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者虐待倾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01-01 05:22郑慧玲刘彩霞
护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认知障碍量表

郑慧玲,刘彩霞

1.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 310000;2.浙江医院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面临的挑战[1],全球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到2030 年,预计将占全球人口的1/6;到21 世纪中叶,将占到总人口的20%[2]。我国在2000 年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后,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2021 年5 月11 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65 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1.91 亿人,占总人口的13.5%[3]。老年人是认知障碍的高发群体,且认知障碍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增长[4];同时,认知障碍老年人也是虐待的高风险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受到虐待的风险更高[5]。老年人照护者会因为各方面原因产生虐待倾向,而照护者虐待可能导致老年人严重的身体伤害和长期的心理创伤[6]。现就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者虐待倾向评估工具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了解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者虐待倾向相关问题,为日后开展相关研究和照护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相关概念

1.1 虐待及虐待倾向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及文化差异,人们对老年人虐待内涵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差异。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将老年人虐待界定为在任何关系中发生的1 次或重复的行为,或缺乏适当的行为,对老年人造成伤害或痛苦的行为,包括身体虐待、心理虐待、情感虐待、财产虐待、物质虐待、遗弃及忽视[7]。程建超等[8]对虐待的概念属性进行分析,包括身体虐待、精神虐待、经济虐待、性虐待、疏于照料、自我忽视、社会虐待等。虐待倾向是指照护者意欲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且可能影响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意念[9],而虐待倾向可能会导致虐待行为的发生。

1.2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执行力、计算力、推理和定向力等)1 项或多项能力受损,从而导致大脑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的情况[10]。根据认知损害的程度以及所处病程的不同,认知障碍包括主观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dementia)阶段认知障碍[4],轻度认知智障向痴呆的平均年转化率为10%~15%,大约有50%的轻度认知障碍会在5 年内进展到痴呆阶段[11]。认知障碍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 评估工具

评估照护者虐待倾向的工具包括:照顾者虐待评估量表(CASE)和虐待筛查指标(IOA)量表[12],老年人虐待筛查(H-S/EAST)量表[13],老年人虐待怀疑指标(EASI)量表[14],以及老年人虐待简要筛查(BASE)量表和脆弱性虐待筛查(VASS)量表、老年人心理虐待(CPEABS)量表和(OAPAM)量表[15]等。有学者将照顾者虐待评估表(CASE)翻译并增加了1 个开放性问题,形成了中文版CASE 量表[16]。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等差异,不同国家对老年人虐待的理解也有不同,我国需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虐待评估量表。老年人虐待评估量表能早期识别虐待老年人风险和照护者的虐待倾向,可以为早期干预虐待老年人的行为提供依据,早发现,早预防,从而减少老年人虐待情况。

3 照护者虐待倾向的影响因素

3.1 照护者相关因素

3.1.1 照护者的人格特质 照护者的人格特质与照护者的虐待倾向具有密切联系。人格特质在人的思维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照护者越有亲和力,具有更强的同理心,其虐待的倾向也越小[17]。根据不同的人格特质,拥有责任心的照护者有更强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愿意帮助他人,并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18]。可以运用相关知识来了解照护者的人格特质,了解不同的人如何处理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照护者,改变照护者对认知障碍病人的态度,并帮助他们意识到潜在的虐待风险。

3.1.2 照护者性别 研究显示,照护者的性别可能会影响照护者的虐待倾向。若照护者为男性,则更易对认知障碍老年人产生施虐行为[19];相反,女性照护者对老年人更有耐心,虐待行为的发生率也较低[20];而另一项研究报告,女性照护者对老年病人进行语言攻击和口头虐待的概率高于男性照护者[21]。照护者性别差异对照护者虐待倾向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1.3 照护者受教育程度 照护者的受教育程度也与照护者的虐待倾向密切相关。照护者接受的教育程度越低,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认识不足及误解,越容易发生虐待的风险[18];这些照护者在遇到困难和面对压力事件时,往往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22],因而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处理老年人发生的情况,则会导致虐待倾向的产生。当照护者具备较高的教育程度时,发生老年人虐待的风险较低[23]。

3.1.4 照护者身体心理状况 照护者自身的状况也会影响其虐待倾向。照护者照顾时间越长,疲劳程度越高;照护者虐待倾向与照护者疲劳程度、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呈正相关[24]。同时,照护者的心理健康是其虐待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研究表明,情绪负担与虐待得分的相关性最高[25],说明情绪是影响虐待风险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照护者抑郁症状也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老年人面临虐待的风险。相反,照护者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对老年人的虐待倾向越小,心理弹性对照护者人群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有利于照护者应对各种压力[26]。

3.1.5 照护者负担 照护者负担与照护者虐待倾向相互联系。Kishimoto 等[19]研究表明,照护者负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照护者负担的高低显著影响虐待倾向和行为的发生;照护者照顾负担越重,产生虐待倾向、虐待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可能性就越大;照护者生理性负担、时间依赖性负担、情感性负担、社交性负担、发展受限性负担与虐待倾向之间都存在相关性[27]。当照护者在照顾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经济负担时,虐待的倾向也会增加[25]。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照护者的协助,老年人的精神行为症状会加重照护者的负担,增加照护者的虐待倾向。

3.1.6 照护者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人能够从社会各方面获得的帮助,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28]。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益于照护者的身心健康;反之,照护者没有得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其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虐待倾向更大,支持不足可能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29]。同时,照护者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等都对照护者的虐待倾向产生影响[30]。对照护者进行心理干预,并给予社会支持,能够减少虐待的发生,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与生存质量。

3.2 认知障碍老年人相关因素

3.2.1 老年人个人特征 老年人的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结构、收入状况等。有研究认为,女性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虐待[31],但是也有研究显示受虐风险老年男性高于老年女性[32],这可能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实情况有关,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探索。照护者虐待倾向和老年人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更加需要他人的照护,照护者压力增大更容易产生虐待倾向[33]。同时,老年人文化程度增高,可能享有更多的福利政策,对他人依赖减少,照护者虐待倾向也降低[26]。

3.2.2 老年人身体心理状况 老年人自身的情况也会影响照护者的虐待倾向。随着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降低,其遭受虐待的风险增高[31]。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当照护者被老年人精神行为症状影响,会使照护者产生巨大负担,其虐待的倾向会增加[34]。Sen 等[35]的描述性和横断面研究对老年人的虐待和抑郁情况进行了评估,调查显示,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更容易面临虐待的风险。同时,经历过虐待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也很高。在照顾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2.3 老年人社会支持 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也与其照护者的虐待倾向相联系。老年人得到的社会支持减少,情感更加脆弱,情绪也较易受到影响,社会关系越差,其照护者的虐待倾向也越大[36];相反,老年人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照护者得到多方面的监督的同时,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也得到满足,幸福感也不断增加。提示需要加强对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社会关系的关注,增强老年人的家属支持以及社会支持。

4 小结

通过综述发现,影响照护者虐待倾向的因素是复杂的,需要使用各种适合的评估工具,但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有差异,需要研制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虐待相关评估量表,以便及时发现照护者的虐待倾向。同时,照护者的虐待倾向与老年人、照护者、社会环境因素等特征有关,国内外关于虐待倾向的研究大多基于现况调查,不能得出因果关系,今后的研究需要确定相关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并将其纳入战略预防方法。及早发现照护者的虐待倾向,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减少认知障碍老年人虐待的发生,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使认知障碍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认知障碍量表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