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计部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2021-12-31 03:05韩芳
内蒙古统计 2021年5期
关键词:流程事业单位制度

○ 文/韩芳

作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手段,内部控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及提升信息化建设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在推动统计部门减少廉政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统计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合理地对内部控制信息化深度开发将是提升单位工作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背景和意义

内部控制指在一定环境下,单位为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客观上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章立制,以规范调研、会议、出访以及住房等管理过程,实现单位经费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财政部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012〕21号),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 〔2015〕24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促进内控信息公开;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能否有效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将直接影响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近年来,内控被逐步应用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泛指为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制定的办法、措施、意见等。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实现控制目标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有助于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以信息化技术支撑单位内控管理,建立一个包含预算、收支、建设项目、资产、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等内容的内控管理平台,通过流程实现合规,通过流程积累和利用数据,是内部控制规范要求落地的有效手段。对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加强内部制衡和监督,建立风险防控和执行问责机制有着巨大作用。

(一)预算管理使用日趋规范

实行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旨在建立统计部门年度预算有处可查、预算经济分类科目清晰可见,内部控制小组可以实时查看预算执行进度,有效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为制定预算绩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树立绩效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安排和调整预算支出提供依据。

(二)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统计部门由于其工作特殊性,全国性大型普查和大量的日常调查工作需要较大金额的财政支出,涉及的费用支出比较多,如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政府采购、固定资产等,上述开支均通过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落实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对单位经济活动全流程进行有效监督和管控,使得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三)财务风险有效防范

通过内嵌国家级、地方级财务制度及相关文件精神,固化财务报销流程等措施,通过实名登录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每名干部职工学习财务报销流程,从而掌握财务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财务手续,减少财务风险,形成用制度管人,用信息化建设防范风险的有效机制。

三、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不断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发展,进而促进信息化手段运用开发,实现财务水平不断提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建设

坚实的组织架构、人员队伍,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的引领、决策、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内部控制全员意识,形成全局落实内控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完善制度建设

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坚持制度先行。内部控制及其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总体上和具体上同步加强制度建设,协调推进工作落实。首先,针对履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结果为导向,加快建立与部门职能、业务发展需求和财政预算资金结构相适应的总目标,为具体工作的推动指明方向。其次,应结合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突出内部控制重点难点,制定细化的内部控制规范,并制定流程图,将固化到系统中的控制环节、措施,以最简明扼要的提要方式展现,让信息化建设从一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手段变成一种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指南,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再次,应结合预算管理要求的不断丰富和强化而变化,及时做好制度的更新与修订,对相关的制度、措施和程序进行持续调整、改进,使各项制度、措施和程序能够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在经济活动风险管控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业务梳理的基础上,对单位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日趋复杂,分工逐步细化,经济活动的风险也逐渐呈现出由个体化向系统化转变,任何业务的风险都有可能转化为单位业务层面的整体风险,因此这种风险分析要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既要强调个体风险的特殊性,也要具有大局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需要对单位层面的组织、机制、制度、岗位、信息系统和业务层面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济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找到漏洞和隐患,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四)落实风险防控措施

内部控制建设应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内部控制机制为目标,加快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为解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遇到的覆盖面不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结合统计部门主要经济活动重点风险环节,应从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和重点业务流程两个层面落实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要拓展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涉及领域,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提升内部控制效果。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流向内容。

要优化重点业务活动流程。内部控制的过程和效果需要业务流程重塑来体现,是对日常工作、操作及管理流程进行梳理,识别和筛选风险点,并形成风险控制措施体系的过程。应根据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加紧优先改进涉及重大经济活动、重点风险或是管理中难点、热点问题的业务流程,适时完善执行较好的业务流程。结合统计部门实际,对照梳理的经济活动风险点,要加快推进项目经费管理、预算全过程管理、会议(培训)管理的信息化再建设,完善业务流程重塑,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和预算管理 水平。

要落实预算全过程管理,就要细化预算管理关键环节控制。一是要加强预算事前审批与执行的关联程度,实现内控系统审批单与报销单挂接,确保事前审批控制落实到位。二是要升级系统查询功能。预算执行的分析是对于管理水平、管理薄弱环节和管理方向的综合反映。在提供信息化手段进行预算调整控制、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基础上,部门预算管理推动项目管理、事业发展的作用有所体现。但还需要加大系统查询功能的升级,实现多角度、多需求的预算管理查询功能,方便系统使用者出于不同目的开展查询,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率。三是要落实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要求,强化事后监督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传统的预算管理事后监督以预算执行率为主要考核方面,对部门预算主体工作开展进行评价,评价的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粗放。随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不断推进,对于部门预算绩效的考核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具体走向综合,需要结合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绩效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细化考核指标,对整年度的工作进行评价。要建立绩效考核内部控制模块,将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和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展示,以便于资金使用部门对标具体要求,落实各环节内部控制工作。

(五)强化结果应用

内部控制结果应用是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促进内部控制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要加强与绩效考核、预算管理的联系,将内部控制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预算、研判预算资金规模的依据,同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统计,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建设对于落实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管理的促进作用。要加强与制度建设、内部管理效能升级的联系,将内部控制结果作为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部门履职效果、加强内部管理效能、提升政府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和依据,循环推进制度体系更快更好建设。要加强与“三重一大”、采购小组决策等内部控制手段的结合,主动思考拓宽内部控制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从覆盖面,还要从管理层次深入扩大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

总之,面对财政资金管理要求高、精细化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积极推进内控制度和机制建设,固化业务工作流程,使内部控制真正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有效实现财政资金的全流程管控,使其真正成为财政资金生命周期的有效抓手。

猜你喜欢
流程事业单位制度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