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

2022-01-01 08:38宁夏理工学院杨晓彤
区域治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图书馆

宁夏理工学院 杨晓彤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资料存储中心,承担着文化传播、文化继承的重任,其内部资源丰富度、服务管理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来加强服务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而且对于促进师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概念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广义上指以我们所属学校的整体性办学理念、院校精神、学术风格、管理组织机构、文化活动、行为、环保体系建设以及文化气氛等作为主要代表。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理念和实践中进行了创新并逐步成熟而取得的结果。是学校全体师生达成共识与遵循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狭义上来讲,它指的是一个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其范畴主要包括了舆论氛围、文化娱乐、人际交往和校园环境等,校园文化的涉及范围十分广阔。它使用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情操及其思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于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模式也从传授知识到综合素质训练的转变。校园文化建设是增强高校硬实力的一种主要战略,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与综合国力的体现。

二、服务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一)进行文化知识传播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汇集了丰富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可以为师生学习、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帮助。高校为了培养综合性发展人才,除了利用课堂进行文化知识传播外,也需要借助图书馆这一载体来丰富课堂知识体系,让学生借助图书馆存储的海量资源,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延伸学习,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另外,高校图书馆的基础构成要素,便是存储的文献资源,其丰富度也将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吸引力,进而影响到文化传播进度。由此可见,多样性、历史连续性、现代元素丰富度较强的文献资源,可以全面支持校园文化传播,满足师生的发展要求。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基于以往的发展经验可以了解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馆藏结构都体现了大学的精神价值追求。在图书馆日常运营期间,高校借助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如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等),可以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高校也可以借助电子媒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和校园媒介(如宣传栏、校报等)向学生推送优质刊物,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优质社科读物的习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思想的稳定发展。

(三)顺利传递优质文化

在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其涉及到的功能分区包括报告厅、会议厅、多媒体教室、书籍阅览教室、学生自习室和技能培训中心等,不同功能分区承载了相应的文化推广活动,如展开文化讲座、进行读书交流、文化内容展览等,这也为优质文化传递奠定了良好的应用基础。例如,高校在某一些特定节日(如劳动节、端午节等)或纪念日(如建校日),可以在图书馆中的大厅、功能厅中举办相应的阅读活动,期间也会设置一些游戏,起到提升活动吸引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充分激发师生对于文化的求知欲望。

三、服务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进行服务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时,存在以下应用问题:(1)存储资源丰富度较低,部分高校图书馆对服务创新工作的重视度较低,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从而影响到存储资源更新速度。(2)馆内空间格局合理性较差,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图书馆功能性要求也在提高,但是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并没有作出过多改善,从而影响到布局内容的合规性。(3)在服务内容上,部分高校图书馆所配置的引导标识、基础设施相对较少,这也降低了师生使用图书馆时的综合感受,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进度。(4)部分高校校园在新技术手段的引入上,并没有制定技术引入计划,或者技术引入周期过长,这样也影响到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应用水平,限制文化阅读活动的推广。

四、服务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要点

(一)丰富图书馆存储资源

通过丰富图书馆存储资源,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文化推广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在具体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在丰富图书馆资源时,要对师生阅读需求、图书馆服务任务、学校特色等内容进行梳理,随后有层次地整理文献资源,了解目前缺失内容,提升资源丰富处理过程的针对性。第二,在存储资源补充过程中,要对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补充比例进行调整,使其可以保持一定的均衡性,以满足不同类型师生对知识资源的需求。第三,进行学科建设处理时,要对各学科内容进行均衡化处理,并且适当增加文史哲类经典文献存量,使其可以起到引导师生思想的作用。除此之外,高校之间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信息交互平台,搭建“数字图书馆”,从而进一步丰富存储资源,满足文化建设要求。

(二)改善图书馆空间格局

通过改善图书馆空间格局,能够提高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舒适性,满足不同类型师生对于文化资源的不同需求。在以往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会根据高校特色、高校定位来进行空间格局布置,环境洁净、环境优雅、大模块结构属于常见布局形式。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阅读者的思想观念、阅读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传统图书馆布局很难再满足其要求,这就需要对空间格局进行优化,更好地为师生提供阅读服务。例如,高校可以基于创客空间改造模式来优化图书馆内部格局,涉及内容包括创业模板、实训模板、路演结构、3D打印模式、数字阅读模板等,借此来提升师生阅读兴趣,满足空间服务要求[1]。并且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基于相关技术进行高校功能性拓展,从而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顺利实现图书馆创新功能。

(三)开展多类型人性化服务

通过开展多类型人性化服务,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吸引力,提高师生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在图书馆服务创新过程中,需要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图书馆创新过程,提升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例如,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布置讨论室、自习室、多功能展览厅、多媒体播放厅、自由阅读场所和活动场所等,并且要对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设计,要在功能区之间合理布设过渡区,以提升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协调性[2]。

(四)积极推广文化阅读活动

通过积极推广文化阅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引导师生开展阅读活动,实现文化传播和传承。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可以利用调研问卷的方式,对师生兴趣爱好进行初步了解,随后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来安排阅读活动,起到提升活动吸引力的作用[3]。例如,高校根据调研结果,可以举行情景类阅读活动,即将书本中描述的内容,以实际场景的形式进行展现,这样可以在提高学生对书本内容理解深度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过程的积极性。而且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应用优势,组建相应的文化阅读活动,如《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等著作都被翻拍成了电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看,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五)提升信息技术融入度

通过提升信息技术融入度,有利于图书馆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优势,来对阅读数据展开综合调查,基于数据整理结果来拟定应对措施,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平。而且在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也可以搭建图书馆线上阅读平台,帮助学生实现碎片化时间管理,提升时间利用效率[4]。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校园网、知乎等渠道,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推送,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六)做好图书馆人员管理

通过做好图书馆人员管理,可以为图书馆创新、文化建设活动的推进奠定基础。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养会映射到生活当中,常见表现形式包括工作态度、行为举止等,这些内容也会影响到师生感受,影响到师生对图书馆的忠诚度。基于此,在前期图书馆成员筛选过程中,需要优选综合素养水平较高的成员,而且在正式上岗前要对其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服务内容、问题处理方法、常规操作知识等,并且在培训工作结束后,要对其进行岗前测试,满足要求的成员可以颁发上岗证。另外,对成员要定期进行考核,以提高成员重视程度,确保图书馆服务质量[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丰富图书馆存储资源,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改善图书馆空间格局,能够提高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开展多类型人性化服务,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吸引力,积极推广文化阅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引导师生开展阅读活动,提升信息技术融入度,有利于图书馆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图书馆人员管理,可以为图书馆创新、文化建设活动的推进奠定基础。通过采取合理措施来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对于提升图书馆对师生吸引力、感染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图书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图书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去图书馆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