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杂说

2022-01-01 14:43余映潮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过渡承天寺空明

余映潮

关于文章中的“过渡”,我们最常说的一个短语就是“承上启下”。

过渡,有不少美妙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文章“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过渡,典型的例子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之中: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再如:《驿路梨花》中的写夜里梦境的段,巧妙地进行到了“第二天早上”的过渡。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句,《白杨礼赞》中“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句,都能表现文章层次之间的过渡。

第二种形式,是常用的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如《永久的生命》,第一、二段之间的过渡,由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来承担:“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段中接着就写“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从而完成由抑而扬的过渡。

第三种形式比较少见,即一个段之中有时也有过渡,如《纪念白求恩》的最后一段中,第一层写作者与白求恩的交往与友谊,第二层发出向白求恩学习的号召,二者之间用了下面这个句子过渡: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课文后面还专门安排了一个练习题:将这一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并说说两个层次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从文章的自然结构上看,还有一种重要的“过渡”形式,那就是文中的小标题。如《邓稼先》一文中,有6个小标题,当中的4个小标题,就起着过渡的作用。那些文中自然留空的文章,如《回忆鲁迅先生》中有10多处“自然留空”,其实也表现出文意的过渡。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演讲词中“同志们,朋友们”的反复出现,应该是过渡的一种形式。

以上可以说,都是过渡的显性形式。

那么有没有过渡的隐性形式呢?也是有的。我们接触到的最美的例子就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句,由叙事到写景,同时表现出承上启下、引发作者深沉抒情、表达心声的重要作用。

还有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大概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个句子,有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引出了故事中最感人的内容。

美妙的写作现象,在“过渡”二字上也是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过渡承天寺空明
“欣然”与“积水”背后的生命超越
江岚诗词二首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思考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作文的过渡和衔接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