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以三明市洋溪镇为例

2022-01-01 03:51周杨中共三明市委党校
农场经济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农业农村

周杨(中共三明市委党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袤的农村地区和庞大的农村人口,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9年习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提出《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文中提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要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政策驱动下,农业产业化、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等新型的农村经济形式、农业经营模式不断涌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休闲农业是休闲和农业相融合的产物,是农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将城市休闲生活需求与农村农业资源开发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一、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休闲农业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欧盟、美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在休闲农业方面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休养观光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休闲需求与日俱增,我国休闲农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从最初分布在大城市周边逐步向中小城市拓展,从城市近郊向远郊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创新思维、休闲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如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休闲农业、高新科技引领型休闲农业、文化产业主导型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引领型休闲农业等。但在我国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休闲农业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休闲农业建设项目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保障。就目前来说,我们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发展没有制定总体的规划,基本是以乡村或是企业开发建设为主,项目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资源效益评估,设计雷同、定位模糊,开发建设的随意性较大,大多是照搬一些传统的休闲农业项目,如采摘、钓鱼、餐饮等,缺乏本地资源特色。

二是休闲农业发展规模较小,多数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休闲农业发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形成产业链条,规模化经营。当前我们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建设,覆盖范围多小于半径30千米,难以产生规模化经济效益。在休闲产业开发上也比较单一,集中于传统的农产品资源、农业景观资源开发等,对于构建完整休闲农业产业链条的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等挖掘不够深入,导致休闲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薄弱,经营理念落后。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影响较大,一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水电基础设施落后、住宿卫生环境条件较差,严重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而在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上,很多休闲农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管理粗放,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高,高质量、高素质的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导致休闲农业发展难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上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休闲农业建设要取得实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以下关键要素不容忽视:一是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休闲农业建设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避免盲目无序开发。二是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加强领导,休闲农业要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离不开党的领导,深入开发农村农业资源,形成完整的休闲农业产业链条,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休闲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周边配套要完善,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潜力,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坚实的人才保障,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二、三明市洋溪镇休闲农业发展实践

(一)洋溪镇概况

洋溪镇位于三明市区东北部、沙溪河南岸,毗邻梅列区徐碧街道、陈大镇、三元区中村乡、沙县虬江街道和大洛镇。镇本点距市区及沙县城区均为15公里,车程10分钟,城市快速通道及205国道穿境而过。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田园风光秀丽,公社文化独特,民风淳朴,古街、古井、罗氏宗祠等古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保留着“赶”的传统,具有田园化的生产生活生态和独具韵味的乡村格调。辖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万亩、林地面积7.5万亩。全镇共2519户、10797人,辖有8个行政村、1个社区,下设68个村民小组,16个党支部,党员490人。多次获评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文明镇、省级爱国拥军模范镇、省级农村宣传文化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二)洋溪镇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规划

洋溪镇下辖新街村、上街村、羊口仔村、孝坑村、饱饭坑村、连茂村、岩兜村、下坑村8个行政村和1个上游社区。境内青山环抱、溪流密布、气候宜人,最高峰锣拔顶海拔1537米,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I类标准,水流域Ⅲ类水质,具备休闲农业开发的良好资源条件。洋溪镇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中央坂农业产业园板块、清枫谷景区板块和兴尚老街文旅板块。三大板块整合了洋溪镇下辖各村农业、自然景观、乡村文化资源,规划布局覆盖洋溪全镇,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涉及“体验农业+旅游”“水果采摘”“文旅融合”“生态餐饮”“郊野休闲项目”等。规划目标是以休闲农业发展带动地方商贸业、旅游业、娱乐业、餐饮业及文化产业等发展,通过全局统筹盘活洋溪乡村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地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三)洋溪镇休闲农业发展路径

1.深入开发洋溪乡村农业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

位于上街村的中央坂农业产业园、洋溪桔园及位于洋溪镇新街村的清枫谷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洋溪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开发的重要体现。中央坂农业产业园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建成了现代农业水培项目、农科院菊花种植示范项目和昂合生态农业项目等。洋溪桔园培育高优柑橘近2万株,套种500余株樱花。清枫谷生态农业观光园横跨洋溪镇6个行政村界,总规划占地面积约2600亩,重点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建有200多亩钢架大棚,其中葡萄和提子180亩、火龙果20亩,有各类景观树约3万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化的产业建设为洋溪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多样化的休闲农业经营项目开发,打造洋溪休闲农业特色品牌

依托规模化的休闲农业产业,洋溪镇实施了多样化的休闲农业经营项目开发。在传统的水果采摘、农业体验观光等项目的基础上,先后成功开发举办了洋溪文旅小镇嘉年华、田园菊花展、清枫露营趣、农民丰收节和国风汉服秀等大型文旅活动,其中田园菊花展的大片彩色花海成为洋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市区周边游客前往。清枫谷生态农业观光园大力推进乡野娱乐、乡村研学和森林康养项目,设有坐观、冥想、平躺等基础设施,彩虹滑道、丛林穿越、真人CS、篝火广场等各类娱乐设施。园区定期举办“清枫露营趣”“5·20邂逅清枫谷”“趣味农民运动会”等多个主题活动,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业、种养业的发展,解决周边就业500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具有较高美誉度的休闲农业品牌。

3.深入挖掘洋溪文化和旅游资源,完善洋溪休闲农业产业链

在打造休闲农业特色品牌的同时,洋溪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休闲农业产业链。如兴尚老街的开发,围绕公社文化定位,重建洋溪公社大队部、知青楼、罗氏老宅等重要公社时代场景,保留碾米厂、打铁铺、弹棉花等一批传统手工艺店,打造公社食堂、豆腐巷、烧饼巷等一批特色美食地,成为洋溪休闲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此外,具有洋溪地方特色的古街、古井、宗祠、旧教堂、土堡等古民居建筑;仍采用传统手工制作的洋溪地方美食“洋溪五宝”(豆腐、面干、烧饼、笋干、黄酒);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赶圩节等。开发这些地方文化资源并将之融入到休闲农业产业链中,极大地丰富了洋溪休闲农业的内涵,有效提升了休闲农业的吸引力。

三、结束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乡村最为突出,做好“三农”工作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休闲农业的发展是新时代环境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对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休闲农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要切实发挥休闲农业的功能和作用,必须要避免盲目建设和无序开发,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统筹规划,深度挖掘地方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休闲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强化人才资源开发,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休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资源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