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2022-01-01 08:38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朱正红
区域治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师生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朱正红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社会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和渠道,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建设期间,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辅部门,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双高”学校建设、教学评价、督导评估等社会评价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一直被视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新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必须适应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在自身管理工作中有一定的创新,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才能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生课后学习的主战场。但从现在图书馆的管理现状来看,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从硬件上看,馆藏资源更新慢,二是从软件上看,管理模式和理念滞后,工作人员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缺乏有效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机制等。

(一)馆藏资源缺乏与陈旧

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不长,学校规模也比较小,目前还处在建设期。随着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职院校的馆藏资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图书馆采购的大批图书和资料又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书,图书资源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在教学评价、督导评估等社会评价中保证一定的馆藏数量,对许多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图书资料进行保存,没有及时对现有的图书资源进行更新。

(二)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都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在管理上仍然停留在“小而全”的格局上,没有建立起校内外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馆藏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在图书管理的服务模式上,很多图书管理员在对学生的服务过程中,还是以管理者自居,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为全校师生提供馆藏资源的服务部门,由于工作比较稳定,服务内容单一,部门人员进出少,造成管理上缺乏应有的竞争机制。馆员职称评定或者升职加薪都是论资排辈,不利于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馆员平时不注意学习新的现代图书管理知识,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跟不上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步伐,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所要求的应有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把图书馆当成安置“关系户”或学校分流人员的场所,对图书馆整体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图书馆要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图书馆管理者既要认识到目前所面对的困难;同时又能够全面实施管理创新的措施,使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得到整体的提升,从而不断满足学生对图书馆发展的更高期望。

二、管理创新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一)管理创新是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获取的内容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来源从传统媒体扩大到网络等新媒体。随着数字化、虚拟化图书馆的出现,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教师对信息的获取方式也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向数字化方向转变。而作为高职院校图书管理者,如何利用图书馆藏资源,更好地发挥信息存储与整理开发的资源优势,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面对挑战,只有通过自身的变革,通过管理创新才会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求得自己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保持其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随着网络的全面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从网络获取各种信息。高职院校的师生主要通过信息的获取来进行相关的学习和科研活动,这就要求师生得到的是最新的最权威的数据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易于保存、加工和查找,图书馆的馆藏形式应该实现载体多元化,服务开放化,资源共享化,图书馆自身的价值就是通过这种信息获取的高效服务体现。另一方面,面对全校师生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学校图书馆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来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因此,学校图书馆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才能够保持图书馆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举措

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图书馆管理创新过程也是一样的原理,就是要通过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图书馆藏资源的整合与创新,进一步提高学校图书馆与高校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

(一)加强图书管理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意识创新

要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高效服务和健康发展,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转变和管理方法创新是关键。一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克服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管理模式,实现不同高校图书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通过构建图书馆联盟平台,积极拓展校际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二是提升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质量,提高师生图书资料利用率,发挥馆藏资源应有的作用。三是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不断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二)加强图书管理激励机制与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健全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一是学校图书馆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工作人员的特性,匹配工作岗位,激发工作激情,整体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二是制订和完善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按照操作流程开展服务,确保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工作服务效率。三是实施奖惩措施,制订和完善图书馆工作的奖惩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师生服务态度好、专业技能强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争取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对图书管理事业都有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前提下,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也会整体提高。在新时代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会进一步显现出来。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备情报信息处理能力,有最新网络知识视野,与本校课程体系相匹配的专业素养,给师生提供针对性的网络导航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满足本校师生需求。二是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说,为工作人员构建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加强对人员管理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有效服务学校跨越式的发展需要。三是做好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按照学科馆员、专业馆员的标准培养和储备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管理组织创新,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时代挑战,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也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成功管理经验可以指导图书馆的建设,高校可以按照学习型图书馆的模式,创新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环境。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结合本校本馆实际,按照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确立共同愿景,完善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共享知识成果,构建勇于创新的学习型图书馆,才能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建设元年,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辅部门,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学校图书馆建设至关重要。管理创新是个系统工程,我们要以师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有效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促进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麻辣师生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