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节能环保意识,参与节能减排竞赛
——《能源与环境工程》课程教学实践

2021-12-31 06:56袁银梅楚化强杨筱静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竞赛能源

袁银梅 陈 光 楚化强 杨筱静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2)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推动学生参与相关科技竞赛必然会增强学习效果,以赛促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等素质,不仅需要教师做好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积极探索传统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而且,还需要学校、教师等各方面大力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本科生参加科技竞赛及创新训练项目等,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竞争力和集体意识等更多综合能力[1-2]。

一、以赛促学的实施途径

《能源与环境工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围绕“节能减排”而设置,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和掌握节能减排工艺技术的基本知识。而课堂教学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难以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似乎是两条平行线,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能源与环境工程》课程学习的重点是能源利用、大气污染治理途径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减排紧密结合。而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为一年一度,《能源与环境工程》课程学习和参赛时间恰好同步,都在每年春季。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强化节能环保意识,适时呼吁学生多参加此类竞赛,以赛促学。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巩固专业知识的运用,拓宽知识领域,增加所学深度,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积极进行学术尝试、科技创新,加强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节能减排竞赛包括“科技作品类”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类”两类作品,为大学生提供展现综合能力的平台,致力于增强大学生节能环保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扩大大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

利用参加节能减排竞赛的机遇,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比赛和训练的平台。《能源与环境工程》课程依托节能减排竞赛设置了团队作业,任务驱动,计入平时成绩。让学生自由组合,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竞赛,上交参赛材料。对学生付出的劳动进行认可,结合获奖情况及平时表现,评定平时成绩。通过选题查阅大量文献、确定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制作实物开展实验、整理归纳完成申报书和说明书,整个过程需要学生对未知进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培育出“能文能武”的专业人才,既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又具备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改革考试方式,深化考核内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3]。传统的考核方式和内容都很单一,以期末考试和书本知识考核为主。现在,《能源与环境工程》构建基于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团队作业+课堂表现+笔记”,各占10%左右;期末考试成绩占60%。既可避免以期末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单一片面化的效果,又能够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程的考核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公正。促使学生改变“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习惯,战胜平时清闲散漫、不肯深入钻研的懒惰心理,让勤奋刻苦成为日常行为。结果表明:过程性评价体系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培养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而且,最终期末成绩也有相应提高。

二、节能减排竞赛的特殊优势

(1)内容覆盖面广,涉及能源、环境、建筑、矿业、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不仅可以涉及关系到国民经济重大发展的能源生产问题,还可以是贴近日常生活节水节电的小发明、小制作,提倡用新颖的想法解决生产生活中常见问题,体现“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主题。且参赛获奖的难度和繁杂程度低于其他全国性竞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

(2)参赛时间安排合理,避开了期末集中考试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学校选拔赛在4、5 月份,前半学期,学生压力小;现场决赛在暑假,有利于专心参赛。有时间限制性,也有利于大学生克服惰性[4]。

(3)专业性强,核心是能源动力学科,有利于获得专业化指导和评价。节能减排竞赛专家委员会由能源动力学科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每年还特邀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参与评选,可以给予专业性、权威性的指导和评价。在最终决赛现场展示和答辩环节,参赛的同学能有机会与专家近距离接触交流,接受专业领域内资深专家指导,能显著提升参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科技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选题时需要查阅大量文献,阅览相关科研资料,更新整合知识,开阔思路,提高学生对科研资料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其次,确定设计方案和实施计划,需要每个参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潜心钻研,积极主动思考探索,努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再次,制作实物开展实验,不断摸索。最后,整理归纳完成申报书和说明书,锻炼学生对于参赛主题思考的逻辑性、条理性。从参赛选题开始到最终完成全国决赛的整个阶段,参赛学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整合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5]。

(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科技类参赛作品通常需要模型制作、实物制作、做实验、测试数据、视频录制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类通常需要设计调查报告、问卷调查、现场走访等。最后撰写申报书和说明书,制作答辩PPT、展板等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其间学生不仅掌握了动手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养。将理论付诸实践行动,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使整体立于不败之地、走向辉煌的最有力保证。节能减排竞赛规则:参赛者必须以小组形式参赛,每组不超过7 人。加强对学生间的合作要求,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达到共同进步和发展。以团队形式参赛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相互熟悉,培养团队集体协作意识及主人翁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同学们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最大化体现,懂得以集体利益为重,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相互理解宽容,求同存异,1+1>2,从而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实现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参赛小组中每位学生发挥各自特长与优势,积极展现个人能力,分担不同的任务,团结一致,互帮互助,齐心协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感受到团队的巨大力量,感受到分享集体智慧的快乐。指导教师可以定期召集学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汇报,交流分享、群策群力、协作成长,引导他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培养会学习、善思考、敢质疑、能创造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在参赛中能得到科研实践训练,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扩大科学视野,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等综合实力。答辩和现场展示能大大增强自信心、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参赛的全过程处于创新实践环境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科研训练,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6]。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落落大方的表现、勇敢自信的心理、积极创新的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结束语

强化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参加节能减排相关竞赛。课程学习由静到动、由内到外,注入灵动的活力,巩固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以赛促学,扩大宣传,注重调动学生参赛热情,营造良好参赛氛围。入围全国节能减排竞赛学生人数每年逐增,获奖级别也稳步提高。2019 年学校实现历史性突破,获得一等奖2 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5 项。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竞赛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装备环境工程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