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职学校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
——以会计与物流实训课程为例

2021-12-31 06:56周振鑫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物流

周振鑫

(玉门石油机械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玉门 735200)

在社会高速发展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物流是比较基础的行业,与各个行业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会计与物流实训课程的结合,可以深化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本文就中职学校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

一、中职学校会计与物流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中职学校会计与物流实训课程的分析,发现存在较多问题,阻碍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忽略学科之间的联系。虽然中职学校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采用模块式教学理念进行知识教育,忽略会计专业与物流实训课程关联,影响学生跨学科意识培养。跨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教师转变以往教学理念,有意识地渗透不同专业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跨专业意识,为综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础[1]。其次,实践课程设计意识较差。会计与物流实训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仍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教师会将课本中信息直接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消化理解。部分需要实践的内容也会以理论灌输的方式告知学生,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最后,课程体系设计上存在问题。中职教育中,并没有将会计与物流专业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建综合知识学习平台。中职学校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时,应对两个专业的课程特点进行融合,以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巧,以此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在中职教育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内容,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2]。在中职学校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是后续教育工作中需要改革的重点,也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

二、中职学校会计与物流实训课程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

(一)设置跨专业课程,推动产教结合发展

中职教育中,需要制定会计与物流跨专业课程体系,立足学生综合知识学习教学,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跨专业课程学习中掌握专业技能,达到灵活运用,以此提升学生综合能力[3]。课程体系设置十分重要,是两个不同专业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跨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会计与物流专业设计中,根据物流专业特点,将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简单化,向物流专业学生靠拢,辅助物流专业学生学习、理解会计知识。以物流成本会计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一内容,掌握会计报表设计、分析等内容,将此作为提升物流专业能力的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行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时,渗透《企业会计准则》内容,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了解不同的会计知识,并用此来解决物流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知识运用与解决问题能力。会计课程教学中,则融入物流实训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物流运输中存在的会计问题,让学生了解物流运输过程中涉及的会计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不同方式,将物流实训课程与会计充分结合,为学生学习综合知识提供平台,为跨专业人才培养做好准备工作。

此外,还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基础知识是提升学生跨专业能力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会计与物流实训课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会计行业与物流岗位发展需求,且能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以此提升专业素质。会计专业内容过于复杂,无论是会计专业学生,还是物流专业的学生,都认为会计基础知识复杂难懂[4]。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优化,保证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应用效果。传统的物流实训教学中,会以灌输的方式展示出来,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物流实训内容比较难懂,无法理解该内容与本专业之间的联系。实际教学中,需要对物流实训内容进行创新,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参观,了解什么是物流,并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会计与物流实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传授专业知识,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中创新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敏感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社会对综合性职业人才的需求,并将此作为规范自身的标准,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提升跨专业能力[5]。教育教学中,提升对理论实践结合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演练,在实践中夯实基础,提升学习能力。跨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在该背景下,需要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进行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运用会计知识与物流实训知识解决工作问题,以此提升综合能力。日常教学中,学校可以组织物流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心得经验,使学生学会创新。这样一来,不仅能提升实践活动效果,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共同成长,对学生会计知识应用与物流专业知识运用意识培养具有推动作用。

(三)实训场地建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实训场地的建立,在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重视实训场地的建立,为学生跨专业能力培养提供平台,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升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以此推动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学校进行跨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建立实训基地:第一,建立校内实训场地。结合会计专业与物流实训课程的特点,建立综合性实训场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以此提高学生专业素质[6]。第二,组织学生在放假期间参与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意识到物流与会计两个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并养成主动探索知识,提升自我的意识,为专业发展、就业能力提升做好铺垫。第三,建立校外实训场地。校外实训场地的建立,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感受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等都是跨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会计与物流专业的分析,了解企业岗位与社会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此制订实训计划,组织学生实践学习,为学生职业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跨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会计与物流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此制订教学改革计划,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建立课程体系、理论实践结合、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在综合知识学习中专业素养与综合技能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训物流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