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2021-12-31 06:56莫依婷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莫依婷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江苏苏州 215128)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逐渐强于对物质的需要,我们在不断追求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忘了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1]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教师灌输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最好时期,为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交给学生。我们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曾明确指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其综合素养,这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2]

一、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意义

我们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范围之广是我们应该为之骄傲的,同时我们也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关于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我们在引进中国传统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要知道,所谓传承需要我们先“传”在“承”,教师要为学生合理筛选,选择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而关于优秀文化,“官方”认定的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很多优秀的技艺,但是尽管我们已经有了传承的意识,可还是有很多优秀文化因为种种因素而“流失”“消逝”,其中还有一些已经失去了当时的生存环境,我们现在对其花费精力、时间和“金钱”都没有意义了也没有必要,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主动“退出机制”。[3]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计其数,国家的扶持政策已经在尽力“全面”和“完善”,但是还不能保证每一个项目都能得以“流传”,所以我们会在这些芸芸之中选择部分优秀技艺帮助扶持。我们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而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其中关于源远流长具体表现为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整洁优美自行多样,且经过多年不断地积累发扬,我国的汉字“队伍”越来越“强大”,我们的传统书法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文化,而历史上在“宋”时期就设立了“史官”一职,这意味着我们的“祖先”在宋时期就已经有了记录历史的意识,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因为这些先进的“意识”才能得以流传至今,这也是外国所不能“与之匹及”的,而我们对这些不同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的思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甚至到了春秋时期有“百花齐放”的“盛宴”。而我们所提及的关于“博大精深”的特点也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以及民族性,其中中国的四大名著、资治通鉴以及菜根谭等传统书目在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及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关于儒家思想也是积累了2 000 余年的思想文化,这得以让我们的国家在历史上树立了“礼仪之邦”的形象,从而才会出现二世乃至三世、万世可以延续下去,并且我们的京剧、豫剧、越剧、山水画还有宫廷画等中国的戏曲和国画都是独树一帜。[3]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科学技术也使得我们能够在明清之前走在世界前沿,让我们在外国人面前“扬眉吐气”。最后我们都知道中国地域广阔,但是各地文化存在着千差万别,各地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可是我们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容纳,才有了中华文化的“百花齐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相信这首歌的歌词一出现,大家在脑海中就有了“旋律”,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像是雕刻建筑艺术、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需要传承并且发扬光大的文化瑰宝。

二、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语文教材所描绘的情景,结合传统文化为学生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并在其中为学生添加解释性的语言文字,适当地在其中加入一些音乐让学生产生置身其境,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草原》一课的学习中,这篇文章时老舍先生第一次看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景色,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款待时的记录和感受,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可以从文中了解草原的广袤无垠,以及中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教师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同时了解内蒙古的“草原文化”,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情景中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仿佛置身其间,可以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中“看到”成吉思汗,我们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的蒙古帝国可汗,建立大蒙古国,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并且征服了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最后在征战西夏中途去世,我们伟大的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创建了文字、颁布文法以及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而且蒙古贵族征服天下基本上采用的是屠杀和掠夺政策,但是宗教政策却极为开明,没有强制被征服者信仰蒙古族的宗教,而是颁布了信教自由政策,这也为后来的传统文化“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生本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与时俱进,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课堂,为保证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穿插进来,而在传统文化中道德是最重要的一环,中国对于伦理道德的重视远超于其他国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潜移默化地将这些理念“放入”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秉承着礼义廉耻、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以及治国平天下这些理念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论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生平以及哲学观,通过文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从“吾日三省吾身”中我们要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这一观点就连朱熹都说这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论语中的思想能够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注重修养,还对自我要求极其严格,我们学习到儒家思想知道儒家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特别重视,为了塑造成理想人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提升对自我的修养。教师要敢于将课堂和讲台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观点,尊重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论语》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孔子会经常让学生自省,反思自我,多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修正,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这些理念放到现在依然可以沿用,教师融会贯通将这些理念加以现代思想让学生进行领会,从而加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运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所谓“翻转”就是将学生原本在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知识放到“课下”,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这些知识,然后再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用来即兴探讨自己在课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确实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宣战”。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在《青山不老》的学习中,讲述的是一位山野老农对抗恶劣的生存环境,将自己奉献给“深山”,用了15 年植树造林创造了一片绿洲,从而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的故事,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从原先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可以通过自学领悟到这位老农的决心,从这里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进来,我们不仅有克服困难植树造林的老人,还有坚守本心热爱传统手艺的匠人,像是龙凤花烛,它也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工艺,在传统的婚嫁习俗中点花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这门手艺却也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消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耗费自己15 年将“荒漠”变“绿洲”的老人和自清光绪末年,由程寿琪创始的嘉兴龙凤花烛制作的技艺为什么传承了百年就消散了,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4]

三、结束语

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并且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为打造高效率的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