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积极·愉悦
——小学语文课堂气氛营造的策略探究

2021-12-31 06:56车晓琳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车晓琳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春晖小学 江苏昆山 21530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教学中则是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这样的要求下,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意义

虽然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语言也比较通俗明了,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比较困难。因此就需要语文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语文中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小学生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从另一方面来说,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能够理解语文和应用语文。在氛围良好的课堂上,学生更能够接受课堂上的教学知识,并愿意主动地去理解和应用书本的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思考,正确地去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进步。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营造良好氛围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小学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仅仅将教学局限在短短的40 分钟教学课堂上,还要将生活引入到课堂中,让小学语文的触角伸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去,让学生遨游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结合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适当采用开放的、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课外生活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预见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一股脑地将学生可能使用到的所有的语文知识都传达给学生,这些都是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达成。因此在塑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教师要把握课堂的节奏,不能杂乱无章,而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理解、听写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其他知识,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也能够自主学习。

(三)创新性原则

社会和生活都是在不断进步的,所以学习的内容也不可以故步自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进步。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也要具有创新性,教师也要紧密关注社会生活,将课堂的教学和社会的变化发展相结合,并充分挖掘出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也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四)个性化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营造课堂氛围时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感受,关注学生的潜能,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

三、小学语文课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虽然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学生在学习中已经转变为主体地位,但是依然不能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虽然影响课堂氛围有多种因素,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氛围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就需要做好准备,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态,积极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例如在教学《水上飞机》这堂课时,我拿着提前准备好的飞机模型,面带笑容走进教室,然后举起手中的飞机问学生:这个是什么呢?同学们看到飞机模型都兴奋起来,并大声回答:“飞机”。师:“那飞机有哪些特征呢?”生:“有翅膀”、“可以天上飞”……师:“那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在水上的飞机,现在要我们跟随小海鸥一起去认识一下吧!”我采用实物模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今天的课堂上来。在教师的微笑下,学生会感觉教师比较亲切,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学生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待感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并积极在课堂上更好地表现自己。

(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现在的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对象,因此学生的表现对课堂的氛围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才能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念,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时,在课前我提前要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走进“绿洲”,我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让他们进行学习,通过阅读和讨论来进行交流分段:阿联酋的沙漠中分布着绿洲;阿联酋人们克服困难种植绿洲;沙漠人们的生活更美好。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让学生先学习,再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让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教师的教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性,也让教学效果有了质的提升,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手段是促进教学目标更好达成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微课教学等,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有趣活泼,同时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和课堂教学环节结合起来,让单调的课堂更活跃,从而能够带动学习的情绪和学习兴趣,也能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天安门广场》这堂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和直观地感受到天安门壮观的景象,我提前搜集了一些天安门的图片,同时找了15 年的大阅兵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从多个感官去感受天安门的庄重感。通过多媒体情境展示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安门,通过阅兵视频还能够从情绪上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更轻松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四)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保持小学语文课堂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自信。目前,很多教师已经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但是并没有对课堂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有所评价也是平平淡淡,甚至有可能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愉悦的课堂氛围变得沉闷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评价,及时地鼓励他们,进一步肯定他们的表现,维护课堂良好的氛围。例如在教学《江雪》的时候,在讲解“孤舟蓑笠翁”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个情景,我让学生观察图片上的老翁,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并勾勒出画面,并让学生来描述老翁的心情。师:看着老翁,你能感受到他什么心情呢?生:落寞、孤独、孤单……在学生回到之后,我就会给予微笑,并点头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愉悦,从而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语文是一门充满文学魅力和智慧的学科,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小学生的个性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师是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和主导者,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们学习知识,交流知识,提升生生情感和师生情感的精神乐园。

猜你喜欢
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