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背景、意义与行动路径

2022-01-01 11:44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陈玉欢赵永锋
广东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院校

文/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陈玉欢 赵永锋 李 兵 戴 浩

一、数字经济赋能职业教育的背景

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并加快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了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9.8%。年均增速高达15.9%,显著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速,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随着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教育数字化进入加速发展期。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可见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教育行业,尤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职业教育需要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数字经济赋能职业教育,使其发展具有适应性。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建设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重大意义

自2019年教育部开展首批19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以来,我国高职进入了“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遴选300所左右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由国家示范引领有序延伸至面向各区域产业,引导各地构建以国家“双高计划”院校为引领,区域内高职院校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以区域“双高计划”建设为载体,在“因地制宜”利用各要素赋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区域高质量发展匹配度高的数字人才、充分凝练自身办学优势与特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更精准地服务本地产业集群与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因地制宜”利用各要素

区域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应支撑区域特色产业与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需坚持紧跟技术、服务产业、融入地方,以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各地域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方向的差异带来区域行业产业在政策环境、上下游供应现状、企业类别、技术侧重及人才结构等各要素的差别。

各高职院校宜根据区域行业产业各因素特点,寻求与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产业学院、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等,推进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研、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等领域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推广、转化和服务,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运作方式健全、多元主体合作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二)培养匹配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数字人才”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在不同省份发展规模相差较大,不同省份在5G基建、“东数西算”、数字车间、智能制造、“上云上平台”等数字经济发展内容上定位不同、侧重有异。

张琳[1]、蔡绍洪[2]等学者使用熵权法所得权重、ESDA、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区域数字经济的众多影响因素,发现:人力资本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数字人才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发达的京冀津、珠三解、长三角区域影响权重愈加彰显,尤其是具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应用技术的数字人才,与内地对数字经济基建型人才需求有所不同。

鉴于此,区域“双高”建设院校在专业集群组建及其与产业集群的对接不尽相同,数字人才培养方向也应与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相匹配,数字化专业师资队伍的打造也应有所侧重。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职业培训等加大社会服务力度与广度,构建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纵向贯通的终身教育平台,多途径培养匹配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数字人才”。

(三)凝练办学特色与优势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优化选择、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建设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职院校应以区域“双高”建设为契机,根据自身办学主体、基础与定位,加强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凝练,构建适合自身“校情”的高效能治理体系,打造面向行业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校园文化凝聚力。

现有研究方向中,将数字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区域“双高”建设实践探索、自身特色凝练,纳入同一框架中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或专业转型等某一方面进行。王昕等[3]围绕数字经济下新商科专业群建设展开研究,在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团队等关键领域落实改革举措,探索了高职院校传统财经商贸类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变革范式;徐孙权等[4]探索了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对策;杨欣斌[5]从多个维度提出了适应区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的专业转型实践方案。

以上研究成果为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与区域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之间的关系及行动路径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精准培育对接 “云网融合”产业链的数字人才,服务广东省信息通信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为案例,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凝练自身特色、推进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并探索建设行动路径。

三、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广邮实践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信息通信行业,做强做优学历教育,做强做大职业培训,通过提升“八维度”的建设举措,打造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为信息通信行业培养数字化人才,探索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广邮实践。

(一)调整发展规划,提升定位精准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云网融合成为信息通信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急需培养一批数字化高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以“培养通信英才、提升客户价值、服务终身教育”为使命,紧密围绕信息通信行业转型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统筹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将学校建设目标确定为“服务广东信息通信行业转型发展,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实现学校办学特色优势、行业发展人才需求、学校发展方向三者的有机统一,学校办学定位与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精准对接。同时,学校制定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指标量化的规划和建设方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工作责任体系,确保任务有落实、目标能实现。

(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治理有效度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实行校企一体化办学,将企业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学校创新管理,内部构建学历口、培训口、支撑口三大板块,建立动态岗位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与分配体系、风险管控体系、质量管理体系、预算与财务管理体系、荣誉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等,按教育规律办学、按企业化运营,做强做优学历教育,做强做大职业培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驱双轨”运作,以价值创造为引领,形成较强的自我“造血功能”,建成治理完善、运行高效、活力强劲、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校在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合”文化。其包含六大子文化系统:一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融合”;二是构建市场导向、校企一体化的机制体制,实现政府管理、企业办学的“机制统合”;三是平台共建、人才共育,实现成果共享、合作共赢的“资源整合”;四是合纵连横、组织顺畅,实现运转通达、质量精益的“管控顺合”;五是广纳人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聚合”;六是营造勇担责任、师生同乐、校园美丽、和谐向上的“物我和合”。 “合”文化统一人才培养的理念,打破组织边界和资源限制,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引领全体教职员工全力以赴实现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

(三)重构专业集群,提升专业群契合度

学校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为依据,紧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以群立校、群院协同、差异发展、强化保障”为原则,建立数字化专业集群化发展体系,坚持产教融合,紧跟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专业(群)建设规划,精准分析产业需求与学校专业供给,优化学校专业布局结构,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专业群的契合度。

学校重点对接广东信息通信行业产业链中下游的云网基础设施建设、云网平台运营与管理、云网软件应用与开发、云网运营与服务等四个产业链,与广东电信、华为等通信运营、服务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着力打造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三大高水平专业群,开设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15个专业,分别面向云网规划建设、云网运营、产数研发、数字业务营销等岗位,培养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师、云计算开发与运维师、数字运营管理师等数字化人才。

学校以“专业集群底层互通、中层分立、高层互选” 的原则构建“数字化底座课程+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数字化底座课程”是数字化相关的基础课程集,要求所有专业必须学习,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具备数字化基础素养与技能。

(四)强化引培结合,提升师资专业度

学校以“数领未来强师工程”统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混编、跨界融合、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教师培养定位为“五双”,一是学历教育课堂与企业培训课堂“授课双讲台”,二是校内培训部门轮岗与校外企业实践的“实践双场所”,三是企业工作经验与职称职业资格的“工作双资历”,四是自有师资与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来源双渠道”,五是学历教育评价及企业培训评价的“评价双维度”。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有三个方面。一是优化制度体系,激发队伍活力,具体做法包括优化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改革以工作绩效、教学成果、教学评价、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企业实践等为主要指标的教师评价制度,健全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分配办法和收入分配动态调整机制。二是通过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实施双岗双薪、短期聘用、项目聘用等灵活方式,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企业专家、杰出校友等担任客座教授、产业导师、实践导师。三是分类开展教师培训,实施 “培英”计划,培养专业能力强、教科研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实施教学名师“培菁”计划,培养教学能力突出、成果实绩显著的骨干教师;实施青年教师“培苗”计划,通过导师辅导制,引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一批勇于创新、热爱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

(五)创新合作模式,提升校企融合度

学校牵头成立广东通信职教集团,按照“运行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有质量、社会服务有特色”的标准,贯彻“专业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思路,建立健全集团运行机制,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汇聚区域内200余家信息通信企业、职业院校,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校企协同育人,大规模实施面向信息通信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将广东通信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成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发挥央企办学模式的优势,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中国电信新业务技术支撑人才(云网融合专业)实训基地、中国电信天翼物联人才实训培养基地、华为ICT学院、中兴通讯产业学院、深圳电信产业学院、海格通信产业学院、电子五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推进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研、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为企业定制培养数字化人才,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

(六)对接高端资源,提升平台支撑度

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4所“双一流”高校和香港中文大学等港澳台高校深度合作,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开展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力提升等专题研修班,为省内地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级人才近7000人,其中信息通信行业的高层次数字化经营管理人才占比超过70%,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在合作过程中,学校整合内外部专家队伍、领军人才,建立了超过5000人的师资库,涵括管理、经济、教育、工学等学科、专业(群),其中数字化经营管理类高端师资占比达到30%,为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学校打造数字化技术开发与运营团队,配备了良好的数字化教学条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培训平台,是广东干部培训网络学院、广东农村电商网络学院运营单位,长期为全省60多万干部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治理、教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积累了等级高、规模大、专业强的线上运营经验。通过强化数字化技术开发与运营,培养了一批数字化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开发和运营队伍,助力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学校与通信企业研究院合作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推广、转化和服务,引导专任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聚焦信息通信行业发展需求,共同研发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教育等数字化产品,实现应用技术研究与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以技术创新反哺教学和专业群建设,实现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双驱双通,校企双元育人。

(七)打造培训体系,提升育训结合度

学校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师资队伍、校企合作,通过开发面向信息通信企业的数字化运营管理、设计研发、技术应用、营销服务等培训课程,整合行业认证、职业资格认证、企业认证、岗位认证等数字化领域的认证项目,提升数字化领域的咨询服务能力,形成了“培训服务+认证服务+咨询服务”的数字化培训产品体系,具备为信息通信企业提供一体化培训服务的强大能力。

学校建设智慧培训平台,包括培训学习平台和培训项目管理平台。培训学习平台主要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考试、学习社群运营、学习数据分析等功能,依托学校强大的培训课程库,可以为行业企业定制个性化的在线培训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项目,满足行业企业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培训项目管理平台是学校培训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以培训项目作为业务对象,将“培训需求调研-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数字化,实现了培训项目全景全要素的数据实时采集和连接,促进培训管理模式的创新。

通过建设数字化培训产品体系、智慧培训平台,学校持续提升培训服务能力,成为信息通信企业首选的培训合作伙伴,每年培训数字化人才达20万人次以上,入选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在理念、组织、师资、课程、教法、资源等六个方面的融通,成为高职院校育训结合的标杆示范。

(八)完善育人体系,提升学生满意度

学校以“培养信通英才、提升客户价值、服务终身教育”为育人使命,构建“五好定位+五强能力+五优素质”的5A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做父母的好儿女,做老师的好学生,做同学的好朋友,做自己的好自我”,培养学生思政政治、文明修养、学习态度、组织纪律、身心健康等“五强”素质,提升学生专业技术、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学习研究、文体活动等“五强”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时代“数字化 +”高技术技能5A人才(勤勉敬业Assiduous、积极进取Aggressive、适应性强 Adaptable、善于学习Academic、精技术技能Able )。

学校先后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大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教学服务质量目标,规范教学的管理过程、实施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支撑过程,确保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环境管理体系确立了环境的方针、目标和指标,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明确机构和职责,对教学实施全过程中影响到环境的因素进行控制,确保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教职员工开展教学的健康安全,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场所,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四、结语

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应紧密对接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动态,以数字化的思维全面重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八维度”建设举措打造广东省高水平高职院校,为信息通信行业培养数字化人才,探索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