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视角下的去极端化教育策略

2021-12-31 06:56毛向明仙碧桃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极端化中华民族青少年

毛向明 仙碧桃

(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 甘肃临夏 731500)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去极端化教育,既关乎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又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也关系着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有利于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意识,增强各民族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少年进行去极端化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由于青少年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易受负面思潮的影响、熏染,甚至被控制。因此班主任工作中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去极端化教育,教育学生同学之间不分民族,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学会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相互融合;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一、青少年易受消极思想影响的原因及途径

青少年是一个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极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

首先,青少年的智力水平发展显著。青少年由于大脑机能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其认知能力获得长足发展,感知灵敏,记忆力和思维力增强,且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在显著提高。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喜欢质疑和争论,他们会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有关人生的目的、意义、理想等但又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因而会感到苦恼、迷茫、沮丧和不安。

其次,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增强。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内心和个性品质进行关注和评价,并由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由于青少年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不足,容易片面、主观,容易受挫,因而思想情绪不够稳定。

再次,青少年存在情感发展与现实矛盾的心理。一是存在闭锁性和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青少年自尊心强,不愿轻易向别人吐露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人秘密,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从而导致他们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产生距离,进而产生孤独感,这与青少年随生活空间扩大而出现的交往构成了一对矛盾。二是存在独立与依赖的矛盾。青少年自认为已经成人,在思想言行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但他们对父母、老师等又存在较多的依赖性。三是存在求知欲强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四是存在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青少年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易感情用事。五是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少年朝气蓬勃,喜欢幻想,心怀理想信念,对未来充满向往,但他们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导致易产生挫折感,甚至悲观失望,陷入绝望境地而不能自拔。

基于上述各种原因,青少年进行自我排解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沉迷网络。而消极思想传播者利用青少年的这一行为特点,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耗时短、范围广等特点,大量制作不良音视频、图片、电子书籍等资料,通过网络媒体如微信、QQ、快手、微博等向青少年广泛宣传。这种点对点的影响方式易被青少年接受,既直接又隐蔽。

二、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去除极端化

(一)建设“明大义、辨是非”的班级文化

举办“明大义、辨是非”为主题的班团宣讲活动。一方面,结合我国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帮助学生认识到:无论何家何派,无论何种文化类型,其本质都是宣扬和平、劝人为善、崇尚和谐、明德明理,通过教育大众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三个离不开”教育,教育学生意识到:“不要以为只是汉族帮助了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帮助了汉族。”“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国防上,都对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有很大的帮助。那种以为只有汉族帮助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没有帮助汉族,以及那种帮助了一点少数民族,就自以为了不起的观点,是错误的。”教育学生认识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通过上述活动课,在建设“明大义、辨是非”班级文化的同时,从认识上帮助学生去除极端化。

(二)建设“家国情怀、红色传承”的爱国主义班级文化

“家国情怀、红色传承”的爱国主义教育,侧重从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理想信念入手,重在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四个认同”教育。

1.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教育

结合中国历史事实和典型民族爱国事例,对学生进行民族观念理论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明白民族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区别,确立理性的民族主义观念。

2.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

结合我国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与及我国的诗歌、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琴棋书画、舞蹈、武术、刺绣、剪纸、陶瓷、各种历史建筑、中医等方面的内容。分别从思想文化、传统文化载体、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思想和文化类型,虽对世界有不同见解,但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上,通过教化世人推动社会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3.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教育

如:搜集、布置国家重大成就和科技进步等成就展;播放《超级工程》《大国工匠》《大国重器》《大国外交》等纪录片;组织学生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快速发展成果进行知识竞答、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方式,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教育。

4.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

引导学生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史,分别进行纵向历史比较和横向历史比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党长期奋斗才取得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探索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宗旨,寄托着所有中华儿女的夙愿和企盼,更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奋斗、鲜血和牺牲,是中国社会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扬起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风帆,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大业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载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发展福祉,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三)建设“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班级文化

1.教室文化布置方面排除有关教派信仰色彩的影响

教室不挂教派人士画像,不放置有教派信仰寓意的物品,不张贴有关教义、教条的标语。教学所用的仪器、材料、模型、挂图等不带有信教色彩,要求学生不能进教派场所,学生在学校不得穿着不符合要求的服饰、佩戴有悖日常行为规范的标志或从事任何信教活动。

2.巧用班级文化墙,营造民族和谐的文化氛围

教室墙壁、学习园地等区域,可以分期布置“崇尚和平、维护正义”的班级专栏,以及著名的民族爱国领袖和爱国运动展览等,营造出民族和谐的文化氛围。

3.举办“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班团活动

利用班团活动时间,有组织、有计划的举办班级“我爱中华大家庭”演讲比赛、民族团结知识竞答、“崇尚和平、维护正义”集体签名活动、“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作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中养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关系意识和习惯。

总之,班主任是学生思想的重要引导者,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手段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科学无神论教育,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各民族学生要相互尊重、互相欣赏、和睦相处,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住青少年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净土。

猜你喜欢
极端化中华民族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极端化事件难题破解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