优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的质量凸显了在“立德树人”上是否下了功夫,是否培养出了合格的“德才兼备”的高职毕业生。

(四)知识传授需要言传身教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用自己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心智发育。教师的“言传”是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把价值观说给学生听;教师的“身教”是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和人格魅力来教会学生应该怎么做。[8]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要时刻牢记和发扬三个不同层次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三、现阶段高职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的特色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总目标之下一般细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素养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素质目标的达成。[9]因此大量的高职毕业生在“仁、义、礼、智、信”基本道德层面理解不深、认识不足,不利于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实践。

现阶段高职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内容落后与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不相符

无论从现有高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框架体系,还是以目前教材体系来看,高职课程体系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同层面的需求。[10]思政元素未能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层面,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没有较好地融入思政的相关教学内容。

(二) 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导致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目前高职课程教学基本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来进行区分,任课教师也按此分类。因此出现专业课程教师缺乏思想政治专业学习和培训,很难有效地将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公共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也很难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授课,从而形成结构性失衡,导致素质教育效果不佳。

(三) 校园文化打造不力难以吸引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

大多数高校显性的标志性的拓展训练、社团活动较多,但隐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不力,很难在深层次吸引学生参与素质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有的院校甚至过分强调活动的种类和数量,而不关注活动质量和达到的效果,老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均不高。

四、高职课程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高职课程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因材施教与后续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进行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具体路径如下:

(一)挖掘价值内涵,构建课程标准

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编撰教材时谨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教学设计时将核心价值观元素一一展现,通过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爱学能学主动学,入脑入心理解透。把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24字价值观进行深度理解、剖析,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把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二) 建设教师团队,抓好师德师风

打造一只师德严谨、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抓好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德高为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素质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师德管理的长效机制。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良心工程,站稳讲台的同时一定要将学生正确的思想引领放在首位。创建各专业“导学导业”工作室,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和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产业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和就业创业指导。

(三) 打造校园文化,完善课程体系

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明,利用好各种形式的媒体,把握好舆论阵地,如:广播电视、学报、QQ群、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等的宣传导向,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书香氛围的培育,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神主旨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丰富知识素养、活跃课堂气氛。

(四)凸显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素质

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中,要把握“理实一体化”的原则和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特点,凸显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课内的知识讲授、案例分析以及课外的作业和任务完成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受社会、感知自己的价值理念,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课程教学的过程就是在学生重要的人生阶段塑造其人格,树立其理想信念的关键阶段。既要领会、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要牢牢掌握企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还要爱国爱岗,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遵守道德规范,勇于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基于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打造师德高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践行“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素质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