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生活共同体构建路径探析
——以银川市实证研究为例

2022-01-01 16:26宁夏大学法学院丁宇飞
区域治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共同体居民社区

宁夏大学法学院 丁宇飞

一、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必要性

(一)对美好共同体生活的诉求

社区生活共同体指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是特定的社会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制度方式和社会规范,在特定的地域空间构成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群团体,居民具有共同的价值认同、生活方式、利益诉求和精神需求。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社区组织具有代表性,是我国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会生活共同体可谓是基层治理的标杆组织。

建构社区共同体不仅有助于打造“离群众最近的政府”“离群众最近的党员”以及“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做到解民忧、聚民智、增民情,还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引导社区居民融入社区生活共同体中,使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来。只有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公报中提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居民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社区管理难度增加,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社区管理的需求,因此,通过研究公共卫生危机下宁夏社区生活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可为公共卫生危机期间社区防疫更加成熟地发展提供建议,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已成为新时代社区管理的当务之急。除此之外,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有利于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提高居民社区参与度,提升社区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

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市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基层和谐稳定。中国的城市社区应该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让城市居民有归属感和舒适感的命运共同体式的新型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城市基层的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

二、银川市社区生活共同体构建现状及问题

(一)银川市社区生活共同体构建现状

1.居住户及物业在疫情期间的相关管理措施

从调研结果来看,有近35.9%的社区采取了全封闭式(禁止出家门)的管理模式,42%的社区采取了半封闭式(禁止出入小区)的管理模式,其余为开放式(凭证件可正常出入)。其中,100%的社区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例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防控知识、对社区进行半封闭管理、及时发布社区内疫情相关情况以及为困难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心理关怀,并提供基础物品的运送等措施,接近100%的居住户也配合和理解社区物业及管理委员会的做法,但在此过程中,社区的防控工作依旧因个人因素、利益因素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公共卫生清洁不足、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公开、困难人群关注不够、社区物资准备欠缺及防控队伍建设不足、不专业等问题。

2.居住户对社区的了解程度及对社区服务的态度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消费者中,接近79%的居住户及社区管理服务者对社区的定义不清楚,人们认为社区是政府及党的事务及组织,尤其是在银川的居住户,整体学历偏低,对公共事务的热情较低。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回顾、对比其他地区的社区服务时,37.76%的居住户认为银川市社区建设较落后,人们在服务管理的过程中给社区委员会或物业提建议或想参与社区活动时受到的限制较多,且54.59%的居住户认为居住户在社区建设管理中没有得到重视,往往流于形式,无实际意义。在疫情服务态度方面,20%左右的居住户对社区服务感到满意,2%左右的居住户感到很不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占比分别在20%和40%左右。

3.居住户对疫情期间社区防疫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参与本次调研的消费者中,从调查的结果看,被访人群对于此次防疫的应急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度。人们自觉配合政府采取这些措施,并对政府的防控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根据调查资料,人们对当地政府在此次疫情中采取的政策行动满意度打分为90.17分,对在此期间居民生活的满意度打分为87.02分,对抗疫的信心指标打分为94.79分。对于这三项问题回答数据的测算得到标准差均小于0.5,这表明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从而为推进防控工作提供了群众基础。

在对各项具体防疫工作的评价中,人们对于疫情登记、居家隔离、社区消毒、定期巡视、送医送药服务、入户排查、社区信息发布和生活用品的采购等工作的打分都很高(评分在86分到94分之间),认为十分有必要,尽管这些工作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各种不便,但推进这些工作不仅仅是应对政府管理的要求,也是居民自己所需要的。

(二)银川市社区生活共同体构建存在的问题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危机下,城市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场域,我们发现银川市部分小区人员复杂、管理效率差、管理难度大,部分居民不理解社区工作、部分工作人员不担当等导致疫情得不到更好的控制,成为城市治理的重点、难点和痛点,也引起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新时代,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社区治理和资源挖掘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能否及时有效地整合资源,重塑“公共精神”,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生活共同体”不仅直接关系到社区与政府的关系能否理顺,而且关系到城市社区的发展能否具有可持续性。综上所述,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提高其资源整合能力和治理效率是社区自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社区自治组织在发生公共危机时公共服务研究的具体化研究,是当前社会治理的契机,也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价值诉求,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当下,在社会各界日益重视社会治理改革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的背景下,打造社区生活共同体是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更是公共卫生危机下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其仍然面临许多困难与不足:

1.角色错位,过度行政化

居委会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它并非一级国家行政组织,并不具备行政权力,但实践中,上级行政部门将大部分任务下派给居委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职能部门将防疫工作与行政事务下压到基层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协助变成了社区负责,社区居委会在组织开展防疫工作中力不从心。过度行政化首先表现为居委会工作超权限、超职能、超量,社区党员、干部人员数量有限,每个人并非三头六臂,“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需要科学得当的战术。过度行政化使得社区工作人员无法迅速完成对疫情的部署,不能迅速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不能快速高效地完成防疫任务。

2.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关系不畅

商品房小区的迅速发展,使得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自治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但这三个功能重叠的组织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矛盾与冲突,三者存在推诿和扯皮现象。

3.社区居民参与不足

居委会与社区居民关系最核心的体现是居民的参与,只有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解决社区问题才会更有效率。疫情期间社区居民“居家隔离”,对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参与意愿较低,参与程度不深、范围不广。

三、社区生活共同体构建路径

城市社区虽小,但连着亿万家庭。社区生活共同体的构建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银川市社区生活共同体构建仍面临着角色错位,过度行政化,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关系不畅,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等困境,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和可克服的,可以通过构建社区空间印象、形成社区人文内核、打造社区交互路径、提升社区专业水平和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推动银川市社区生活共同体的最终建立。

第一,构建银川市社区生活共同体空间。通过创建社区公共空间、社区文化公园,打造社区生活共同体空间,为居民提供交流空间和活动场所,营造出和谐温暖的生活氛围。要解决社区公共空间和场地不足的问题,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完善社区命运共同体的硬件基础。但是硬件设施不能只成为摆设,需要进行专门的管理和经营,使相关场所得以充分利用,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形成社区生活共同体意识。社区精神共同体的打造亦是如此。社区居委会、居民、志愿者、物业公司等社区主体可以商拟本社区的社区公约,倡议社区居民遵守公约,并逐渐形成本社区的专有文化,也可以像某些团体一样拥有自己的标识,强化社区在情感上的联结,形成社区精神共同体。从地域共同体到精神共同体,这也是当前社区生活共同体建设最为艰难的地方。银川市未来的城市社区应该是配套完善、生活便捷、邻里守望相助的百姓温馨家园,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最终评判标准,让社区居民过得好,真正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社区产生真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第三,打造社区交往平台。一方面,创建社区居民互动机制。通过建立居民微信群、定期召开业主大会、网格化联络居民、组织集体活动等方式,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强化社区自治功能,由居民共同管理社区事务。考虑到社区居民的不同年龄层,设立不同功能的组织,让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不同才能的居民都能够找到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和平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一来,全体居民可以共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交往交融交心”的良好社区氛围。

第四,提升社区专业水平。目前,银川社区的专业人才较为缺失,实际在岗人数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量。在疫情防控期间,虽然加大了人员与资源的下沉力度,充实社区防控力量,但是依然出现了一些不专业现象或是过激行为。所以需要动员专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主动吸纳社区里的专业人员和知识分子,让社区治理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另外也可以吸引一些志愿者团队和社会组织。

第五,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社区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着社区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城市基层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要强化社区党员干部在社区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领导责任和引导作用,做好社区网格党建工作,实现精细化治理,塑造互帮互助、友善和谐的社区共识,凝聚社区居民向心力,构建社区邻里共同体。

四、结论

社区的相关公共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已逐渐成熟,在此次疫情后,进一步推动了居民和社区服务管理者形成共识,但在其发展中,社区相关措施仅仅是响应政府号召,对于社区与居民的共治共享目前整体停留在初级阶段,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仍是空白,很多方面依旧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在政府、社区和民众对于防疫行动能够形成社会共识的前提下,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包括对于回流人员的疾控监管、缓解生活用品供应方面的困难以及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等任务。目前已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应急阶段,进入疫情常态化阶段,人们对于新冠肺炎的认知和防控在加深,对前景的预期从早期的不确定逐渐稳定下来,抗疫物资供给的情况也在好转,这些变化都为抗疫工作进入新阶段提供了条件。

在下一步的抗疫行动中,我们可以把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作为重心任务来推进。过去半年的抗疫实践使我们在如何进行疾控、如何组织社区抗疫以及如何在抗疫事务上进行有效的政府管理等方面都获得了一些经验。在下一步的推进中,我们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查漏补缺,强化各项工作的协调性,促进每日消毒等防疫措施的采用、应急物资的筹措、物业和社区网格员的协同等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网格管理人员的作用,通过联防联控,提升社区组织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功能。而且,随着返工潮的出现,各地社区防疫工作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把社区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抗疫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在抗疫早期的应急管理中,人们会采取各种非常规手段来进行管理。随着状况的改善,我们的工作方式也要不断改进,避免管理过度走极端,在送诊、居家观察、人员返回等事务中关注人性化管理的需求。在本次调查中,居民提到重症患者的就诊问题、独居老人或老弱病残孕人群的居家照看问题、日常生活用品药品的采购问题、隔离期间居民的水电维修问题等,解决这些具体的实务问题能够体现人性化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回流人员、康复人员、老弱病残群体要提供有效的社区服务,使他们能够有尊严、体面和优雅地生活,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要鼓励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活动,增强他们对于政府防疫行动的满意度和对生活的安全感。

猜你喜欢
共同体居民社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3D打印社区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