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阻滞麻醉方式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研究

2022-01-01 07:58庄学峰东港市中医院麻醉科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椎旁臂丛锁骨

庄学峰(东港市中医院麻醉科,辽宁 东港 118300)

锁骨骨折在青少年及成年人中的发生率为29-64/10万,在成年全部骨折中,锁骨骨折的比例大概可占到2%-5%[1]。相对而言,锁骨骨折在30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多见[2]。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锁骨骨折的主要方法,既往有研究表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比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更有优势[3]。为此,本研究特选取88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验证该结论,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2019年6月88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及精神疾病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3.02±12.36)岁;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4.18±9.22)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观察组接受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前半小时肌注 阿 托 品0.5mg、苯巴比妥钠100mg。患者头屈曲坐位,在 T 1 横突平面正中旁大约3cm处进行穿刺,至胸椎椎旁间隙,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表示穿刺成功,然后注入1% 利多卡因与 0.2% 罗哌卡因的混合液10ml,完成椎旁神经阻滞。患者改仰卧位,头偏向健侧,与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点后缘处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药液6ml,完成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以前、中斜角肌肌间沟顶点、内后作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注入药液15ml,完成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然后按观察组方法完成颈浅丛神经阻滞。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以下项目。(1)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的心率及无创血压。(2)手术麻醉效果:神经阻滞范围、深度满意,疼痛评分0分为优;神经阻滞范围、深度较不满意,疼痛评分1-3分,需加芬太尼等少量辅助药物为良;神经阻滞范围、深度十分不满意,疼痛评分3分以上,需加芬太尼等较大量辅助药物为差。(3)并发症。

5 结果

5.1 2组不同时间点心率及无创血压比较: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率为(75.40±6.72)次/min,血压为(125.74±5.61)mmHg;切皮时的心率为(72.50±9.15)次/min,血压为(121.42±7.83)mmHg;骨折复位时的心率为(71.66±8.79)次/min,血压为(117.04±6.93)mmHg。对照组麻醉前的心率为(76.31±7.06)次/min,血压为(125.18±7.92)mmHg;切皮时的心率为(73.19±7.63)次/min,血压为(120.62±8.44)mmHg;骨折复位时的心率为(71.15±7.60)次/min,血压为(115.26±7.29)mmHg。2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及无创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手术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优27例(73.0%),良7例(18.9%),差3例(8.1%),优良率为91.9%;对照组优22例(59.5%),良9例(24.3%),差6例(16.2%),优良率为83.8%;2组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发生6例霍纳综合征,发生率为16.2%;对照组发生1例膈神经阻滞,3例麻醉药物的毒性反应,发生率为10.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单纯颈丛神经阻滞或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常常会出现阻滞不全的情况。因为锁骨是由颈丛神经与臂丛神经共同支配,其中颈丛神经中的C3-C4神经根支配着锁骨皮肤表面,而臂丛神经中的C5-C6神经根支配着锁骨深层部位。因此,颈丛神经与臂丛神经均阻滞才能彻底保证患者术中无痛,阻滞效果好,术中可有效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4-5],不过这种麻醉方法定位比较困难,需反复穿刺,同时还可能引起喉返神经阻滞与膈神经阻滞等。因此,也有很多手术采取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这种麻醉方法的优点是不仅阻滞效果好,而且椎旁神经阻滞大大简化的操作难度。因为椎旁间隙有延续性,所以仅需在一个节段内注入局麻药就能够对多个节段进行阻滞,避免了反复穿刺[6]。以 T1横突作为定位点,就能够使 C4-C8多个节段阻滞[7]。既往研究比较了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效果,结果显示后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佳。2组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的心率及无创血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麻醉的优良率为91.9%,对照组为83.8%,亦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主要是霍纳综合征,不过均无需特殊处理,之后可自行消失,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2种阻滞麻醉方式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而考虑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操作更为简易,所以可作为优选。

猜你喜欢
椎旁臂丛锁骨
肌骨超声评估支具干预对Rigo E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全麻复合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VAS评分的影响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