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22-01-01 09:19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畅
区域治理 2021年39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略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畅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基层领导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发挥着政治保障、秩序保障、资源保障、人才保障和文化保障的功能。

(一)加强党的领导,提供政治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层贯彻者和执行者,担负着服务、组织、领导农民的重要职责,是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农村一切工作开展和保持生命力、战斗力的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把党的政治领导摆在首位。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政治领导为主线,引领开展农村各项建设工作,同基层政府、基层自治组织共同发挥作用,把握农村工作方向、统揽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引领,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承担起乡村振兴的政治使命。由此可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工作中充当着“领头羊”的角色,基层中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党组织的领导。实施乡村振兴,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攻坚克难的基层党组织,这是乡村振兴开展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否组织严密,党员干部领导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否强化,能否担当起贯彻党的意志、执行党的决定的重任,是事关乡村振兴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牢牢树立党的威望,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群众的支持是成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

(二)维护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提供秩序保障

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工作,补齐乡村治理的短板,通过党建工作促进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效率化,从而维护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的重要制度安排,但在现实中,制度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村民的角度看,存在着政治参与意识落后、参与能力低下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存在着选举不公、治理能力低下、缺乏监督等问题。基层党组织通过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建设具有高度组织力、领导力、凝聚力的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吸引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理顺村党委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加强党委会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和教育,选举党员进入村民委员会,提升村民委员会的干部队伍素质,进而提高村民委员会的治理能力。因此,基层党建工作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维护和谐稳定社会环境这一制度优势的重要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完全实施提供坚实的秩序保障。

(三)整合凝聚乡村资源,提供资源保障

统筹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社会团体等多主体的联合行动,离不开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社会资源、人才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支持和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承担凝聚农村发展资源、汇集农村建设力量的主体责任,做好连接党的各项政策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在各级组织中承担领导核心责任,动员社会各界、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广大乡村,凝聚整合社会各界资源,致力于构建出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市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个大的乡村振兴格局。但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资源不足、资源分散、资源缺乏整合、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此外,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其他工作主体间权力碰撞、功能重叠、隔离的状况。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吸引和扩大资源、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优势,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基层组织力和执行力,提高吸引和整合各项各类资源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资源保障。

(四)优化党员干部队伍,提供人才保障

在这一场乡村振兴的战役中,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攻坚克难的基层党组织,将其打造成为群众谋福利、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积极性的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成员在加深对政府出台的关于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认识基础上,面对广大农村群众,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宣传,做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实施的桥头堡。此外,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执政的政治基础,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展监督,能够保证乡村振兴各项政策能够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制度顺利执行。目前,农民仍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成员,党组成员除担任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同时还从事农业生产。近年来,通过国家及各项政策的支持,虽然不断吸纳大学生村官加入基层队伍中,但是,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仍然有所欠缺,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仍然不高。专业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仍有待发展。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挑战,基层党组织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五)建设乡村文明新风,提供文化保障

社会意识指导社会实践,良好的乡村文明新风是实现乡村繁荣兴盛的重要文化保障。当前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态、党员的工作作风与工作面貌,反映了农村基层整体的政务工作环境和民风和状态,集中反映了基层农村的整体风气,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文化氛围紧密相连,集中反映了基层农村的整体风气。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灵活应对,能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要求

全面贯彻遵循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要求基层党组织全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一项有利于振兴乡村的重大举措,更是一项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能否实现的伟大历史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对国计民生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加全面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所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中,基层党组织是最为核心的力量,在农村各项任务实施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农村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发挥党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优势。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线工作人员,农村基层党组织拥有基层决策权,在农村各项工作的目标设定、规划制定以及具体执行等方面具有负责策划与指挥权。乡村振兴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任务。正是鉴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其堡垒基础牢不牢固,能否顶得住“枪林弹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为广大农民树立振兴乡村的坚定信念,成为农民群众的坚强后盾。

(二)乡村振兴的长期性要求基层党组织持久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从中国的国情看,2017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仍有5.7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其中有不少人是贫困人口。201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贫困发生率3.1%。解决这么多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和脱贫问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时间可能会持续30年—50年。在这么长的时期内,全面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各项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这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的磨砺。此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基层党员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和优化,不要形成一劳永逸的工作意识。

(三)乡村振兴的复杂性要求基层党组织提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能力

中国农村由于其特殊性,普遍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不足、农民文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农民农业收入较低,导致年轻劳动力留存意愿低,年轻和优质劳动力外流,留守人口老龄化、低龄化、空心化问题明显,优质劳动力和生产力匮乏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之,城乡之间缺乏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乡村在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社会治理、教育发展、文明建设、生态发展等方面亟需加强,这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使得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难以展开。

从农村工作的特点看,农村工作内容众多,包罗万象。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党的建设、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村低保、五保、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矛盾纠纷调处、防讯抗旱、森林防火、动物防疫、征兵等。此外,农村的关系纷繁复杂。对上,要完成上级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对下,要服务农民群众,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利益。此外,农村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纠缠不清,也加大了农村工作的难度。特别是涉及农村的房屋和土地等利益时更是敏感,需要正确处理和兼顾好各个方面的利益。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要从思想上重视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在发展农业生产等工作中的领导,必须依靠党组织来乡村振兴的一切方针和政策,杜绝任何忽略和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的行为和做法,调动一切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长效发展。首先要抓住村党支部书记“一把手”这个关键,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农村工作的“领头羊”,要特别注重提高政治能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形成“头雁”效应,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强化党性修养,带头学、带头做,切实带好农村基层干部班子,管好农村党员。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动员团结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

创新组织设置方式,丰富基层党组织活动。当前农村党员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流动党员人数很多,但很多地方还是严格按照行政区划分设置党组织,难以适应新时代流动党员发展需要。这要求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进行创新。此外,还存在基层党组织活动僵化、形式化的问题。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地区活动的主体,确保农村地区党员人才数量充足、素质全面、储备充分是我们的党在基层党建中一项具有长期性、重要性的工作。因此,要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是党在农村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建设一支具有高度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村级干部队伍,是提高党在农村的组织效率和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根本之策。首先,要抓好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些经济常识、实用科学技术、法律法规知识等。其次,要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定期召开流动党员思想汇报会,对思想松懈的党员进行再教育和清理,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三)全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在农村干部中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建强建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关乎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农村干部来自农民,与农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定期召开农民群众恳谈会。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党组织召集农民定期召开群众恳谈会,了解群众动向,熟悉农民发展需求和期望,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建立以群众为主体的干部评议制度。让农民参与党员干部评价和晋升活动,深入了解群众对干部的要求和意见,将农民意见作为干部评价和考核的首要根据,发展人民满意的干部。提高干部服务意识,强化对农民服务理念。引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抵制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定期开展农民群众民主评议党员干部会,对长期脱离群众、工作消极怠慢的党员进行严厉的批评并勒令改正,对群众满意的干部进行评优和物质奖励,激发干部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

首先,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加强激励制度建设,激发农村党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服务效率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和干部激励机制,改善创新晋升机制,加大物质激励,提升村干部自身素质。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评比表彰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内部竞争,嘉奖优秀党员干部,对落后党员给予批评并责令限时改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弘扬积极向上的党内风气。

其次,完善基层党员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在农村成立以村支部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绩效考核管理领导小组,确保工作扎实开展。制定相应绩效考核标准和细则要立足党组织工作的实际,标准制定要合理,在实际执行中易于操作。将党员干部的物质薪酬和晋升选拔与工作业绩挂钩。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绩效考核管理领导小组中成立督查小组,制定绩效考核督查制度,以召开现场会、定期汇报等多种形式,对考核情况进行实时督促指导,确保绩效考核工作有序进行。把绩效考核过程中成绩显著、表现突出的基层党员优先列为表彰对象。对绩效落后党员和绩效考核过程中走过场的党员给予批评并责令限时改正。制定并严格实施民主决策、监督程序,进一步规范支部与村委工作,使党组织内部和农村事务处理过程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形成民主、科学、合理的工作格局。

(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突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道路和方法,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基层党建工作,还是基层党组在农村开展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其开展都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够更好地团结和鼓舞广大农民群众,为促进农村发展共同助力。明晰农村各项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一条符合农村实际和群众利益的发展路径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党员干部要熟悉所在农村的资源情况和特点,走符合农村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此外,还要以农民的利益为主,着重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不忘初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四、结语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好地引导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本文研究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出发,认为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基层党组织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秩序、资源、人才、文化保障。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全面性、持久性和有效性。基于这些问题和挑战,笔者提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几项对策,有效地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更好地应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挑战,引领农村政治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清华党组织公开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