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云南改革开放

2021-12-31 14:59陈利君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南亚云南

陈利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领导人民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经济实现巨变,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对外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云南是我国边疆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新中国成立前经济社会十分落后,但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极大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繁荣、发展、稳定的云南伫立在中国的西南边疆。云南是中国发展崛起的一个“缩影”,云南用自身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党领导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云南百年开放历程

历史上,中国曾创造了先进的文明,但到了近代却逐渐衰落。一大批仁人志士试图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但都失败了。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党的历史揭开新篇章,中华民族开启新纪元。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仅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掀起改革开放浪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全面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并获得了世界广泛赞誉。百年来,云南与全国一样,发展成绩辉煌,迎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回顾云南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就也越来越显著。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其首要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尽管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对外开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云南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通过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1978年前的对外开放

云南地处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结合部,自古以来就是开放的前沿。2000多年前先人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就将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近代,由于我国受西方列强欺凌,被迫对外开放,云南作为边疆地区也深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和渗透。因为与云南近邻的南亚和东南亚主要是英国、法国的殖民地,英法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获取原料和推销商品,十分看重云南的资源与市场。1884年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与法国殖民者签订了《中法陆路通商章程》等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云南省陆路通商口岸。1889年蒙自正式开关,下设蛮耗分关。同时,法国还在蒙自设立领事馆。1895年6月,清政府又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了《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增开思茅、河口为商埠。之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将触角伸进云南。意大利(1902年)、德国(1913年)、美国(1914年)、日本(1915年)等国先后在蒙自设领事馆。1896年和1902年思茅、腾越(腾冲)海关设立。上述国家不仅把大量商品推销到云南,并转运到贵州、四川等地区,而且疯狂掠夺云南资源。1910年开通的滇越铁路就是法国殖民者直接掠夺云南资源和推销其产品的交通线路。另外,这些国家还在云南开办银行、医院、邮局、教堂等,加强对云南的经济、文化、政治渗透与控制。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国际和国内环境影响,前30年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些曲折,云南与周边国家通商及人员往来不畅。1978年全省进出口额仅为8395万美元,利用外资基本为空白。

(二)1978年以来的对外开放

1978年我们党领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云南对外开放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云南充分发挥背靠大西南、邻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加强对内对外开放的结合与相互促进,推动了从开放“末端”向“前沿”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多民族特色的开放之路。

在20世纪80年代,尽管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在沿海地区,但云南仍然根据国家的开放方针政策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子,开始以面向东南亚国家为重点的开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1978年6月6日云南省昆明市、路南县(现为石林县)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对外国人开放地区。12月,国务院批准瑞丽对外开放(1990年12月正式建立口岸)。1980年云南省政府决定在中缅边境首先恢复小额贸易。①张晖:《云南对外开放的进程》,《云南日报》,2011年7月22日。1984年云南省提出“坚持开放政策,大搞技术引进”。1985年3月云南省政府发布了《云南省关于边境贸易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放宽边境贸易政策。同年6月,国务院批准玉溪市通海县、楚雄市、曲靖市、景洪县、勐海县和丽江县为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1987年1月云南省政府制定了《云南省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云南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1990年云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的发展战略。1991年2月云南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发展边境贸易的若干补充规定》,8月云南省政府在开远现场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快实施“打开南门、面向亚太”的开放战略。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云南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提出在继续巩固扩大同欧、美、日、澳等国家和地区友好交往和经济技术、贸易合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东南亚,使云南逐步成为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1992年6月国务院批准昆明市、畹町市、瑞丽县、河口县为沿边开放城市,批准昆明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云南为了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沿边开放优惠政策,提出了“东联沿海,面向东南亚”的对外开放战略,并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1993年在昆明举行了首届“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1995年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在继续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同时,扩大对欧、美、澳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开放,坚持“三外”(外贸、外资、外经)一齐抓,“三资”(合资、合作、独资)一齐上,形成以昆明为中心,以州(市)中心城市为依托,沿线(铁路线、公路线、边境线)沿江展开的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这使得云南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形成了以大西南为依托,以昆明为中心,以边境开放城市和边境一线为前沿,面向东南亚的开放格局。

21世纪后,党中央作出全方位开放、实施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入WTO、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决策后,云南及时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出台了若干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1999年底云南提出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并将其作为全省三大目标之一。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沿边开放,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深入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稳步推进区域性国际合作,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6年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云南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2008年10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提出“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立足周边,拓展东盟,开拓南亚,深化区域合作,面向世界”“打造一个通道、建设两个基地,连通三大市场,形成四条走廊”。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12月,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提出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重点,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2011年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云南按照中央要求,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进一步明确了云南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目标和要求。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政策措施》,从深化与周边国家农业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给予支持。①《云南省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http://union.china.com.cn/txt/2020-12/21/content_41401124.html。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要努力在辐射中心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此,云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缅甸、老挝等国家达成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中老等命运共同体、中缅等经济走廊建设,帮助建设老挝石油炼化、柬埔寨暹粒新国际机场以及印尼泗水垃圾热解气化发电项目,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规划(2016~2020年)》,推出了若干改革举措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包括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单一窗口”建设、规范和清理口岸收费、完善双多边合作机制、提升中国—南亚博览会影响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年检制度、放宽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压缩开办企业时间、建设小微企业名录网站、创新海关监管制度、推进通关便利化、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八个跨境”攻坚行动计划、加快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5G等新技术应用、优化营商环境等。这极大地推动了云南对外开放步伐,交通基础设施、口岸建设、跨境经济合作以及能源、贸易、投资、农业、通信、人力资源、旅游、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对外合作不断深化,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云南还积极扩大对内开放,加强省际交流合作。1979年云南和上海市正式开展对口支援活动。1980年6月,“云南经济协作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加强与省外经济协作。1982年5月,云南省政府在昆明举办云南经济技术协作邀请会,有18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11个部委的代表参加。1983年5月,云南提出要形成“东联沿海、面向西中,优势互补,积极竞争”的对内开放格局。1999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决定》,提出以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区域合作为基础,以东西部合作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人才等方面的联合协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内开放格局。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云南对内开放不断巩固提升,“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合作、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滇沪、滇粤、滇浙、滇港等合作不断发展和深化,与川、粤、桂、黔等省区市签订了政府间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累计签订区域间招商项目上万个。这有力地促进了云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云南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绩

从上面的云南开放历程可以发现,云南虽然地处边疆,但始终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南经济满目疮痍,开放停滞,对外贸易规模很小。1951年云南进出口总额仅为553万美元,且全部为进口。1978年上升到8395万美元,比1951年增长了14.18倍。2001年对外贸易总额上升到19.89亿美元,2010年为133.7亿美元,2015年为245.27亿美元,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仍然达389.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①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云南日报》,2021年3月25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出口221.40亿美元,增长47.4%;进口168.06亿美元,下降10.0%,进出口基本平衡。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1680.9亿元。②《2020年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680亿元》,http://swt.yn.gov.cn/articles/24778。

(二)贸易结构显著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南与国外相互交易的产品主要为日用品,且以进口为主。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云南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货物贸易结构发生变化,而且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充分反映了云南的比较优势、工业化程度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是进口,改革开放前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时间主要以出口为主,但近年来进口显著增加,特别是2018年7月1日起,我国下调1449个税目的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达55.9%)后,进口提速。从贸易方式来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只有边境互市贸易,而目前是一般贸易、边境贸易、加工贸易齐头并进。2020年一般贸易占的比重为70.6%,边民互市进出口达290.7亿元。从经营主体看,早已打破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格局,呈现国有、民营、外商投资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2020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7.1%,拉动同期云南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长18.7个百分点。从进出口市场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外贸易主要发生在边境地区,而目前已从边境地区扩大到南亚东南亚以及更远的中东、欧美等地区,贸易伙伴已由2001年的107个发展到2020年的206个国家和地区。在云南对外贸易的十大伙伴中,东南亚、南亚国家占一半以上。其中,2020年东盟是云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云南对其进出口额达178.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5.9%。2020年云南与欧盟贸易额达18.98亿美元,增长60.5%。从贸易产品看,日用品下降,生产资料等产品上升。目前,云南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农产品、机电产品(如手机及零配件)、化肥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进口产品为原油、天然气、金属矿产品(如铜矿砂)、硫黄等原材料以及机电产品、农产品及大豆。2020年机电产品出口达506.1亿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达207.7亿元,农产品出口达360.7亿元。进口产品中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原油、天然气、金属矿砂等大幅度增加。其中原油进口突破1000万吨,达到1016万吨,占全省进口额的32.2%。同时,服务贸易从无到有,不断壮大,2018年全省服务进出口完成82亿美元。

(三)口岸建设加快,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前,云南沿边口岸基本处于不开放状态,改革开放后,云南依托口岸建设,大力发展外贸、边贸、边民互市、引进外资、对外投资,举办博览会、旅交会、边交会等,有效带动了沿边地区的繁荣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昆明被列入国家建设的1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大理、曲靖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瑞丽、磨憨、河口列为沿边重要口岸枢纽。目前,全省共有26个口岸,其中,一类口岸19个(航空口岸4个、水港口岸2个、铁路口岸1个、公路口岸12个),二类口岸7个(均为公路口岸)。另有历史上形成的通道90余条。云南主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日益提高,全省口岸“单一窗口”已“全覆盖”,重点口岸已实现24小时预约通关。2020年云南省口岸整体进口通关时间为14.02小时,比全国平均进口通关时间少了27.8小时,排在全国进口通关时间最短省区市第4位;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12小时,比全国平均出口通关时间少了2.07小时,排在全国出口通关时间最短省区市第1位。①张春滨:《2020年云南省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排名全国最短省区第1位》,https://www.sohu.com/a/446785988_100165371。口岸进出境人员、运输工具数量、货物进出口量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昆明海关监管的进出境货物、货值、运输工具、出入境人员分别比“十二五”增长1.4倍、1.3倍、1.9倍、28.2%。边民每人每天互市免税交易额从1985年的100元放宽至目前的8000元。2016年5月,云南首个边民互市业务改革试点河口口岸实现指纹申报无纸化通关,通关时间缩短近70%。云南还制定了《云南省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和文件,举办了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2届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1次“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在线展、2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11次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会议,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

(四)对外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成绩显著

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南商人在周边国家仅开设了一些商号,没有投资合作,也没有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改革开放后,云南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力推动了双向投资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在吸引外资方面,云南省积极落实外资优惠政策,不断深化以“放管服”为重点的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不仅下放管理权限,推行“多证合一”“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办理,推广实施外资备案制管理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措施,而且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加强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工作若干措施的意见》《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利用外资工作的通知》《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关于切实加强世界500强企业引进工作的通知》《云南省进一步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云南省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关键领域工作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办法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促进外资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暂行管理办法》《云南省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2016~2025年)》《云南省招商引资奖补办法(试行)》《云南省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举办“中韩自贸协定及投资贸易研讨对接会”“中国(云南)—以色列创新合作论坛”“2016健康产业跨国公司CEO与中国城市市长对话会”“中美省州经贸合作系列活动”等会议,参加“进博会”“厦洽会”“渝洽会”等展会活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按照“巩固韩日、拓展欧美、深化港台、开辟新兴、提升国内”的思路,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知名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并重视重大项目引进落地。2000年末,全省累计审批成立外商投资企业1958家。2005年合同利用外资4.5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4亿美元。到2005年末,全省累计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2714家,合同利用外资累计1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8亿美元。到2017年云南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100亿美元。201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为10.56亿美元,2019年为10.91亿美元,2020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仍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67个,合同利用外资36.7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59亿美元。在引进“内资”方面,1996年云南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只有11.2亿元,2017年达8486.6亿元。从1996年到2018年10月,云南省共引进省外到位资金达40236亿元,其中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在滇投资到位资金占每年全省到位资金总额的80%以上。2018年全省引进省外到位资金突破1万亿元,达10181亿元。2020年云南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同比增长6.5%。①《2020年云南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同比增长6.5%》,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2103/02/t20210302_36350791.shtml。外来投资逐步从传统领域向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流动。已有1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云南,包括微软、鸿海、飞利浦、三菱、富士康、华为、北汽、亚洲硅业等企业。这对云南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税收增加、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对外投资方面,近年来云南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通过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生产体系和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涉及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等。2005年云南对外直接投资为2072万美元,2018年达11.84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突破100亿美元,达104.21亿美元。2019年云南对外直接投资为9.52亿美元,2020年为10.17亿美元,西部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十五。其中,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约占对外投资总额的62%。截至2020年12月,云南设立境外投资企业888家,累计直接投资121.62亿美元,涉及61个国家和地区。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8.17亿美元,签约入园企业90家,老挝磨丁经济特区签约入园企业389家。

在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方面,1985年云南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为684万美元,2019年云南对外承包工程新签项目51个,新签合同额15.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3.14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从无到有,2019年云南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502人。云南为周边国家承建了大量公路、桥梁、电站、工业及民用建筑,帮助周边国家增加了能源供应,促进了设施完善、生产发展、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的企业或建筑已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标志性建筑。

(五)国际大通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南虽然是沿边地区,但对外通道极其落后,交通主要靠人背马驮,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仅2783公里,且等级很低。之后,云南加强了交通运输建设,到1978年公路通车里程上升为41816公里,但等级依然不高,其中二级公路只有108公里,三级公路有4365公里,等外级公路有16950公里。改革开放后,云南重点加强境内通道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不断延伸。到1999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上升到10.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405公里。进入21世纪以来,按照“能通全通”“互联互通”要求,云南继续加强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五网”建设,努力建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同时,加快对外通道连接,加快“八出省五出境”铁路、“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两出省三出境”水运以及航空网、能源网、互联网建设,积极构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01年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通,2008年昆(明)—曼(谷)公路贯通。2011年云南公路通车里程上升到21.45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2504公里,航空机场12个。到2020年,云南公路总里程26.5万公里,境内公路基本实现高等级化,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9000公里,129个县(市、区)全部通高等级公路,通高速的县(市、区)达110个。中国昆明—越南河内、昆曼公路、清水河—缅甸登尼、中国腾冲—缅甸密支那、中老高速境外段万荣—万象等公路建成通车,中缅高速木姐—提坚—曼德勒公路和皎漂—内比都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审查已完成。与老挝和越南分别开通了19条、10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正积极配合国家推动中缅国际道路运输合作文件商签工作。2016年12月沪昆、云桂客专开通,云南进入高铁(动车)时代。2020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233公里。其中高铁(动车)运营里程达1105公里,可直达全国19个主要城市。中越铁路、中缅方向的大理—临沧铁路建成通车,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建成通车,大理—瑞丽铁路正在加快推进,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全省有民用机场15个,开通客货运航线666条,国内外通航城市169个,累计开通南亚东南亚客货运航线55条,通航城市33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航线全覆盖。2020年各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983.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6.9万吨。其中,昆明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298.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5万吨。全年累计开通18条国际货运(含客改货)航线,国际货运周航班量30余班。能源保障网全国领先,截至2020年底,云南发电装机容量达10340.29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水电7556.17万千瓦、风电880.6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392.65万千瓦)达8829.46万千瓦,占85.4%,火电装机容量为1510.83万千瓦,占14.6%。全省发电量达3451.2亿千瓦小时,其中火力发电量为409.8亿千瓦小时,占11.87%;水力发电量为2763.4亿千瓦小时,风力发电量为247.5亿千瓦小时,太阳能发电量为30.37亿千瓦小时,分别占80.07%、7.17%和0.88%。清洁能源成为主力,电力产业已成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西电东送”规模越来越大,建成了13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向越南、老挝、缅甸的输电规模不断增加。水网建设加快,码头泊位从1978年的2个增长到198个,港口从0个增加到12个,内河航道里程突破5100公里,建成了水富港、富宁港等内河港口和景洪港、关累港等对外开放港口,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实现集装箱运输零突破,水路运输企业从仅有几家国有企业发展到360家民营企业,年货运量、客运量大幅度增加。已有国家5A级物流企业8户,A级以上物流企业100户,从事跨境物流的备案企业20户。互联网取得巨大突破,全省光缆线路长度达213万公里,网络不断升级换代,网速大幅提升,4G网络覆盖了全省92%自然村,5G基站建成1.8万个,国际通信业务服务覆盖周边8个国家(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昆明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信息交流枢纽和国际通信中心。

(六)国际次区域合作不断推进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与周边国家都没有建立相关合作机制推进国际次区域合作。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后,云南紧跟步伐,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在国家外交中的作用,不仅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而且积极推动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云南—老北合作、“两廊一圈”、云南—越北合作、云南—泰北合作以及中印、中孟、中柬、中缅、中马(马尔代夫)等合作机制或平台,还推进友城建设,举办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旅游交易会、“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在线展、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等。另外,还配合外交部举办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外长会等,大力推进国际次区域合作,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目前,云南与9个国家搭建11个多双边合作机制,已缔结友城101对,其中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友城46对。与老挝、缅甸、越南23个边境村寨结好。

(七)开放平台与载体越来越多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云南没有一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与载体。1992年国务院批准云南的河口、瑞丽和畹町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由此搭建了国家级合作平台。之后,云南的国家级平台与载体越来越多,并围绕这些平台与载体推进通道、口岸、经济走廊、边境贸易、次区域合作。目前,云南建成了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已有4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2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个综合保税区、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度假区),还有省级开发区63个。其中,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106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完成82项,53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完成35项,总结经验案例119个,上报商务部39个,省内复制推广18个。2020年新设注册企业1.8万户,外贸进出口达717.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国家批准云南作为承接我国对外援助项目组织管理的试点省份。昆明市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昆明、德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昆明和瑞丽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瑞丽和河口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昆明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相继获批。建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中国—南太平洋岛屿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对外科技合作平台。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快速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了全省16个州市、23个对外口岸以及境外106个国家(或地区),已从边贸拓展至一般贸易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结算主体从企业延伸至个人。截至2021年3月,跨境人民币收付累计达6079.75亿元,人民币收付在全省同期国际收支中的占比超过1/3,全国排名第二。到2020年,银行与非银机构达247家,保险机构达42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达223家,有6家跨国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境内银行为境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余额57.63亿元。建立了越南盾、泰铢现钞直供平台和中老双边现钞调运通道,银行柜台挂牌币种已涵盖周边国家货币,发布人民币兑越南盾的“YD指数”和兑缅币的“瑞丽指数”。包括马来亚银行、渣打银行、大华银行在内的8家外资银行在昆明设立了分行。富滇银行在老挝设立了老中银行,太平洋证券在老挝设立了老中证券。全省驻外商务代表处总数达31个。这有力推动了从原来单纯的边境贸易到贸易、投资、旅游、交通、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云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的形成。

(八)对外交往日益密切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积极与周边国家加强友好交往。近年来与各层次的交往日益频繁。2000年6月,印度总统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访问云南。2006年9月,印度驻中国大使馆苏理宁大使一行访问云南。2008年1月,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访问云南。2008年5月,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首席部长塔伦·戈高义率团访问云南。2010年4月,印度外交部长克里希纳一行访问云南。2011年12月,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一行访问云南。2012年2月克里希纳一行再次访问云南等。2002年12月,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率团顺道访问了昆明。2004年10月,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中央常委、外事部长贾纳卡纳尔率团访问云南。2004年12月,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在昆明举办。2008年10月,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纳亚克访问云南。2010年9月,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苏加塔·柯伊拉腊一行访问云南。2011年6月,斯里兰卡总理贾亚拉特纳访问云南并参加第4届南亚国家商品展。2015年开始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后,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在旅游、教育、科技、文化、媒体、智库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合作。举办教育、医疗卫生、智库、媒体等系列论坛,推出边境旅游、跨境旅游,建立了一批合作办学项目,先后派出多批眼科医疗队在周边国家举办“光明行”公益医疗活动,向20余个国家捐赠防疫物资和设备,帮助老挝万象、缅甸曼德勒、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设核酸检测实验室。2014年商务部批准同意在云南设立全国第五个援外官员研修基地。以罂粟替代种植为基础的周边农业合作成效显著,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合作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柬文化创意园,举办了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跨境旅游合作论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缅胞波狂欢节、中缅旅游合作论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旅游合作工作会议、澜湄文化行、“文化中国·七彩云南”、“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等活动。

三、云南对外开放前景广阔

改革开放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包括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国内外环境不断变换,但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始终没有改变。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大举措。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密码。未来,云南经济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找准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切入点,高质量高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持续扩大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按照中央要求,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反对保护主义,更加主动扩大开放,努力配合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树立底线思维,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加强其他风险防范,积极维护经济安全。认真落实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原则,促进对内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不断拓宽开放广度和深度。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制造业、农业领域的开放,稳步推进金融、电信、物流、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的开放。深入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的外资管理模式,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实现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大力推进各类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经济开发区建设,提升开放程度。

(二)继续推进“五通”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高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中国—南亚博览会、澜湄合作机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老、中越、中泰、中印、中孟等合作机制或平台,大力发展次政府睦邻友好外交,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对接,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进一步完善与周边国家地方政府联动互动合作机制,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建设高水平中国沿边开放合作发展示范区,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共同发展。在通关便利化方面,完善与越南、老挝、缅甸有关省(邦)的双边合作机制,积极推进经贸合作、跨境运输,加强口岸管理。按照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原则,完善优化外资管理,着力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充分发挥各类国家级园区的作用,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三)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对接,降低物流成本

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作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扩大开放、促进共同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七出省五出境”公路、“八出省五出境”铁路、“两出省三出境”水运路网建设,完善航空网和能源保障网,加快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发展,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营造良好的开放发展环境。继续加快推进境内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电网与南亚东南亚的对接,促进互联互通,发展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努力扩大对外贸易、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机制,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辐射中心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深度融入世界经济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资金支持和管理方式,提升企业“走出去”便利化水平,大力促进对外投资合作,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园区建设与布局,积极推进老挝万象赛色塔开发区等重点境外园区建设。完善驻外商务代表处的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开拓和招商引资推介作用。创新国际经济合作模式,主动推进构建高水平自贸区网络,保障资源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以开放促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发展潜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五)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规模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打造高标准开放体系。二是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深化经贸合作。三是拓宽合作领域,积极开辟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四是加强双多边经贸合作机制中的协调与配合,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五是加强国际先进水平标准、规则等对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经贸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六)加强开放型人才合作培训

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建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机制,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开放型经济合作人才。特别是要加强双方语言、工程技术、商贸、金融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以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猜你喜欢
南亚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云南邀您来“吸氧”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南亚》教学设计
山推成功拓宽南亚销售渠道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