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以C大学为例

2021-12-31 19:31刘江山
科学咨询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国际经贸高素质应用型

袁 亮 刘江山 肖 玥 吴 霞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2)

随着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等新的国际经贸方式的兴起,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应用型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与提高,使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许多问题。许多高校虽然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是国贸专业毕业生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比重却很小,为了满足对外贸易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要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配合市场做出改变。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意义在于,将学生从对本专业一无所知的新手,变成能够在跨国公司、外贸公司及其它企业从事外经贸工作的专门人才;对高校的意义在于,它是展示其教学能力和办学特色的旗帜,是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形成社会地位的基础;对社会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能够推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满足我国对外经贸企业的人才需要。

一、C大学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需求现状

(一)培养目标

C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管理学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其能熟练使用一门基础外语;注重培养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从事对外经贸业务的基本技能,成为能够在跨国公司、外贸公司或其他企业从事对外经贸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能够在政府外贸管理部门、海关、商会及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能够懂得国际经贸的基本原理,能与国际客户无障碍的沟通,清楚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具备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快速学习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需求现状

通过分析C大学近五年的国际经贸毕业生去向发现,2016年至2020年C大学国际经贸毕业生总人数为220人,就业人数为146人,其中待就业人数为46人,升学人数为21人,出国人数为7人。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就业于涉及经济贸易与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的人数为73人,占就业人数的50%,占国际经贸毕业生总数的33%。其中,毕业生的就业所属行业占比最高的是制造业,占比20%;其次是金融业,占比8%;教育业占比6%,排名第三。可见,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并未从事国际经贸相关工作。

通过探究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后发现,国贸毕业生的不足之处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仅有书面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知识结构设计不合理,没有反映出业界发展现实;三是毕业生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广而不精。这说明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准确把握国际经贸走势,对国际经贸的某个相关领域有着深刻见解。

C大学毕业生去向问题还反映出以下现实,一是毕业生自身能力未能达到进入国际经贸行业的标准,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学习新事物的的速度较慢,处理问题过于学生思维,想法过于陈旧和书本化,未能紧跟当前的国际经贸形势等问题。其次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都呈现出下行趋势,我国目前百分之八十的对外贸易企业为中小企业,抵抗贸易风险的能力很弱。在经济下行的背景环境下,大部分企业会选择降低成本控制支出来抵抗风险,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工作岗位减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就少了。其三是反映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语言教学方面,上课及考试的形式都较为注重读写能力,学生锻炼听说能力的机会较少;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和标准较为宽松,时间短以及考核不严,使学生很难真正从实践中学到经验。

二、国贸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国贸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该理解国际经贸的理论基础,了解对外经贸工作的基本操作,掌握经贸相关的专业技能,具备外语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国公司、外贸公司及其他企业从事对外经贸工作[1]。

(一)知识构成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我国首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中提到国贸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思想上,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2]。二是在理论上,应系统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是在技能上,应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与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使用一门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反映出了教育部对国贸专业人才的期望,也是国贸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能力构成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除了基本的知识构成之外,还应该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具备区别于传统商务的实践能力。一是由于近年来,不少企业与非洲、中东等国家贸易往来加强,国际贸易市场上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量上升。所以,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一门与我国贸易往来频繁的国家语言学习钻研,达到可以自如沟通的程度,成为拥有小语种交流能力的人才,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贸易机会;二是当今的经贸形势趋于数字化、电子化,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质量越来越碎片化,经贸市场上各种新贸易方式层出不穷,要求国贸人才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快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企业为了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持续经营,要求国贸人才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助力。

(三)素质构成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都呈现出下行趋势。美国等少数发达经济体和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矛盾持续增大,一旦发达国家采取实质性的贸易制裁手段,全球经贸规则与市场可能就会陷入无序状态,国际贸易风险就会增加,贸易摩擦将会越来越多。我国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类公司抵抗贸易风险的能力本就很弱。所以,在当前的复杂贸易环境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首先应具备全球化视野,能够准确判断全球经贸形势,为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应具备预测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尽量为企业避免贸易摩擦;最后,即使贸易争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也有能灵活化解矛盾的能力,从最大程度上为我国对外经贸减少损失。

三、C大学在国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自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无疑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3]。但是,从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看,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同样的,C大学国贸专业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同样面临“就业难、跨专业”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C大学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重视多语种的培养

C大学在设置国贸专业课程方面过于理论化,通常只设置一门外语课程,并且由于实习机会较少,学生多停留在“哑巴外语、聋子外语”层面[4]。外语是国贸专业学生在就业和交流方面的重要工具,只有英语方面的学习恐怕难以应对复杂的国际交流环境。

(二)基础课程与实际市场需求不符

C大学在部分学科基础课程方面,课程内容设置超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主要目标,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比如,基础课程中的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以及高等数学中的数理统计等课程都超过了学生们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和未来就业的实际需求[5]。上述课程中大部分以晦涩难懂的理论居多,学生们不容易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接受,也不符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最终培养目标的需要。

(三)专业课的内容设置有所欠缺

C大学在专业课设置方面,一方面存在着需要重点掌握的核心课程深度不够,另一方面又存在部分课程内容交叉存在的“矛盾现象”。比如,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用较多的篇幅在教授传统的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但最新的国际贸易却很少涉及,仅能通过老师上课时的口述习得[6]。除此之外,这些课程缺乏对于某一区域的经济研究,比如研究“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贸易情况,东盟国家的贸易状况等,对于人文、跨国交流的课程更是欠缺。

(四)教学实践与实训教学效果欠佳

一般的教学实践以企业案例分析为主的案例教学方式进行,而案例教学的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训阶段许多学生表现不积极,对课程兴趣度不高,这就造成实训课程开展缓慢,实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定与卷面考试方式不同,不符合对学生实际能力评价的需要,无法做到科学、合理地评定。

(五)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欠妥

目前各个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的案例讨论、合作研讨等教学方式的进行,但这也仅仅停留在了教师单方面教授知识的层面,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能力较差[7]。除此之外,学生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和组织不到位,基地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实践基地也经常存在管理松散、考评随意、工作人员态度随意的现象。

(六)“双师型”教师欠缺

师资力量的薄弱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质量上也有待提高。目前,C大学国贸专业的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逐渐成为阻止C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因素。目前国贸专业的教师多从各大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缺少在企业长期工作的经验,因此难以胜任与学生时间相关的指导教学工作[5],造成教学风格“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不能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和市场的需要展开教学。

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适当加增国际相关课程

首先,根据政策和实际市场需求,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英语之外,可以设置“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小语种课程和民风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其次,根据学生们对不同文化或语言学习情况,运用多媒体、PPT等方式增加学生们分组研讨能力及构建适合的学习情景。除此之外,“一带一路”沿岸国家的贸易特点及规则、贸易发展历史、现状以及趋势、国际市场的调查、国际市场传播、知识产权等相关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增设都会提高学生的外贸工作能力。

(二)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基础课程优化

首先,可以适当删减部分对以后迈向工作岗位没有实际用处的理论课程,比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另外,实际工作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依赖与要求程度也必然使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发生重大变化,过硬的计算机技能对于学生在不同岗位之间的转换也是非常必要的基础能力要求,可以增加部分与工作相关的能力课程,如大数据和计算机技能。

(三)以国际贸易实务为重点进行专业课优化

国贸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兼顾理论与实务的需要,对于超出学生接受能力或未来工作岗位需要的理论课程进行精简压缩,对于所需的实践知识与能力进行补足;还可以考虑将选择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两个方向的学生进行分离,为前者设置的课程应满足进一步理论和研究的需要,注重更深层次的理论课学习,对于后者的课程,应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偏重于实务的训练。

(四)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首先要提高对国贸实践教学的认知,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需要与人才市场上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在注重弥补课程理论方面的不足时,还应加强学生实践的训练。

(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首先,完善实践教学的考评制度,可以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工资薪酬相结合,鼓励教师多组织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薪资。其次,加强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签订相关人才培养合同,提升学生实训基地的管理,选拔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跟踪,实现共赢。

(六)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引入的教师要有相关的政策和具体的实施办法激励和鼓励其长期发展,可以适当提高优秀教师的待遇,包括提高其科研经费、实验配套经费、安家费、住房待遇、编制待遇等;鼓励教师进行对相关技能培训,进行访学、出国进修等国际化交流,并给予相应补助和奖励。

猜你喜欢
国际经贸高素质应用型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论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