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

2021-12-31 06:56徐玲玉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班集体班级班主任

徐玲玉 李 胜

(重庆市黔江区舟白中学校 重庆 409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健康的人,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为社会所用。学校肩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教育、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从整个社会来看,学生自杀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令人痛心,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应该得到了保障,精神生活更不容忽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应该忽视教育的生命性,中学班主任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将生命教育渗透进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之中。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这里要谈的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意识的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探讨关于生命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终极信仰,滋养关爱情怀,学会敬畏、尊重、珍爱自己、他人,乃至万物的生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以提高个体自身的生命质量并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和发展。

二、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成因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若未得到及时解决和疏导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会出现生命意识淡薄不珍爱生命,比如坠楼轻生、校园暴力等现象。中学生不珍惜生命的原因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出现两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一是进城务工的孩子;二是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的居住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父母的卑微心理、城市人的不接纳、看不起,个别教师的对他们父母的抱怨、指责、嫌弃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不仅过早承受着生存的艰难,而且面临着心灵家园的丧失。由于青少年抗干扰能力低,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这些无疑会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效应。

(二)家庭因素

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溺爱、专制、放任、过高期望、完美要求等;不良的家庭氛围,父母经常吵架、打架、赌博等,家庭气氛必然紧张;不健全的家庭结构,都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责、不安全、攻击等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自我克制能力差,容易产生情绪的紧张和行为失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三)生理因素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会有一些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应该说每一次重要的生理变化就会有一次重要的心理调整教育。原本可以提前做些工作,但可能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让我们本来就是为学生今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但未及时教育和引导,出现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冷淡、紧张、过密、不当性行为、性别角色障碍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产生不良影响。

三、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成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班主任应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时纠正他们对人和事的看法与态度,正确地待人接物,正确地面对成功和失败。

学生正确的三观离不开独立的人格,对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观察之后可以发现,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生命个体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开展工作时一味地采用灌输和管束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还会泯灭学生的个性。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应该对学生有深入的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独立的人格特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此外,如果发现学生存在情绪低落、举动异常都特殊情况,应该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情况,并及时和家长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在日常班级事务管理中渗透生命教育

班集体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生日常所处的环境,因此,班集体的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班主任应该积极维护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集体和个体的生命价值都在自主活动中获得提升和超越,形成一个民主、平等、生气勃勃、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集体。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在环境中所拥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让学生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有充分的认知,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所在,进而体会到自身生命的价值。其次是班级管理中实行管理角色轮换模式,具体体现为班干部竞选制和班干部任用轮换制,通过这种模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认知到在班集体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实现管理与被管理的和谐统一。此外,还能够帮助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受挫能力和责任意识。

(三)通过实践活动开展生命教育

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内容有更加切实的感受,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在活动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塑造自己的人格。

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实践活动、校园主题节等多种形式展开。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工作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面对社会时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沮丧而失去对生命的肯定,因此生命教育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命,更加珍惜生命,进而增强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动力。进而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班集体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人心齐,泰山移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