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重点及方法思考

2022-01-01 08:38刘婷柳顺莲
区域治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园区规划

刘婷,柳顺莲

1.汉中市环境工程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西安君润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并对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合理性及环境效益进行论证,进而提出兼具针对性、可操作性、可行性的优化调整建议,提出明确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建议,提出规划区层面的分区管控要求,以此作为规划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开展环境管理依据。首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在规划方案编制的早期阶段介入,最好在规划选址阶段介入,进行规划选址合理性的初步论证,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与规划编制单位及实施单位全程互动,不断优化规划方案,提高环境合理性。其次,评价工作应突出不同类型、不同层级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充分衔接区域“三线一单”成果,分类指导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的布局及生态环境准入要求。最后通过情景分析、类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客观分析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根据规划特点、规划所在区域的环境问题、制约因素、规划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提出明确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笔者认为,规划环评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是规划分析是否全面、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否合理、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是否合理可行。

规划分析包括规划概述和规划协调性分析。其中规划概述应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论述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内容,如规划的布局、主导产业、土地利用规划、给水及排水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等,笔者认为其他如电信、环卫、综合防灾等规划内容可适当简化。矿产资源规划应重点论述总体布局、准入要求、空间管控要求等,工业园区规划概述的重点是规划布局、主导产业规划、环保基础设施规划等内容,旅游景区规划应重点介绍旅游资源分布、旅游设施布局及各项基础设施情况。规划方案的协调性分析的重点是筛选出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等,如涉及危废处置项目的园区,应重点关注其选址合理性,重点筛选水、大气、固废、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地方性法规政策等关于选址的相关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利用、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其主要环境影响为生态环境破坏、粉尘污染、矿井水排放、矿山开采时废石堆放对地下水土壤等的影响,应重点分析规划方案与国家及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废及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及地方生态功能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水土保护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规划规模、结构、布局等规划内容与上一级矿产资源开发相关规划、区域“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分析规划方案与同层位规划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矛盾,在此过程中总结出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初步优化调整建议。规划分析常见方法包括核查表、专家咨询法、叠图分析法、矩阵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以工业园区为例,规划分析可采用核查表法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划相关要求与规划方案相关内容列表一一对应,可直观看出规划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将园区范围与土地利用规划图、生态功能区划图、“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图进行叠图分析,分析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是否相符。此外,可采用专家咨询法,征求相关专家关于规划方案是否合理,规划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规划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据此进一步完善规划分析相关内容。以陕南地区工业园区A为例,其主导产业是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纺织业等,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规划分析,识别出规划的主导产业中纺织业不符合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规划排水方案将尾水排入Ⅱ类水体不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II类水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的要求,规划的给水方案无法满足规划用水需求等问题,立即将上述问题反馈给规划编制单位及规划实施单位,并提出了初步调整建议。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规划环评影响评价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其目的是通过识别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的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同时结合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从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防控、环境管理六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识别应从对资源、生态类、污染类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根据规划的产业类型,查阅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污染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等,识别出主导产业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环节等,并判断环境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如工业园区A规划环评环境影响识别过程主要采用了核查表、类比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其主导产业为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且规划区南侧紧临Ⅱ类水体,应重点分析园区的水处理方式及废水最终去向。结合识别出的资源制约因素(现状水厂无法满足园区用水需求)、生态环境制约因素(水质保护要求高)等,从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污染排放、生态保护、风险防控、环境管控六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要求易于统计、比较和量化,指标值可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9)相关要求、参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274-2015)及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标准来确定。以工业园区A为例,园区的特点是规划面积小、采用天然气、主导产业简单,环评过程详细调查了同一区域规模相当、主导产业相似的同类园区的排污情况,识别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大气污染污染环节包括天然气燃烧废气、制药工艺废气、药渣及污水处理站恶臭等,主要废水污染环节主要有原料清洗废水、设备及地面冲洗废水、喷淋废水、冷却水及生活污水,主要固体废物包括废有机溶剂、实验废液、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及药渣、收尘灰、废包装材料等一般工业固废,主要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途径为企业危废暂存间、危险化学品库、园区污水处理站发生泄漏后对地下水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从环境合理性论证及环境效益论证两方面进行,从规划的目标、规模、定位、建设时序、布局、用地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证,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应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有效性。规划方案的环境效益论证主要是分析规划实施在维护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人居安全、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实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对规划方案综合论证不够全面的情况较为常见,常见缺项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的环境效益论证及用地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论证。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应结合制约因素、现有环境问题对规划内容提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可行性的优化调整建议,以工业园区A为例,根据规划分析阶段识别出的给水方案不合理、排水方案不可行、规划的纺织业不符合当地水污染防治政策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调整建议。针对供水方案不可行的问题,与当地住建部门沟通后,了解到当地正在实施的水库工程供水范围包括规划区,对规划的供水方案进行了调整。针对排水方案不可行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园区在市政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且市政污水处理厂剩余处理容量较大,工业园区A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其废水产生量小,且与生活污水性质接近,建议园区废水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针对纺织业不符合当地水污染防治政策的问题,多次与园区沟通并征求生态环境部门的意见,建议园区纺织业以织造加工为主,不得发展缫丝、印染等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多次与规划实施单位及编制单位沟通,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行性,规划实施单位均予以采纳,最终完成的工业园区A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顺利通过技术审查,为园区招商引资、环境管理等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首先应根据规划的特点进行规划分析,对规划方案的缺陷及存在问题进行初步识别,然后调查规划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区域污染源情况、环保基础设施情况、资源能源情况,识别出规划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规划实施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而确定规划环评影响评价的重点,根据确定的评价重点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最终提出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及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相关链接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发展。

1.整体性是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对待环境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

2.区域性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殊。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园区规划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规划·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