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正确认识”视阈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2022-01-01 12:36南昌航空大学王位
区域治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政治大学生学生

南昌航空大学 王位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利用网络开展政治参与正在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趋势。本文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方式、动机、载体、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以“四个正确认识”为切入,就正确引导大学生有序开展网络政治参与展开了研究。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特征

本文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参考黄少华等人《网络政治参与行为量表编制》,从政治信息获取、政治意见表达和政治活动参与三方面设计了问卷,通过问卷星面向南昌高校学生进行发放,收回有效问卷587份,有效回收率100%。

(一)主体:关注度高,参与度低,群体差异明显

有59.79%的学生对网络政治信息极为关注或比较关注,而很多或者较多参与到网络政治意见表达、网络政治活动的只有26.41%和25.21%。说明随着网络政治参与程度加深,学生积极性逐渐下降。同时,男生比女生表现更为积极;年级越高,其意见表达与活动参与度越低;党员对网络政治信息关注度明显高出其他群体,达84.61%,学生干部群体无论在哪方面都高于非学生干部群体;来自城市的学生各方面均明显高于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学生。

(二)载体:互动、及时、便捷是关键

目前,即时聊天软件依然是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渠道,占比85.01%。剩下依次为微博、博客(49.57%),抖音、快手等视频软件(47.53%),贴吧、知乎、论坛等社区(46.68%),时事新闻网站(43.1%),以及政府官方网站(29.3%)。说明平台使用率与其互动性、及时性和便捷性成正相关。同时,政府官方网站在学生网络政治信息获取中处于边缘地位,其信息引导的作用发挥不够。

(三)方式:参与程度越深,参与比例越低

在网络政治意见表达上,有67.97%的学生选择点赞、转发,50.77%的学生选择网络留言、回帖、短评,而与群组网友讨论、发博、发帖评议,在政府网站留言、投诉、反映情况,参与官方线上交流的学生均未超过25%。在网络政治活动参与上,参与同政治相关的在线调查(44.63%)和有政治色彩的悼念、接力、投票等活动(42.08%)的学生较多,而参与网络维权、签名联署(29.13%),在线举报、曝光违法行为(28.11%)和在线上组织带有政治色彩的线下活动(11.41%)则占比较低。

(四)内容:国际、民生是关注重点

学生最关注的政治信息是时政热点(79.9%)、国际局势(77.85%)、社会民生新闻(64.4%)和国家决策政策(59.63%),其次是与自身利益相关消息(47.87%)。学生政治意见表达的内容则集中在社会民生(72.91%)、国际局势(66.78%)、科技教育(62.35%)、政策方针(55.37%)四方面,其次是反腐倡廉(40.03%)、人事变动(38.16%)、利益相关(37.48%)、经济金融(36.97%)。说明国际局势与社会民生始终是学生关注和表达的重点。

(五)动机: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提升

从信息关注来看,拓展个人视野(83.48%)、加强公民修养(68.48%)是主要动机;从意见表达看,体现公民责任、行使政治权利是主要动机,占68.14%;从参与活动看,体现公民责任、行使政治权利占比最高,为66.78%。说明公民意识增强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是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动机。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不足

社会思潮多元、网络信息杂芜、监督管理缺失、学校教育缺位,特别是自身能力水平不足等原因,都导致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情绪与理性的交织

情绪与理性的交织集中表现在情绪化表达与盲从化参与。虽然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判断问题,并通过合法途径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但由于他们年纪尚轻、阅历较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冷静客观对待,作出正确判断,容易出现悲观或偏激言行。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受错误思潮、虚假信息误导,将现实中所遭受的困难挫折转化为不当言行,进行网络宣泄。

(二)理想与功利的矛盾

理想与激情是青年学生的特征。当进入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他们的理想与激情将直接转化为意见表达或活动参与。而微信、QQ、微博等媒介的即时回复与互动交流,又会催化他们的参与热情与表达意愿。同时,封闭的成长与家庭的溺爱让他们从小就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加之受社会风气影响,使得他们对个人利益极为看重,表现出功利化倾向。于是,便出现了理想与功利的矛盾。

(三)认知与行动的脱节

从信息获取到意见表达,再到活动参与,学生参与率的下降,证明了认知与行动的脱节。一方面,学生虽有强烈参与意愿,但阅历不够、认识不深,难以辨别对错、是非,因此出于自我保护心理,往往会减少具体行动,表现出知行不一。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管理尚不健全,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仍然存在,很多学生担心言多必失、遭到围攻,所以选择沉默或从众,当“旁观者”“跟风者”。

(四)虚拟与现实的冲突

自由性、匿名性和隐蔽性是学生选择网络而非现实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借助这些特征,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意见,表现出比现实中更强烈的参与热情。但这些网络特征同时也会使学生淡化人际关系、疏远人际距离,进而沉迷网络角色,脱离现实束缚,出现责任感缺失、价值观失范,甚至产生孤独、自我、消沉、偏激等不良情绪。有效的网络政治参与,必须解决虚拟与现实的冲突。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化路径

“四个正确认识”不仅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也为优化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具体路径。

(一)信念: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国际国内局势,是学生关注、表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进一步认清我们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的历史逻辑,是学生理性开展政治参与的前提。要加强世界史教育,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性与反复性,正确理解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现象,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不断坚定人类社会发展必然向前的信心。要加强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辨别是非、保持定力,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二)自信: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

思想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给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的自由、开放、多元,可能让学生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出现盲目、偏激或误判。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历史方位、世界坐标及差距不足,在提升自信心、自豪感的同时,保持清醒认知,明确努力方向。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既要认识西方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也要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冲突,以更加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心态看待西方。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多样性,既看到各国在制度、种族、文化、信仰方面的不同,也看到全球化进程加速已让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进而树立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

(三)责任:正确认识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强烈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动机,但知行不一、保持沉默、跟风盲从等现象,又反映了他们公民意识、责任意识的缺乏。这种矛盾固然有外因影响,但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对自身责任使命认知不深。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在青年一代接续奋斗中实现,而且也为青年一代成长提供了重要舞台,只有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统一起来,将个人发展融进国家、民族发展,主动担当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不断夯实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精神基础,进而自觉砥砺意志品格,增长本领才干,主动投身经济社会建设。

(四)实践: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

认知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展现强大力量。如果只有远大抱负,没有脚踏实地,则会陷入虚拟与现实、梦想与行动的纠结之中,走向偏执、虚无与懈怠。因此,要加强理论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性的分析判断、不懈的努力奋斗,来造梦、追梦、圆梦。要加强实践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求真知识、练真本领,为追梦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强挫折教育、成功教育,使学生明白实现远大抱负绝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打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荣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以踏实、务实、求实的态度,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四、结论与展望

政府、高校、平台等应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在理论、观念、方法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在制度、环境、队伍等方面加强建设管理,不断增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程序性、规范性、有效性,才能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践场、训练场,为学生更加有序开展政治参与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政治大学生学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