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与传承
——读《全清小说》有感

2021-12-31 17:00徐忆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点校小说家整理

徐忆农

(南京图书馆 研究部,江苏 南京 210018)

《全清小说》项目起步于1997年,主编为小说史研究专家欧阳健先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坎坷波折,在文物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全套6册约240万字的顺治卷近期终于顺利出版,真是可喜可贺。

侯忠义、李灵年、王立兴三位德高望重的文史专家担任了《全清小说》的顾问,并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三篇《序》。从三位先生的《序》文中我们可以获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将编纂巨型《全古小说》项目,列入了古籍整理规划。有关专家学者在南京、长春进行过两次研讨,就古小说的概念、选书的范围及校勘的体例,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取得了一致意见。专家们认为,此所谓古小说,区别于宋元以后之白话通俗小说,专指以文言撰写之小说,实即为史官与传统目录学家于子部小说家类所列各书。以今律古,其中多有不类小说者。从文学的角度,依古今结合的原则,确定以叙事性为区分小说与非小说的标准,按时代先后分编成唐前卷、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前四卷限于各种条件,事竟中辍,而《全清小说》作为清代卷的整理编纂成果现在开始陆续出版。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编目工作的图书馆员,我想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一、回归传统

《全清小说》凡例云:“‘小说’的界定向有歧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小说”的定义为:“一种以散文形式叙述虚构性内容的文学体裁,也指以这种体裁写成的文学作品。”这里的关键词是“虚构性”。那么,古体小说的内容是否都具有“虚构性”呢?

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刘歆编撰《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等正史中,史官编纂的图书目录被称为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即为最早的史志目录。其后,《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乃至《清史稿》中均编有经籍志或艺文志。《隋志》总结前人经验,对图书采用经、史、子、集四部进行分类。此后,中国历代公、私书目,大多是用被视为“永制”的四部分类法编制的,清乾隆时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提要》)就是以此法编目的,被称为传统目录学的集大成者。《汉志》沿袭《七略》,将诸子略分为儒、道……小说等十家,其后史志目录中的小说家类或小说类都列于子部,历代公、私书目也大都如此,只是收书范围有所不同,体现着编目者的小说观变化状况。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中国当然不会在例外。但看中国进化的情形,却有两种很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文艺之一的小说,自然也是如此。参考袁行霈、侯忠义先生所编《中国文言小说书目》,我们会发现,史官与传统目录学家的小说观有反复,也有羼杂。例如,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我国小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粗具规模。就其内容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一类是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轶事小说(也称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其集大成之作。志怪小说的源头为古代的神话与传说,而我国先秦古籍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山海经》。以此三部名著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检索,了解古体小说在传统目录中的实际分类状况。《世说新语》(原名《世说》)一书自诞生起,在《隋志》《旧唐志》《新唐志》《宋志》等史志目录中,以及宋代《直斋书录解题》、清代《四库提要》《书目答问》等著名的私编、官修目录中,均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小说类。《搜神记》在《隋志》《旧唐志》皆入史部杂传类,在《新唐志》改入子部小说家类。《山海经》在《汉志》中归术数略形法家,在《隋志》《旧唐志》等目中归史部地理类,在《四库提要》改隶子部小说家类。由以上实例可知,在史官与传统目录学家所编书目中,不具有“虚构性”的志人小说反复出现于子部小说家类,而具有“虚构性”的志怪小说是陆续羼杂进入子部小说家类的。对于这种现象,可借用鲁迅先生的相关论述来解释。如鲁迅先生认为六朝人并非有意作小说,因为他们看鬼事和人事是一样的,统当作事实。所以,《旧唐志》把那种志怪的书,归入历史的传记一类,一直到了宋欧阳修(《新唐志》)才把它归到小说里。

自20世纪以来,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已成为显学。可能是受外来小说观念的影响,在不少专家学者心目中,《世说新语》等非虚构性志人作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因此在分类时,将此类作品从小说家类移出而归入其他类。如全国789家收藏古籍的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分经、史、子、集、丛五部,本质上仍是四部分类法的延续,但将《世说新语》等书移入子部杂家类杂记,我们参加编纂的《中国古籍总目》作为扩展项目,自然也延用此分类细则。再如在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之中,《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由黄永年先生撰稿讲授。黄先生认同《四库提要》子部小说家类杂事之属所录《世说新语》等书“与杂史最易相淆”之说,就索性将其移归史部杂史类,在《史部要籍概述》讲授,而在《子部要籍概述》小说这章下面分成志怪和传奇、话本、章回小说三节来讲授。回望历史,东汉班固《汉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鲁迅先生认为,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人到休息时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同时他还表示,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由此可以推知,史家在最初为图书立类时,小说是叙事性散文,小说与非小说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虚构性,而在于是正事还是逸史。若当代学者将《世说新语》等记载人物轶事的作品从子部小说家类移出,也就告别了史官与传统目录学家的小说观。

《全清小说》是清代古体小说的总集成。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说“至于《世说》一流,仿者尤众”。《全清小说》顺治卷之中的《玉剑尊闻》《女世说》《说铃》,正是在鲁迅先生所举的仿作之例中。与此同时,在《全清小说》顺治卷之中,有《四库提要》子部小说家类存目杂事之属收录的《玉剑尊闻》《筇竹杖》,异闻之属收录的《冥报录》;还有《清史稿·艺文志》子部小说类著录的《玉剑尊闻》《说铃》《影梅庵忆语》。而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玉剑尊闻》《筇竹杖》已移入子部杂家类杂记,《说铃》已移入子部杂家类杂纂。由此可知,《全清小说》所选书与史官及传统目录学家于子部小说家类所列各书保持一致,同时强调叙事性,不考虑虚构性,这正是对传统小说观完全意义的回归。

二、 全新整理

《全清小说》拟收书500余种,共计3000余万字。目前已出版的《全清小说》顺治卷,全套6册约240万字,收书31种。据此书凡例介绍,《全清小说》选用善本或年代较早的本子为底本。各书前加写题解,内容包括:著录原书所题撰人;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里居、经历著述;说明所据版本年代和刊刻地点,存、残、佚情况,及参校本等情况。

阅读《全清小说》顺治卷可以发现,此书所用底本不少是费心血收集的版本,其中有海内的孤本、珍本,弥足珍贵。与此同时,点校者尽可能参考其他文献,努力以高质量完成整理校点任务。如《藏山稿外编》一书,只有一部清抄本传世,此书点校者为马晴博士,她除据孤本完成整理校点工作外,还查找大量参考文献,撰写出上万字的专业考证文章。又如《南吴旧话录》一书,最完备的版本为民国四年(1915)印行的二十四卷本,又有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出版的二卷本。此书点校者为连镇标、连宇二先生,他们以前者为底本,以后者为参校本,并核对相关资料,最终完成整理校点工作。再如《玉剑尊闻》一书,点校者为陆林先生,他依据清顺治年间赐麟堂原刻本整理并标点,文字漫漶缺讹处,多参有关史传校补。翻阅此点校本,可以发现收录有钱谦益撰写的《玉剑尊闻序》全文,而在清代有钱序又未入禁书,并为《四库提要》存目所录,这算是幸事。当然也可能四库馆臣所见为失去钱序之本。赐麟堂原刻本现有多部尚传于世,但不一定都存钱序,如核验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家图书馆藏本就未见钱序。因而陆林先生所据底本可称为珍本。

《全清小说》顾问王立兴先生在《序》中指出,白话与文言,是清代小说创作的两翼。清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也大大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达到了中国文言小说的最高峰。而据主编欧阳健先生整理统计,在《全清小说》顺治卷所录31种书中,未正式校点出版达26种,约占84%,中国知网无研究论文20种,约占64%。这说明过去学界对清代古体小说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白话小说,而此次陆续整理出版《全清小说》是迄今为止以最新标准编纂的清代文言小说总集,不仅可为学术界与小说研究界提供完备的基础资料,也可为公众奉献精良的阅读欣赏文本。

三、 学术传承

《全清小说》目前已邀请百位明清小说界专家学者参与整理。其中有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有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学子。《全清小说》顺治卷收书31种,点校者共23位,从职业上看,有来自高校的10位教授、4位副教授、2位讲师,还有来自图书馆的2位副研究馆员、2位馆员,另有3位分别为中学高级教师、学报编审、机关干部。从学历上看,有11位博士,4位硕士。而在年龄分段上,最长者年近九旬,最年轻者为九五后,可以说老中青各年龄阶段皆有。

刚翻开《全清小说》顺治卷,看到过去非常熟悉的陆林教授姓名,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因为我知道陆教授数年前就已病逝。后来看到陆教授点校的《玉剑尊闻》题解中这样一段特别的说明:“先师陆林先生生前参加《全古小说》整理项目,点校此书,事未竟,遽归道山。本年五月初,接到欧阳健先生邮件,云‘希望由其学生再校看一遍书稿’,遂由张小芳、裴喆、孙甲智据先生标点之原稿,核对排出的电子文档,补正扫描转换过程中造成的文字缺讹,凡标点有疑问处,亦由三人讨论确定。但以我们的浅陋,由此而出现的种种疏误,在所不免,其责在弟子辈,请读者諟正。”这段文字不仅帮助解开疑惑,同时也令人感受到深厚的师生情谊,更体会到学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因此可以说编纂出版《全清小说》,既是文献整理项目,也是学术传承工程。

总之,《全清小说》顺治卷顺利出版,为推进全书编纂工作开了好头,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全清小说》是《全古小说》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盛世修典,祈盼《全古小说》前四卷编纂整理工作也能早日启动,通过全面整理清代古体小说的丰富遗产,使中国传统小说的整体样貌得以呈现,进而让更多的人充分领略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点校小说家整理
沃尔特·司各特诞辰250周年:他绝不只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小说家
著名小说家、诗人、编剧阿来
由贾岛《长江集》点校看其诗歌中的完美主义追求
由贾岛《长江集》点校看其诗歌中的完美主义追求
拾取且珍袭,咏叹追前贤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天津区县旧志点校》蓟县卷整理出版
诗人小说家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