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印太战略”:从战略模糊到结盟化

2021-12-31 08:54杨思灵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印太战略印太莫迪

杨思灵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新德里已经与印太地区的一些关键国家建立或升级了现有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以不同寻常的速度接受了新的“印太”概念。①Rajagopalan R,“Evasive balancing:India’s unviable Indo-Pacific strategy”,International Affairs,Vol.96,No.1,2020,pp.75~93.印度的“印太”战略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其对华政策的组成要素,其他因素则逐渐消失。事实上,在印度国内,对“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热衷不亚于其他地区大国。印度重视印太的发展和互联互通,原因在于其认为印度可以凭借其地理位置和经济重要性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毋庸置疑,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推出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与军事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印度、日本对中国的焦虑日益上升,急切想要实现所谓的“亚太再平衡”以及“印太再平衡”。

一、印度对印太战略的执着追求

相较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印度对于“印太战略”的态度是最值得玩味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态度和目的比较明确,就是想要在亚太地区建立遏制中国崛起和发展的海上同盟。印度则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对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犹豫不决,害怕激怒中国。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印度实际上非常欢迎印太地缘政治概念。原因不外乎几个:一是印太地缘政治概念能够极大地改变印度长期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被边缘化的境地。通过印太地缘政治概念,印度突然发现自己在亚洲地区的地位提高了。①David Scott,“India and the Allure of the ‘Indo-Pacific’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49,No.3&4,2012,p.169.二是印太地缘政治概念契合了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正如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所说,“在我和许多人的心中存着一个复兴印度的愿望”。②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著,齐文译:《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第57页。如果说尼赫鲁在印度独立前后还不明确地知道所说的“印度梦”到底是精神饱满的,还是睡梦中迷迷糊糊的,③同上,第55页。那么其后继者无疑将民族复兴的印度梦持续向前推进。换言之,后继者们也将复兴印度,成为世界大国视为最重要的目标。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出现似乎使印度感觉到民族的复兴已经触手可及。三是印太地缘政治概念帮助印度实现了地区领导型大国的自我心理建设。四是印太地缘政治概念使印度推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甚至是战略对抗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增加了印度与中国进行博弈的底气。正因为如此,印度总理莫迪高兴地表示,印度人几千年来转向东方,不仅是为了看太阳升起,也是为了祈祷它的光芒普照整个世界。人类现在把目光投向正在崛起的东方,希望看到21世纪东方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希望,因为世界的命运将深深地受到印太地区发展进程的影响。④“Prime Minister’s Keynote Address at Shangri La Dialogue”,June 1,2018.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9943/Prime_Ministers_Keynote_Address_at_Shangri_La_Dialogue_June_01_2018.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说得更直白: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大陆安全挑战,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将注意力转向了海洋领域,它塑造了我们如此多的历史。我们阐明了一个繁荣、安全和包容的印度洋地区的新愿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现实,以及我们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的边界,我们重新定义了印度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地理位置。①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Government of India,“Remarks on New India By External Affairs Minister at Gala Dinner in the India-Singapore Business Summit Singapore”,September 09,2019.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1809/Remarks_on_New_India_By_External_Affairs_Minister_at_Gala_Dinner_in_the_IndiaSingapore_Business_Summit_Singapore_September_09_2019.

其实,在印太地缘政治概念下,相对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选择空间很小。福山认为冷战后的多极化世界中,日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力。②フランシス·フクヤマ,“「ポスト·アメリカ」 多極化世界と日本”,外交,Vol.1,2010,p.22.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作为受美国控制和影响的盟友,日本根本不可能发挥在欧洲历史上英国所发挥的平衡者的作用。当然,福山的一些判断还是应当引起中国警惕,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预见性。比如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式的可持续问题,诸如美国这样的负债大国的出现,对中国产品的出售市场必将造成不可为继的影响。③同上,p.24.美国经济的过剩债务以及中国快速的经济积累是推动中美战略竞争激烈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催生印太地缘政治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相较于中国,美国、日本的经济积累已相形见绌。因此,利用印太同盟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形成共识。但是在这样的同盟中,日本除了追随美国的政策之外,几乎没有选择余地。澳大利亚也是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又时常将“战略自主”挂在嘴边的国家,印度对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态度就引起了很多猜测。中国国内长期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于印度想成为世界大国,遵循“战略自主”,不会倒向美国。正如前文所述,这是一种误解。印度表现出的种种犹豫,既不是怕激怒中国,也不是为了地区和平,而是不断思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提议下加入印度元素,以凸显印度的领导者地位与身份,这是印度对待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确切态度,即最大限度地塑造印度领导型大国的形象。实际上,2010年之后,印太地缘政治概念在印度国内就受到了普遍关注,④David Scott,“India and the Allure of the ‘Indo-Pacif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49,No.3&4,2012,p.165.印度越来越多地将该地区视为考虑其战略利益和塑造伙伴关系的重要地缘政治舞台,以及贸易流动的重要地缘经济舞台。⑤Ibid.,p.166.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随着全球地缘政治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印太作为连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唯一战略架构的观点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①Huma Siddiqui,“India’s concept of Indo-Pacific is inclusive and across oceans”,November 08,2019.https://www.mea.gov.in/articles-in-indian-media.htm?dtl/32015/indias+concept+of+indopacific+is+inclusive+and+across+oceans.当然也包括印度。将自己当作大国的印度也理所当然地要在印太地缘政治概念上表现出与美国、日本的不同,以彰显自己并非一味追随美国。日本提自由、开放的印太,美国提自由、开放、繁荣的印太,印度则提出自由、开放与包容的印太。这显然是“求同存异”下的合作,而并非美日印在印太地缘政治概念上有任何重大或者根本性的区别。他们在针对中国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印度也毫不掩饰,有人认为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出现与中国的崛起“不谋而合”,宣称中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雄心在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领圭主张,在东海的“好战行为”,以及通过“一带一路”等雄心勃勃的战略和经济倡议迅速挺进印度洋,挑战了已经建立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②Huma Siddiqui,“India’s concept of Indo-Pacific is inclusive and across oceans”,November 08,2019.https://www.mea.gov.in/articles-in-indian-media.htm?dtl/32015/indias+concept+of+indopacific+is+inclusive+and+across+oceans.因此,印度对于促进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印太合作并无意见,只是在不断强调印度与东亚的利益交汇点基础上,③雷嘉·莫汉著,朱翠萍、杨怡爽译:《莫迪的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5页。如何体现印度的领导地位上必须体现印度的元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话语权上,印度外争于中国,内争于美日澳。正如苏杰生所说:随着全球秩序的变化,新的话语会自然出现,西方术语还没有出现,中国倡导新型大国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印度的印度愿景是协商、民主和公平的,但必须通过自己的叙述和概念找到更明确的表达方式。④“Keynote Speech by External Affairs Minister at Indian Ocean Conference in Maldives”,September 3,2019,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1915/Keynote_Speech_by_External_Affairs_Minister_at_Indian_Ocean_Conference_in_Maldives_September_03_2019.在这样的概念伪装之下,印度乐于在共同针对中国的同时,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走近。正如印美在2020年的联合声明中所表达的那样:印度和美国认识到,为了遏制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主权债务的积累,重要的是确保借款人和债权人负责任、透明和可持续的融资做法。⑤“Joint Statement:Vision and Principles for India-U.S.Comprehensive Global Strategic Partnership”,February 25,2020,https://www.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32421/Joint_Statement_Vision_and_Principles_for_IndiaUS_Comprehensive_Global_Strategic_Partnership.

二、印度对“印太战略”的模糊性表述

提出“包容性”是印度总理莫迪为印度的印太地缘政治概念寻找到的“印度元素”,同时也是一种战略模糊表达。在2018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印度总理莫迪首先说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应当如香格里拉一样让人难以捉摸,然后称赞新加坡提出的包容性:“新加坡也表明,当国家站在原则的一边,而不是支持一个或另一个大国时,他们就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而且,当他们在国内拥抱多样性时,他们会寻求一个包容的外部世界。”新加坡本来就是美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盟友之一,香格里拉会议也是宣扬“中国威胁”的重要场合,但莫迪却认为印度是站在原则一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过这恰恰符合印度人的诡辩逻辑。莫迪的讲话旨在向全球、地区各个行为体传达印度的外交成就,并进而提出自己的主张:“东南亚十国在地理上和文明上连接着两个大洋。因此,包容性、开放性以及东盟的中心地位和团结是新的印太地区的核心。印度并不认为印太是一种战略,也不是一个成员有限的俱乐部。①“Prime Minister’s Keynote Address at Shangri La Dialogue”,June 1,2018.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9943/Prime_Ministers_Keynote_Address_at_Shangri_La_Dialogue_June_01_2018.从后续印度不断推进地区安全化的举动来看,莫迪在此提出的所谓的“包容性”可能并非指代本意,纯粹只是作为一个自认为是领导型大国提出不同的主张,以此作为与美国、日本等合作的基础,既表明了印度愿意与美国在印太下合作,又安抚了印度国内对其未能守住“战略自主”底线的批评。

按照莫迪的描述,印度的“印太愿景”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印太是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地区,既包括地理范围内的国家,也包括在此拥有利益的其他地区的国家,不以反对任何国家为目标。莫迪的这一表态很容易被外界误认为印度是在印太问题上支持中国。确实也有人是这么想的:尽管美国不认为中国是印太建设的一部分,但印度不遗余力地强调印太整个地区的包容性②Huma Siddiqui,Huma Siddiqui,“India’s concept of Indo-Pacific is inclusive and across oceans”,November 08,2019.https://www.mea.gov.in/articles-in-indian-media.htm?dtl/32015/indias+concept+of+indopacif ic+is+inclusive+and+across+oceans.。二是以东盟为中心。三是共同繁荣与安全要求“我们”通过对话,为该地区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共同秩序。四是根据国际法平等地使用海上和空中的共同空间,维护自由航行、商业畅通以及和平解决争端。五是反对全球化中的保护主义,支持基于规则、开放、平衡和稳定的印太地区贸易环境。六是推进印太地区的互联互通。七是印太地区不应回到过去大国竞争时代。③“Prime Minister’s Keynote Address at Shangri La Dialogue”,June 1,2018.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29943/Prime_Ministers_Keynote_Address_at_Shangri_La_Dialogue_June_01_2018.单就莫迪的讲话来看,几乎无可挑剔,但从印度的实践活动来看,莫迪确实只是在推出印度关于印太的主张。所谓的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印太只不过是印度为了与美日争夺话语权的表达方式,从后续的实践活动来看,尤其是印美日澳四边活动的加强,除了申领话语权的专利之外,印度并没有在包容性的问题上采取实际行动。除了提出包容性之外,所谓的开放、以东盟为中心等就是美国、日本等国家印太战略的原有内容。在印太战略互动下,所谓的以东盟为中心更像是一种口号,而在实际的合作中,印度与美日更倾向于大国之间的协调,东盟的中心地位并未得到体现,且这种合作中最重要的是安全合作。正如有人指出,国防外交正在成为印度在印太地区外交政策的一个关键方面。①David Scott,“India and the Allure of the ‘Indo-Pacif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49,No.3&4,2012,p.172.

印度提出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共同秩序实质指向对象为中国,呼应美国对中国破坏国际秩序的指责。所谓的海上自由航行更是在2012年美国、日本等国家指责中国破坏航行自由之后印度所拾之牙慧,了无新意。反对全球化中的保护主义有较为具体的环境,当时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印度也成为受害者。不过就保护主义问题而言,印度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践行者,曾经被世界银行称之为世界上最不开放的经济体。至少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作为拥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印度在经济自由度指数方面甚至不如尚不具备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在互联互通方面,与在印太语境中争夺话语权一样,针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政府仓促之中提出了不少互联互通计划,不过能不能落地显然并不是优先考虑,比如“亚非增长走廊”。尽管“亚非增长走廊”提出了项目和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但亚非增长走廊的目的不在于商业,更可能在于政治平衡,削弱中国对非洲的影响。②Ugo Tramballi and Nicola Missaglia, India,The Modi Factor,Milano:Ledizioni LediPublishing,2018.p.126.至于大国竞争,“印太”本身就是在地缘政治竞争之中产生的。正如有学者指出,印度之所以重视印太,勾划印太蓝图,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与东南亚、马六甲海峡以西和以东的经济和安全合作不断增加,同时与澳大利亚、日本、美国不断深化的安全合作也是重要原因,而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印度在东印度洋、南中国海和西太平洋对中国日益崛起的海洋国家形象的反应。③David Scott,“India and the Allure of the ‘Indo-Pacif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49,No.3&4,2012,p.166.

三、印度“印太战略”的主要考量

首先,印度的“印太”设想对于印度最大的意义是印度拥有了重新定位与其他世界大国关系的工具。印太不仅使印度拥有了地缘政治中心的感受,也使得它在促进与地区国家互动中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澳大利亚政府在官方文件中公开声称印度是印太地区的新兴大国。①David Scott,“India and the Allure of the ‘Indo-Pacif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49,No.3&4,2012,p.173.这当然倍受印度的欢迎。有学者认为,传统的亚太不包括印度,印度自身也不认为自己属于亚太。②赵青海:《“印太”概念及其对中国的含义》,《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7期,第18页。“印太”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印度较为容易地在印太语境下实现与区域内外国家的互动。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认为印太两海交汇处的概念为印度与日本的关系确定了新的框架。“印太”同样成为印度定位和推进与美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框架,早在多年之前,印度就主动表达愿意在印太框架下建设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③David Scott,“India and the Allure of the ‘Indo-Pacif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49,No.3&4,2012,p.173.从印度的外交动向看,并不会将印太地缘政治概念下的四边合作替代东盟合作方案,然而并不能排除在未来将东盟纳入四边合作框架的可能性。

其次,印度将印太地缘政治概念上升为大外交最重要的基点。印度在外交政策上基本已经放弃了亚太的概念,在与亚非欧国家的互动中广泛使用印太地缘政治概念,将自己塑造为印太地缘政治中心的目的显而易见。事实上,印度除了与美日澳组成四国俱乐部,还在更广泛的地区利用印太来建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除了在印度洋地区以印太囊括萨加尔愿景之外,印度还提出“大印太”的概念,④“Foreign Secretary’s Vimarsh Talk on ‘Global Rebalancing and India’s Foreign Policy’ ”,Vivekananda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June 30,2021,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3965/foreign+se cretarys+vimarsh+talk+on+global+rebalancing+and+indias+foreign+policy+vivekananda+international+foundatio n+june+30+2021.可以看出印度重构印太外交格局的雄心。所谓的东盟为中心的印太并非印度的真实打算,印度为中心的印太地缘政治格局才是印度的追求。总之,在印太这个层面上,印度提出以东盟为中心,但其发力的重心并不在东盟,而是以美国、日本等为重心,塑造自己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为此,印度在印太地区不断推进大三角、小三角的战略关系。比如印度对推进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的三边海洋安全合作也充满兴趣。客观来看,印美日提出以东盟为中心只是说给东南亚国家听的,毕竟东南亚国家尽管对中国在安全上有所警惕,但对印度、美国、日本带来的安全竞争也有所忌惮。在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就因为害怕印度将地缘政治竞争带入东南亚而拒绝与印度建立对话关系。在印太背景下,印度提出以东盟为中心只是试图减缓东盟的忧虑和担心,以掩盖其地缘政治竞争的企图。不管是东向行动,还是印太战略,印度与中国竞争的目标都是继续加强与稳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印度主观上如何表达,客观的结果都将带来东盟的分裂。正如印度学者所言,尽管印度单靠自身实力不可能与中国抗衡,但通过与美日两国合作并加深地区接触,印度可以使东南亚的均势局面更加稳定。①雷嘉·莫汉著,朱宪超、张玉梅译:《中印海洋大战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第25页。印度判定东南亚均势的不稳定,无非是认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过大,而这种影响力是通过经济合作实现的。印度如果想通过非经济的手段对冲中国的影响,只能带来东南亚或东盟的分裂。正如有学者指出,印太地区的挑战必然要损害所谓的东盟为中心的地位,②Shankari Sundararaman,“India-ASEAN Relations:‘Acting’East in the Indo-Pacific”,International Studies,Vol.54,No.1~4,2018,p.65.其中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包括印度在内的所谓印太国家挑起的地缘政治竞争。

再次,印度的“印太战略”的主要维度是战略与安全合作。在印太语境下,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多边层面,印度都将安全与合作作为最重要的议题,印度领导人甚至对处于东北亚的韩国提出开展防务与安全合作的要求。当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印太战略,尤其是推进四边合作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新的地区安全框架,协调彼此政策,打着维持地区和全球秩序的旗号,全力遏制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所谓的安全挑战。这为印度以战略与安全合作为主题提供了有利背景。另一方面,印度在经济上东进面临着重要瓶颈,尤其印度国内集团利益的掣肘,印度不可能在经济的东进上做出比较大的举动。但是在安全和防务合作方面却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尤其在以建构“中国威胁”为前提之下,既可以利用民族情绪巩固政治地位,又可以在当前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联合阻击中国的情况下,以安全为切入点塑造印度的地位与影响。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被印度视为印度崛起的重大机遇。这个机遇是从将中国置于地区威胁的前提之下开始的,正如印度前驻美大使所说:“中国的崛起改变了印太世界的安全考量。”③David Scott,“India and the Allure of the ‘Indo-Pacif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Vol.49,No.3&4,2012,p.177.更有人提出,在互联互通的印太地区,印度的活动主要是如何去管理中国。④Ibid.,p.177.在这个背景下,印度虽然与中国交恶,却提升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对印度的期许。莫迪坚信,通过与美国的防务合作计划,能进一步巩固印美之间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⑤雷嘉·莫汉著,朱翠萍、杨怡爽译:《莫迪的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61页。

其四,印度“印太战略”的目标当然是为了实现大国地位,或者为已经认定的大国地位增加影响边际,同时将中国视为重要竞争对手。印度所宣称的外交第四根支柱是成为促进全球利益的重要力量。①印度官员所宣称的外交战略五个支柱包括印度人的思想、聚焦多极、增强国际力量的行动、成为促进全球利益的力量与面向未来。参见:“Foreign Secretary’s Vimarsh Talk on ‘Global Rebalancing and India’s Foreign Policy’ ”,June 30,2021,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3965/foreign+sec retarys+vimarsh+talk+on+global+rebalancing+and+indias+foreign+policy+vivekananda+international+foundation+june+30+2021.这样的表述至少表明印度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作用的信心在增加,而这种信心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高度认同的地缘政治目标:共同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权力格局的变化中,如果说中国的崛起需要跨过美国的门槛,那么印度也可能认为要崛起就必须跨过中国的门槛。因此,印度之所以重构“中国威胁”,不仅仅是感知到了“中国威胁”,更在于它将中国作为在亚洲地区崛起与发展的最大竞争对手。正如雷嘉·莫汉所说,随着中印两国海军实力以及视野的拓展,双方的安全困境会从此前的亚洲内陆扩展到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②雷嘉·莫汉著,朱宪超、张玉梅译:《中印海洋大战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印度一向将南亚地区乃至印度洋视为其后院,对中国有可能在南亚地区以及印度洋扩大的影响力耿耿于怀,认为中国是在包围印度。从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出发,印度也有人认为印度与中国的一些邻国开展了合作,也令中国比较担心。③同上,第27页。当然,更为主要的是,印度之所以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误读中国国际秩序观念的同时,越来越试图用外向型的方式来定义印度的国家利益,并将发展军事力量作为促进全球利益最重要的手段。④同上,第39页。无论是中印关系处于较为稳定状态,还是处于剧烈波动状态,印度均在担心中国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的不断增长,担心这会削弱印度的地区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对印太地缘政治概念下的印美日澳四边合作的态度确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

其五,印度的印太战略重点在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对于印度洋,印度人有着较为执着的归属感,认为印度洋是印度之洋。⑤大卫·布鲁斯特著,杜幼康、毛悦译:《印度之洋:印度谋求地区领导权的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9页。就印度被殖民的经历而言,印度洋确实是个抹不去的历史记忆,因为近代以来西方海洋大国对东方的征服与殖民正是来自印度洋。潘尼迦甚至说:印度洋对印度至关重要……因而印度洋必须真正属于印度。⑥同上,第28页。在当代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中,印度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东亚的中国、日本等国高度重视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安全。而对于美国而言,印度洋也是必须施加控制和影响的地区。卡普兰曾经预言,印度洋可能成为深入思考美国权力未来的关键区域。①卡普兰著,吴兆礼、毛悦译:《季风:印度洋与美国权力的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前言第5页。以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印太地缘政治概念的出现似乎印证了卡普兰的这种预测,整合后的印太概念确实使世界对印度洋的关注在增加。不过,对于印度来说,印太战略的战略重点主要还是集中于东印度洋,尤其是环孟加拉湾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和战略价值。在该区域,马六甲海峡构成进入印度洋最为关键的门户。由于印度拥有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理论上,有能力借此扼守印度洋的东边门户。就地理方位而言,环孟加拉湾连接起了南亚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为印度在推进印太合作的进程中发挥指挥者的作用提供了地理空间。正如有学者指出,随着日益认识到东南亚地区在印度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孟加拉湾就一跃成为印度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利益的关键地区,更有学者认为环孟加拉湾曾经是全球的心脏。卡普兰也强调说环孟加拉湾又回归历史中心,只要是对地缘政治感兴趣的人均不可能忽视环孟加拉湾。②Shankari Sundararaman,“India-ASEAN Relations:‘Acting’ East in the Indo-Pacific”,International Studies,Vol.54,No.1~4,2018,pp.65~69.印度认识到了环孟加拉湾的重要性从两方面的战略举动可以看出端倪,一是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大力发展海洋军事基础设施,二是将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合作组织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前者是加强印度在印度洋上的支配权与影响力,加强与区域内外国家的要价权。后者则是致力于推进印度在环孟加拉湾地区的主导地位,争取成为地区合作的代言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印度总理莫迪强调:几个世纪以来,环孟加拉湾国家因文明、历史等共同文化联系在一起,一边是大喜马拉雅山脉,另一边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孟加拉湾。孟加拉湾地区对我们的发展、安全和进步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印度的“邻国优先”和“向东行动”都发生在这个地区。③“Translation of Prime Minister’s Statement at BIMSTEC Plenary Session”,August 31,2018.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0332/translation+of+prime+ministers+statement+at+bimstec+plenary+s ession+august+30+2018.

对于西太平洋,独立后的印度在大部分时间里均无暇顾及。不过印度经济稍有起色,再加之美国、日本等对印度的心理建设发挥作用,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又不甘心等闲视之,印度就西太平洋地区的发起了“攻势”。一方面,开始建构南中国海与印度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理由无外乎是南中国海地区的海上通道安全与印度紧密相关,地区紧张局势有可能影响印度的利益,该地区的航行自由必须要得到维护等。当然,印度在该地区的比较显眼的动作是不断加强安全合作与军事上的影响。也许在印度看来,中国的崛起及其对南中国海的申索引起南海地区一些国家的不快并改变了地区秩序,促使地区大国竞争的出现。①Shankari Sundararaman,“India-ASEAN Relations:‘Acting’ East in the Indo-Pacific”,International Studies,Vol.54,No.1~4,2018,p.72.印度显然从中看到了参与竞争及扩大影响力的机会,这也是印度最近迅速扩大与越南等国安全合作的主要原因。印度显然想向东南亚国家传达中国推动经济一体化的目的在于军事与安全的信号,尤其是不断在菲律宾、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有意无意宣传权力平衡的理念,核心的意图仍然是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增加其自身在南海地区的存在。

印度将中国基础设施倡议说成“基础设施的地缘政治”,并利用这样的概念宣传中国推进地区合作显得咄咄逼人,使西太平洋地区的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将印度视为该地区潜在的安全伙伴,希望印度发挥平衡作用。东盟国家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是过去的共识,而如今印度认为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经济博弈中,印度也可以像美国一样,成为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伙伴。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头10年,印度先后分别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建立防御合作关系。②Ibid.,p.73.莫迪执政时期,印度与越南不仅恢复了冷战时期的防务与安全合作,而且在地区安排上甚至与越南发表关于地区的“和平宣言”。按照莫迪的说法,印度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看待与越南的关系。和平、稳定、繁荣是两国在印太地区的共同目标,双方的伙伴关系可以为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作出重大贡献。莫迪扬言,双方“和平、繁荣与人民愿景”将向整个世界传达印越关系的深度。③“English Translation of Prime Minister's opening remarks at the India-Vietnam Virtual Summit”,December 21,2020,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3323/english+translation+of+prime+ministers+o pening+remarks+at+the+indiavietnam+virtual+summit.这显然主要是说给越南和中国听的。显而易见,印度已经将南中国海视为印太战略的一个重点。正如有学者表示,考虑到印度55%的全球贸易通过马六甲海峡,对印度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空间。印度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南中国海不受任何一个国家的控制,从而制定一项外交和安全政策战略,确保多个参与者继续参与该地区的活动,进而防止该地区由任何一个大国主导。④Shankari Sundararaman,“India-ASEAN Relations:‘Acting’ East in the Indo-Pacific”,International Studies,Vol.54,No.1~4,2018,p.75.

四、印度的“印太战略”走向同盟化

如果说此前印度与美日澳等在印太战略上还在争夺话语权的话,现在则进入同盟合作阶段。在印美日澳通过的四国领导人联合声明“四国精神”中,四方表示:“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观点,并团结在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共同愿景中。我们努力建设一个自由、开放、包容、健康和以民主价值观为基础、不受胁迫约束的地区。”①“Quad Leaders’ Joint Statement:‘The Spirit of the Quad’ ”,March 12,2021,https://mea.gov.in/bilateral-documents.htm?dtl/33620/Quad_Leaders_Joint_Statement_The_Spirit_of_the_Quad.以此观照此前印度的立场,所谓的包容性,就充分说明了印度的内在打算。印度用一个包容性就完成了自己在印太合作中领导型国家的心理建设,转而在印太合作安全议题上积极推动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合作。当然,在印度看来,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四国集团合作上升为四国领导人峰会,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位水涨船高,成为追求有声有色大国的资本。如果说此前还有人对莫迪提出的所谓包容性还抱有希望的话,那么“四国精神”则就没有那么含蓄了。“四国精神”实质是印美日澳以自由民主为噱头,为其他国家加入印太地区的这一“俱乐部”封死了门槛。“四国精神”居高临下地安排东盟及东盟国家的事务,承诺强烈支持东盟的统一和在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四方寻求在普世价值观的基础上维护和平与繁荣,加强民主韧性,支持缅甸人民恢复民主。这份“精神”甚至将矛头直指中国:在海上安全方面,在东海及南中国海应对以规则为基础的东海和南海海上秩序的挑战。②Ibid..以此来看,印度实质上并不反对在印太地区搞地缘政治竞争,而莫迪的所谓印太地区的包容性更只是话语权的竞争。印度对这样的大国俱乐部从内心里是很认可的,毕竟从根本上符合“有声有色大国”的印度梦,甚至可以让印度产生大国地位已经不是梦的想象。因此,有人认为印太是一个强调印度在新的力量平衡博弈中的中心地位的术语,它提出了一个进一步的问题,即印度可能会设想与谁进行平衡。③David Scott,“India and the Allure of the ‘Indo-Pacific’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49,No.3&4,2012,p.172.当然,印度并不打算在印太地缘政治概念上实现自洽,而是秉承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传统,为自身的“印度梦”服务。

莫迪政府口头上一直将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置于非常高的地位,莫迪声称美日印澳将作为“全球利益的力量”行动,确保印太与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尽管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首脑峰会中,美日印澳均没有提到中国,但正如有观点指出,作为太平洋地区的大国,中国肯定是这些国家元首在私下会谈中的主要焦点。①“PM Modi says Quad will act as a ‘force for global good’ ;China calls it a ‘closed clique’ ”,Sep.25,2021,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india/quad-to-act-as-a-force-for-global-good-pm-modi-atsummit/articleshow/86495156.cms?from=mdr.如果说此前印度对是否要推进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合作的进一步实质化甚至是同盟化还有所保留,那么在现阶段却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姿态。印度官员不厌其烦地声称,作为政治民主、市场经济和多元化社会,四方伙伴致力于维护以法治、透明、自由和国际海洋航行、尊重领圭完整和主权以及和平解决争端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四边的共同承诺是维护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印太地区。四边与任何伙伴集团的磋商并不针对任何其他国家/集团。从疫情的案例就可以看出来,印度的行为并非其所宣扬的那么磊落。在疫情方面拒绝与中国合作,甚至不愿意公开承认中国的帮助,却在四边合作机制中大谈印度在疫情抗击中的领导作用。印度表示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制药产业,成为一个可靠的全球疫苗供应商。印度的此种说辞暗藏玄机,即美日印澳大肆宣扬的中国疫苗的不可靠性,而美日印澳合作机制内的疫苗合作则是信任的产物,声称“这是一条由信任构建的疫苗供应链,旨在传递信任”。这也是对印度作为高质量疫苗和医药产品可靠制造商的声誉的印证。②“Remarks by Shri V.Muraleedharan,Minister of State for External Affairs a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Quad in the Indo-Pacific’ ”,April 29,2021,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3828/Remarks_by_Shri_V_Muraleedharan_Minister_of_State_for_External_Affairs_at_International_Workshop_on_Quad_in_the_IndoPacific.不仅在疫情领域,在信息领域,印度也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强调拥有共同价值观盟友与伙伴之间的紧密合作。正如有人所指出的,美日印澳关于信息合作方面的协议对印度非常有利,因为印度在该领域的自给自足仍然效果欠佳,在半导体方面的多边合作是印度唯一的出路。③“Quad alliance joins hands to secure semiconductor,5G tech supply chains”,Sep.26,2021.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india/quad-alliance-joins-hands-to-secure-semiconductor-5g-tech-supplychains/articleshow/86522479.cms.

2021年9月24日的美日印澳四国首脑峰会是一个标志,既是四国形成同盟的标志,也是印度印太战略从模糊阶段向同盟化阶段的变化的标志。此次四国首脑峰会,也是第一次在价值观、行为规范、一致性等方面形成了同盟行为体,尽管其中只字未提中国,却处处可见中国。比如高调声称价值观同盟的背后,是暗示中国非民主;维护航行自由的声明背后是四方一直在明里暗里宣扬中国威胁海上航行自由;全球疫苗供应链的背后是试图否认中国疫情物资供应链的重要地位,印度甚至怀有取而代之的私心。总之,从2017年美国重启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以来,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既实现了同盟化,也意味着印度“印太战略”的同盟化。随着印度此前模糊战略的改变,所谓的亚洲版“北约”已经出现,也许这些国家之间确实存在国家利益的不同,各自怀有的战略企图也不尽相同,但在共同针对中国崛起这一点上,美日印澳四国是有着共识的。

印度的“印太战略”亦称萨加尔,其意思是指海洋。如果加入主义二字,实质就成为了“海洋同盟”。印度筹谋推动的海洋同盟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由其主导的由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组成的印度洋小集体,印度说了算。二是印度有着较大决定权力的印度洋海洋同盟,其中包括塞加尔、毛里求斯等国家。三是印度引导或参与的区域内外三边海洋同盟,包括印美日、印澳法和印日澳等。四是美日印澳四边同盟。本文研究主要聚焦于海洋同盟的印太战略同盟化,也是目前印度构建海洋同盟中层次最高的海洋同盟。正如有人所指出的,印度的“印太战略”所遵循的是一个以规范为导向、受规则支配、航行自由、开放互联互通、尊重各国领圭完整和主权的愿景。①“Foreign Secretary’s Introductory Remarks at the India-France-Japan Workshop on the Indo-Pacific”,January 19,2021,https://www.mea.gov.in/Speeches-Statements.htm?dtl/33397/Foreign_Secretarys_Introductory_Remarks_at_the_IndiaFranceJapan_Workshop_on_the_IndoPacific.这些关键词是美国西方国家与印度自身利益相结合的产物。不讲规范、不讲规则、阻碍航行自由、不开放不透明等都是美国与西方国家强加在中国身上的标签。印度的媒体与学者也是这样宣扬中国的。尊重各国领圭完整和主权的说辞,则是印度将中印边界争端纳入了四国“海洋联盟”的企图。明里拒绝美国等干预中印边界事务,暗里则是为寻求印度的国际支持造势。不管是否情愿承认,中印关系发生了较为根本的变化。如果说在21世纪头10年印度还在四方安全合作机制里面虚与委蛇,向中国解释印度并不针对中国,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印度已经放弃了这样的顾虑,大力推进美日印澳四边“海洋联盟”。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地缘政治方面共同针对中国成为了四国共识。同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常在事物,但从来没有一个同盟体能够永久地存在下去,此前的同盟最终都会因为内部一致性出现问题以及共同针对目标的变化而消失。

猜你喜欢
印太战略印太莫迪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印度人拿莫迪做了上百个App
参不参与“印太战略”?韩国一天三改口
安倍要拿“印太战略”遏制中国?
从策略性介入到战略性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