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学

2021-12-30 01:09杨妙方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意识情境思维

杨妙方

从现代思维科学角度来看,问题意识是思维过程的起源,在缺乏问题的情况下思维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概念上说,“问题意识”是一种状态,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会将问题作为思考对象,然后内心中对问题是急待解决又未解决。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这一学科十分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当在这一时期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启迪学生心智,要引导学生在“无疑”处“生疑”,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笔者将在本文从“以问促学”的角度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途径进行分析。

引言: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时遇到超出自己水平的知识后,经过思考后会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批判的心理状态,当这种状态成熟后就会逐渐成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直至解决。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作为驱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问题意识是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前提,因此通过“以问促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将会从“以问促学”的角度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提高教学趣味,让学生树立“想问”的意识

从《数学课程标准》来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数学来说,没有问题的学习是十分枯燥的,没有问题的思维也是十分肤浅的,对于趣味性极强的数学学习来说,它就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前提就是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选定教材内容时应当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也应当被教师充分考虑。对于幼龄阶段的学生来说,趣味性应当是教学内容必须具备的特点,同时还要带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举例来说,三年级的小学生往往会学“测量”这一内容,这一课程中所带有的教学实例往往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实例,必要时可进行补充,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学生不断沟通交流,如果存在争议可以向教师询问,这种具备生活趣味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

二、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建立“敢问”的勇气

从心理学上讲,“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敢于在课堂上大胆提问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情绪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来看,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情绪有利于认知创新思维扩散、强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差异来营造民主氛围,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敢问。

举例来说,教师应当尊重不同水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赏识、鼓励。对于所提问题存在偏差的学生来说,教师也应当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同学们的勇气,然后鼓励他们使用其他方法来思考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过了所学范围,这时其他学生往往无法回答,教师就可指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并进行剖析。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有心理负担,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敢于追问、思考、发言。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处“乐问”的环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各种刺激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疑问往往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存在疑问的学生往往会有更大的求知欲,思维往往将问题作为起点,有了问题后思维才会有方向、动力。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想问”的关键。

比如说,在《认识三角形》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认识三角形的高时,教师单单出示高的定义时,虽然说学生理解起来不困难,但是教学内容所具备的趣味性不足,教师可创设这样达到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给不同的小动物找家。情境引入:“同学们,三个小动物小狗、狮子和长颈鹿无家可归了,你能帮助他们找房子吗?”然后教师就可以出示三间房子,学生很快就可以指出三只动物所住的屋子,然后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是如何进行判断的,学生会说出三只动物的身高差距,这时有的学生就会反应过来,给小动物找家的判断依据就是比较三所三角形房子的高。有的学生还会提问三角形高度的其他用处,以及对三角形的高进行定义的意义在哪里,处于问题情境中学习的学生往往会了解到与知识相关的更多方面,这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四、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善问”的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属于重要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师生对话为主,如前文所说,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中的合作、交流、讨论是将课堂活跃化的关键,这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合作学习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在多人学习模式中,学生们可以带着疑问进行交流,在讨论中可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个人见解,思维碰撞有助于得到更多的问题解决方式,也有助于學生们获取新知。

比如说,在《循环小数》这一课程得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要求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例题,然后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探究活动中会不由自主地提出追问:①不同例题求出的商带有什么特点?他们的异同点在哪里?继续计算下去是否可得到结果?②这两道数学题目通过横式上写出来的商为何要写上省略号?③循环小数的定义是什么?其书写形式有什么特点?如何分类?对于学生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来说,教师要耐心引导,要紧紧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并发表独特见解,最终教师要将学生们的不同意见进行整合并达成共识,但在整合之前要逐步解决每一个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特殊情况下教师可融合故事情节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

结语

总的来说,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提高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培养数学问题意识不可速成,学生要坚持循序渐进,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对创造问题环境、营造民主氛围与引导合作学习等角度对引导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希望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抓住每一次机会,在这个长期、渐进、思辨的过程中点燃学生“问”的热情,真正实现“以问促学”。

猜你喜欢
意识情境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