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2021-12-31 06:56程晓玲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数学知识生活化

程晓玲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学区 甘肃平凉 744699)

在实践过程中,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把生活元素运用到课堂中是现阶段改革的趋势。不过从实际效果上看,教师对数学生活化有着认识偏差。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展开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概念

现阶段,小学教学方式包含两种,第一种为大众化,第二种为生活化。小学、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相比较,小学数学对学生们不存在严格的逻辑性要求,小学生也不用掌握数学原理,主要为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1]。从小学生的角度看,他们不太喜欢存在较强逻辑性以及认知心理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天性比较倾向于形象性以及直观性的数学知识认知,可以按照事实情况来解答数学问题。从另一方面看,小学的数学知识不是全部归属于生活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具体和抽象关系,小学数学问题主要特点有系统性、逻辑性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的改革不断推进,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被教师们广泛应用,并且慢慢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比较片面,实践操作时间较为缺乏,使得学生不能够真正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主要学习意义不单单属于计算计数方法的讲解,最关键的是具体知识的合理应用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锻炼。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现实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新课改教育发展要求积极响应,大范围推动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向知识实用方向进行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

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着很多问题,可以将误区划分成下面三点:

(一)教师无法真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未看出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数学与现实生活主要的不同之处为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差异,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并非全部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若是不适用的情况,会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2]。例如,教师对“正负数”进行讲解时,按照正负数关系来举例,分别是“卖东西”“买东西”,将此种教学模式运用至现实生活,就会使得小学生智力方面的挑战受到忽视,会对以后小学生正负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

(二)情景过于简陋,无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主要特点是系统性、抽象性、复杂性,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是无法找到的。例如,教师对直线、平面特点进行教学时,通常需要长时间积累经验才可以掌握,教师若是强调情景模式下的相关作用,列举很多与现实不符的生活案例,使得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数学语言,就会阻碍了他们数学思维的提升。

(三)主次不分,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有部分教师只注重于打造情景,从而使得基础数学知识的讲解受到了忽略,虽然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太理想。此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教师未能主次分明。例如,教师对加减法计算进行教学时,在课堂上模仿菜市场内买菜的生活情景,运用了诸多生活道具,学生只是将注意力放在“买卖”的环境中,使得计算相关原理受到忽视。因此,教师需要对情景虚构程度加以重视,对于此种能够使用举例方法解决的问题,不可以主次不分,使得课堂时间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四)举例子过于模糊,没有具体定义

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时,应该按照实际例子来设置实际问题,不过很多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出现偏差。如教师对“认识人民币”进行教学时,想让学生们对人民币加以了解,不过没有预料到学生们可以认识全部的人民币,这样学生就不会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使得教学方式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作用。

(五)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想要达到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主要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来展开教学。不过很多教学会把自己的生活想象为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下去,教师的举例以及情景的创立都是自己熟悉的内容,并不是学生所熟悉的。还有部分教师随意设立实际案例,例如教师对角、钝角、直角进行讲解时,把角变得人物化:“角”是所有角的统称,可以称之为大宝,钝角称之为二宝,直角比钝角小,称之为三宝。此种拟人化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让“角”变得生活化,但是事实上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应用此种拟人化的称呼无法发挥良好的效果,甚至还会使得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出现不良影响。

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分析

按照大家掌握的生活化教学可以发现小学数学同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对于学生而言,教学生活化可以开拓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提升数学生活化效率,相关对策包含下面三点: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生活当中找出相关材料

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为生活化教学提供准备。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找到和生活化相关的习题,例“乘法运算 ”,若是运用“小王平均每小时可以送10 个快递,而每天工作时长是8 小时,那么请问小王一天可以送出多少个快递?”学生看到这种题目无法很好地展开思考,主要是因这道题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题目进行改编“张老师一天可以批改130份作业,张老师的工作时间是一星期5天,张老师一星期可以批改多少份作业?”这种题目比较生活化,学生乐于接受。

(二)创建合理的情景模式,给予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的机会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按照学生比较喜爱、比较了解的生活场景,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数学问题,带给学生熟悉的感觉,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好的教学效果[3]。例如,教师对“三角形”进行教学时,可以提出问题,教师找到一把不太平稳的凳子,然后使学生思考应该怎样修好凳子,让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三角形知识运用至现实生活中,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

(三)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相关知识,然后他们可以根据观察找到数学中的奥秘所在。例如,教师对圆锥体积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圆锥和圆柱。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玩,教师应按照这种特征展开教学,让学生将圆锥里面的土倒入圆柱,在其中找到数学的规律。教师把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应用至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诸多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展开探索,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带着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例如,道路中的井盖,它的形状为什么设置成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主要原因在于圆形的特点,可以防止井盖掉到井中。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支架,它的形状为三角形,主要原因在于三角形的特征,有着较强的稳定性[4]。由此可见,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而言,现阶段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与数学发展相关需求是比较符合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们的智力开发,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从一定角度上看是存在着非常重大的现实价值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可以只注重趣味性以及现实性的教学手段,需要重视的是现实生活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