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共建专业、共同育人策略

2021-12-30 21:51
科学咨询 2021年40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素养

徐 慧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050)

现阶段,校企合作双主体的办学思路成为各院校的重点内容,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社会的背景为基础,针对性开展创新,制定全新的发展计划,推进教育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适应新时代。校企合作双主体共建专业强化的企业的教学地位,加强二者的协调,推进校企育人目标,提升教育质量。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共建专业、共同育人

校企合作主要是指院校与企业相互合作来培养人才,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企业的优势,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该理念来源于“Cooperative Education”,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培养出综合型素质人才。基于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来源于产学结合,通过市场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实际的导向开展创新,制定完善的发展模式,将二者共同作为教育的主体,做好资源的协调,实现共同的发展。双主体育人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角色定位,通过社会与市场需求导向贯穿教育,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提升。双主体育人机制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机制,强化了传统的产教结合后,加强校企合作,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如企业式订单人才培养、学徒制模式培养、厂中校与校中厂等,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1]。与此同时,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对学生开展合理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教学发展方向,强化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内容,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相对来说,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展时间较短,整体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实现全面的优化,打造全新的发展体系,以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创新,完善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为学生营造全新的体系,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培育综合型素质人才[2]。

二、基于校企合作双主体共建专业、共同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在基于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双主体共建专业促使当前的教学模式发生明显的变化,实现整体的教学改革,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打造全新的发展计划,注重服务社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通过二者的合作可以促使教学呈现出开放性,以电力自动化教学为实际案例,通过校企合作双主体共建专业,可以促使专业教学内容呈现出开放性,加强课程的实训,优化现有的模式,注重教学内容优化,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发展环境,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注重实训效果,加强学生的理论实践,针对性开展优化,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企业实训内容,以现阶段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实现人才的合理对接,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3]。与此同时,该教学方式还可以促使现阶段的教学机制完善,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打造全新的校企平台,加强整体的协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岗位适应机会,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营造全新的发展环境,促使各项教学工作有效地开展,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适应时代发展。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共建专业、共同育人策略创新

(一)合理地从企业层面进行创新优化

1.建立完善的新型人才培养理念

企业在与院校进行合作育人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主体优势,积极建立完善的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创新现有的发展体系,在优化过程中以人才的需求为基础,针对性创新,制定全新的发展计划,打造全新的发展体系,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性对内容创新,树立正确的就业培训理念,可以积极与政府相互合作,做好实际的就业分析,强化企业的综合素养,根据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来针对性创新,提出完善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营造优质的环境,展现出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基于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的优势,实现共同发展[4]。

2.注重教学合作内容的创新完善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应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开展优化,根据双方的需求进行合作,创新双主体共建专业内容,打造全新的合作体系,制定完善的发展计划,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教学,积极与院校进行协商,制定出符合院校双方需求的合作育人机制,促使其整体的教育水平提升,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发展环境,实现全面发展。可以对现阶段的教育内容进行细化,编制专项的教材,设置特色课程,创新院校的人才培育方式,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开展创新,可以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开展教学,实现专业的差异化培养,促进校企双方的交互,以满足现阶段的创新需求[5]。

3.注重企业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

企业在与院校共同育人过程中应相互进行创新,完善现阶段的发展模式,打造全新的体系,注重企业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例如,院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培养,企业可以结合其内容开展创新,注重自身的教学优势发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与职业文化,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对理论内容进行合理的实践,在处理过程中不断地开展创新,感受企业技术与理论技术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形成敬业奉献、团队协作、责任意识思想,提升自身的综合道德素养水平,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针对性开展创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注重自身的思维发展,在学习中成为优秀的职业人[6]。

4.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与院校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积极地开展创新,制定完整的发展计划,以其自身的素养为基础,针对性开展优化,利用人才机制实现创新,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基于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背景,应针对性开展优化,打造全新的发展体系,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与企业实现无缝隙对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与此同时,利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适应企业现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地从院校层面进行创新优化

1.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发展专业

在发展过程中,院校应针对现阶段与企业的合作来实现专业设计,促使双主体共建专业,以推动教育全面发展。针对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完善现阶段的发展模式,例如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正确处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利用社会人才、企业发展、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来构建课程体系,以促使企业与院校实现对接。企业可以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将自身的先进技术传递给学校,学校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学习,实现资源的整合,营造全新的发展环境,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地开展,实现校企双赢。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当前的教育创新改革进程,做好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建设,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培养出综合型素质人才[7]。

2.合理开展思政教学课程设计

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明确现阶段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现阶段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合理地开展课程设计,明确教育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可以积极为学生选择相关的职业道德、职业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将其渗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学习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道德素养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习惯,同时丰富相关的考核机制,将其贯穿在专业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水平。

3.强化校企合作的思政教育内容

校企合作过程中,促使现阶段的思政教育呈现出明显的交互性,有效地促使思政教育突破传统的理念束缚,提升其实践性,融入社会思想,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论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有效机制,实现制度化创新,加强校企之间的协作,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政理论的学习,产生深刻的感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境界,全方面发展。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共建专业、共同育人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在基于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想要保证双主体共建专业、共同育人、服务社会实现全面的开展,应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属于治理性创新变革,应严格遵循现阶段的机制原则,从多个角度创新,打造全新的发展体系,促使院校与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合作契约,形成稳定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以推进教育创新发展。可以构建完善的权利均衡、利益共享机制,完善现有的法律规范,保证校企双方的地位平等,保证运行规范,实现双方的共同受益。打造全新的协同办学机制,以政府为基础,合理引导其创新,以法律法规为发展的载体,创新现有的制度体系,利用全新的理念来实现资源的优化,如电力自动化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补助,降低校企合作产生的育人压力,优化现有的发展形势,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校企利益协调运行保障机制,明确利益双方优势,在合作过程中保证其呈现出良好的动态平衡,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利益协调,深化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过程中应积极地开展创新,完善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创新现有的理念,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保证校企合理对接,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实现共同育人,利用双主体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的实训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优质的校企文化。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素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