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丰产栽培技术

2022-01-01 04:24常艳斌
河北果树 2022年2期
关键词:山杏林带杏林

常艳斌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林业和草原局 076350)

山杏(Armeniaca sibirica)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近年来,河北北部和东北部山区、丘陵区加大了栽种山杏的力度,使山杏成为该地区生态林业建设的当家树种。但生产中仍存在产量低下,结实少、品质差、晚霜危害等问题。

1 山杏林造林地选择

山地、平原都可栽植山杏,但山杏抗涝能力较差,花期较早,花期易遭晚霜危害,造成减产。另外,山杏树栽植在土壤瘠薄或土层较薄的土壤中,树体营养生长不良,产量较低。因此,造林地的选择对保证杏树良好的生长和结果,免遭涝害、减少花期霜冻频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盆地、密闭的槽形谷地等地形,空气流通差,冷空气下沉易集结而不易流散,降霜频率较高,不宜栽山杏。造林地一般要选背风向阳或阳坡腹地,土层厚度大于60 cm。平原地区一般能栽植山杏,但山杏造林地应避开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在干旱地区造林地应选择有一定灌溉条件的地方。

2 基础设施的建立

2.1 防护林的建立 我省北方地区春季多风,且风速大,山杏花期正值大风期,风大尘土多,不利于昆虫传粉,从而影响山杏坐果,降低山杏产量。营造防护林可适当降低风速、减少风害、调节温度、湿度,减轻和避免花期冻害,提高山杏坐果率。

山杏防护林主林带与风向垂直较宜,以阻滞冷空气下沉,减轻危害。平原地区的防护林主林带应选择乔木和灌木组合,即紧密结构林带,以起到良好的防风效果。一般山杏林与防护林带间的距离为300 m左右,气候恶劣的地区与防护林带的距离可在200 m左右。副林带间的距离一般可在500~800 m。主林带一般由5~8 行组成,副林带2~4 行。栽植株行距,乔木为(2~2.5)m×(1~1.5) m,灌木为2.0 m×1.0 m。

山地山杏防护林,沿山脊线栽植。在山杏林内按20~30 株/667 m2的密度栽植油松,有很好的防护效果。林带采用乔灌草结合,防护效果更好。

2.2 排灌系统的建立 降水量多的地区,应设置蓄水设施,一般是在山杏树盘下围成外高内低的圆形盘或方形盘,以利保水。造林地处易涝地,应设置排水系统。

3 选择良种

良种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基础。良种对当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选择丰产性强、抗性强的良种。山杏不同类型、单株之间有产量高低之分,出仁率有高、中、低之分。山杏良种选择对山杏产量及经济效益有明显影响。

4 整地方法

山杏造林整地时间依土壤性质而定,一般宜林地要在造林前一年雨季或秋季整地,有利于达到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消灭杂草的目的。山杏造林整地方法,一般有以下3 种。

1)方坑整地:规格50 cm×50 cm×50 cm,适用于平地或缓坡地。2)鱼鳞坑整地:规格弦长1 m,半径0.5 m,深50 cm,适用于坡度较大的造林地。3)大犁开沟加方坑整地:开沟上口宽60 cm,深40 cm,方坑规格40 cm×40 cm×40 cm,适用于有灌溉条件,地势较平整的经济林造林地。

5 造林时间

山杏造林有春季和秋季造林。春季造林的最佳时间是4 月中旬至4 月下旬,其成活率在80%以上。山杏也可秋季造林。时间一般在10 月以后,苗木落叶完全停止生长时进行。但由于北方冬季寒冷,气候干燥,秋栽容易抽条,根系易风干失水,成活率较春季造林低,因此,秋季造林必须深埋、灌水、踏实。

6 造林技术

平原地区采用长方形栽植。近年来,杏粮兼作栽植也成为一种栽培方式。山区多采用等高栽植。山杏的栽植密度有很多种,目前带状栽植的株行距为(0.5~1.0)m×(1.5~3)m,333~1 333 株/667 m2;杏粮兼作株行距为(2~4)m×(10~15)m,10~30 株/667 m2。具体栽植方式:1)挖穴:按栽植规划图,测量出山杏的栽植点。平原地区土层比较深厚,栽植穴一般大小为60 cm×60 cm×60 cm;山区土层较薄,一般先沿定植行开沟,回填表土,以增加土层厚度,沟的宽度和深度为150 cm×80 cm,以利于后期的土壤改良。开沟填土后的定植行放水沉实,再按规划挖穴。2)苗木准备:苗木栽植前必须进行苗木检查,剔除死苗、畸形苗、弱苗、根系机械损伤严重和根系过少且短的苗木。定植前进行修根处理,促发新根。远途运输的苗木,根系失水较多,栽前用水浸泡根系,待根系和枝条吸足水后,进行栽植。3)定植:将苗放入穴中央,培土1/3 时提苗,使其根朝下,注意接口需略高出地面,将土踏实,再培土与地面相平,踏实。

7 栽植后的管理

7.1 作畦灌水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沿定植行作畦,及时灌水。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在树干周围0.5 m处围成内低外高的树盘,人工灌水后,将树干周围培成一个小土埂。

7.2 定干 春季定植后即可定干,生产中定干高度一般为50 cm 左右。

7.3 补植 定植后调查成活率,并及时补苗。

7.4 套袋 春季食叶害虫多的地方,植苗后用塑料袋将苗干套上,下部扎紧,防止水分散失和虫害发生。

8 提高坐果率措施

8.1 加强栽培管理

8.1.1 土壤管理 1)土壤深翻:土层较薄的山地,实施深翻扩穴,增加土层厚度可明显提高山杏的生长量和产量。扩穴挖树盘覆盖杂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2)行间管理:山杏幼树树冠较小,可在山杏林间合理间作,如间作大豆、花生、豆科牧草等。种植间作作物后,应加强树盘的肥水管理。同时,间作物应轮作,成年山杏林,可减少或取消间作。

8.1.2 施肥 山杏施肥以秋施为主。北方地区一般在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施肥位置一般在树冠垂直投影下,秋施肥沟应深一些,为40 cm 左右,春夏季追肥可浅些,为20 cm 左右。土层较薄的地区可结合秋季深翻扩穴施肥。生长前期多施氮肥,后期增施磷钾肥。

8.1.3 灌水 山杏抗旱能力强,但对水分反应也很敏感。土层较薄的土壤及沙质土壤的灌水数量相对较多,采用扩穴挖树盘,覆盖有机物或农膜的山杏林,可以减少灌水次数。

8.2 提高坐果率 1)花期喷硼砂、尿素: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喷布0.2%尿素、0.2%硼砂或二者混合喷洒。花期遇0 ℃以下低温时不宜喷洒。2)花期放蜂:放蜂为15~30 箱/hm2。放蜂前和放蜂期停止喷药。

9 整形修剪

9.1 整形修剪主要树形 1)自然圆头形:有中心干,主干高20~40 cm,全树有5~7 个主枝,均匀错落分布在中心干上,基角50°左右,每主枝上有2~3 个侧枝,树高150~250 cm。2)自然开心形:主干高20~40 cm,无中心干,有5~7 个主枝均匀分布呈开心形,主枝水平夹角为90°~120°,主枝基角50°~60°,每主枝上选留2~3 个侧枝,树高100~200 cm。

9.2 整形修剪方法

9.2.1 冬季修剪 幼树整形:在30~50 cm 处定干,剪口下有5~8 个饱满芽,根据选用的树体结构,逐年选留各层主枝和侧枝,主、侧枝以外的枝条作辅养枝处理。幼树的任务是扩冠,应以短截为主。成形后的幼树,采取短截或长放的方法,逐年培养枝组。

结果树的修剪:可归纳为“一疏,二缩,三短截”。“一疏”指疏去交叉枝、细弱枝和干枯枝。“二缩”指回缩先端衰弱、后部光秃的多年生大枝。“三短截”指短截树膛内萌发的新枝,短截长度掌握在1/3~1/2,形成新的结果枝组。

9.2.2 夏季修剪 主要方法是开张骨干枝角度、疏除过密枝、新梢摘心、调整枝组方位等。

10 预防霜害

10.1 熏烟法 在平地,山杏开花期和幼果期,天气预报有霜冻或已经下雨,做好熏烟准备。当开花期气温降到-1.5 ℃、幼果期气温降到-0.6 ℃,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时,则点燃烟雾剂。每667 m2堆放10 个烟堆熏烟,坡地山杏熏烟须在风力小于3 级时进行,需清除2 m 以内可燃物,并注意防范火灾。

10.2 灌水法 对于大风降温带来的寒潮侵袭,以灌水防冻效果最好。灌水不仅降低地面辐射,而且补充水分,增加空气湿度,提高露点温度,降低冻害效果,同时灌水可以推迟花期3~4 d,有利于避开霜冻。

还有一些现代防霜方法,但都需要有一定的设备,而且需要消耗能源为动力,如各种增温器、吹风机、叶面保温剂和喷水、喷雾、防霜装置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试用。

10.3 树体涂白 冬季用石灰乳涂白,既可消灭越冬病虫害,还可反射太阳光,降低树干温度,从而延迟开花,避免晚霜危害。

猜你喜欢
山杏林带杏林
山杏苗繁殖技术
山杏种子的冬藏处理
山杏容器苗装杯技术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杏林组曲·蜀医经
杏林组曲·天使赞
杏林组曲·学子赋
杏林组曲·寻原曲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