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研究

2022-01-01 19:25徐利颖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赤峰市赤峰爱国主义

张 明,徐利颖,丁 榆

(赤峰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文化创造和文化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事业中创造的富有革命性的文化成果,涵盖物质、精神以及制度上的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形态。 革命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御外侮、谋求独立的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中国人民摆脱贫苦、实现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在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改革开放时期完善。革命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受到了人民和历史的实践检验,发挥了理论指导与精神引领的双重作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实践基础和文化基础。

革命文化资源涵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由中国人民积累的革命理论、总结的革命经验以及展现的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革命遗物、遗址,革命人物,革命事迹,革命精神文献,经典革命记忆等,呈现为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 它是中国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征程中价值信仰的深刻体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勇于反抗、坚强斗争的革命实践的集中呈现。 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又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发展,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赤峰市革命文化资源概述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革命文化资源丰富,以民主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遗迹为主体。内蒙古自治区被认定的革命遗址共有1075 处,而位于赤峰市的革命遗址就有310 处,约占自治区总数的三分之一。 遗址包括烈士陵园(墓)、革命战斗遗址、名人旧居、重要机关办公场所等,类型丰富且分布广泛,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资源。

(一)革命文化资源分布广泛、传承不息

赤峰市有着分布广泛、类型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址、遗迹、旧址、故居、纪念馆、博物馆及烈士园林等等。 据统计,目前赤峰市有300 余处革命遗址,包括柴胡栏子事件遗址、南山革命烈士陵园、林西烈士陵园、雷营子红色教育基地、葫芦峪红色旅游区、宁城抗日九壮士纪念广场、陈子实革命烈士纪念园等。 其中,林西县中国共产党冀热辽中央分局驻地旧址、冀热辽军区驻地旧址、热河省人民政府驻地旧址和国际第七和平医院驻地旧址,松山区柴胡栏子烈士陵园等五处革命遗址已于200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被列为重点红色旅游景点。这些遗址遗迹构成了覆盖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布局图,是革命先烈忠贞的爱国热情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历史写照,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为高校开展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质的资源。赤峰市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利用好本土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1]。

(二)革命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

赤峰市革命文化资源显示出多样性、时代性和本土性的特征。 其中多样性是指资源类型多,包括革命遗址、革命遗迹、烈士陵园、纪念馆等。例如,在2010年时确定的300 余处革命遗址遗迹中, 有热河省人民政府驻地旧址等39 处机构旧址, 古山战斗遗址等40 余处战斗遗址, 韩麟符出生地遗址等10 处领导人故居, 大营子烈士墓等34 处烈士墓,柴胡栏子烈士陵园等65 处纪念设施, 陈子实烈士牺牲地遗址等37 处事件遗址,此外还有四家子“聂耳慰问义勇军遗址”等其他遗址19 处[2]。 时代性是指赤峰市革命文化资源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每一个革命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时代特征,集中显现了革命先烈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浴血奋战、为谋求独立和解放而进行地艰苦卓绝的斗争。 建党初期,内蒙古地区人民在李大钊、韩麟符等人的带领下积极创建基层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赤峰地区各族人民团结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人民响应党的号召成立骑兵部队奔赴前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赤峰地区更是涌现了像乌兰夫、德勒格尔等优秀的共产党员, 为赤峰地区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土性是指赤峰市革命文化资源为全国革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革命时期,结合地区特点,革命先烈们领导赤峰地区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的革命文化资源富有地域特色。 例如,赤峰市红色档案资源中遗存的报纸资料可以有效地向我们展现赤峰地区经历的炮火纷飞。 1947年《西满日报》的头版头条便报道了赤峰解放的消息。 解放战争时期,《群众日报》《大众报》《民声报》《群声报》《热中报》和《牧农报》这六家党报在赤峰地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网,对于发动群众,支援战争, 巩固赤峰解放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

革命文化资源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遗址、遗物,烈士陵园等革命文化资源承载着红色基因, 镌刻着理想信念,从中凝练出的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充分挖掘和发挥革命文化的教育功能,对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在多年浩浩荡荡的革命浪潮中,无数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为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谋求解放之路进行了无数的革命斗争,他们留下的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们成长在革命先烈们创造的美好生活里, 更要铭记革命历史,从革命文化资源中体会仁人志士们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时无私无畏、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陶冶健康情操,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

发掘革命文化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必须路径。领会革命文化蕴含的浓烈的爱国情义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思潮、各种文化蜂拥而至。对于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强烈求知欲的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一方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也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极大冲击。 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革命的“告别革命论”,对中国革命成果绝不承认甚至诬造的“侵略有理论”以及利用断章取义的碎片化史料精心拼凑出一篇篇别有用心的文章并对其大肆宣扬,这样的叙事方式与中国近代真实的革命史实南辕北辙,甚至试图为反叛势力翻案评功,以此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 在这种分裂、腐朽与落后思想的侵蚀下,如今部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从前有很大改变,主要表现为缺乏对国家大事、社会大事的关心,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同情心不足、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目光短浅、好高骛远,甚至由于长期特立独行,部分大学生将不被主流意识接纳、与国家倡导的意识相违背的思想奉为真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迫在眉睫。利用革命文化资源进行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生活在物质丰富年代的大学生们感悟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汗水和鲜血创造出来的,和平盛世是由一批批英勇无畏、胸怀理想的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之中用血肉之躯铸就的。将革命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牢筑大学生价值体系,有利于大学生透过革命历史领会革命精神, 深化自身对革命文化的认知,用更清醒的头脑看待新世界的新变化,自觉抵制分裂思想、腐朽文化的侵蚀,以自身不变的信仰与坚定的信念砥砺前行。

(二)有利于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5]将革命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能够扩充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奋斗历程,从革命人物的故事中找到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 ”[6]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来,无论是面对无数的艰难险阻还是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一直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论身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幸福时期,我们都应坚定理想信念,汲取革命文化的养分,将之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7]革命先烈们在赤峰地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无私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财富,彰显着他们无比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将赤峰市革命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给大学生深植理想信念,让他们明白自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革命文化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引航明灯,是面对挫折挑战的有力精神武器。

(三)有益于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

革命文化资源是革命先烈们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英勇顽强、奋勇前进的见证。 回顾两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在寒冷的雪地里用棉服上的棉花助燃,野菜、树皮、草根是他们充饥的食物。红军战士们能够胜利会师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拼敢闯的勇气,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生活在物质丰富年代的大学生体会不到当时的艰难困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引导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革命先烈们在赤峰地区浴血奋战,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更是与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这些都是从国民革命到民族解放战争中,赤峰地区人民在艰辛曲折的革命斗争中为谋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体现出的不畏艰辛和拼搏奋进精神的见证。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干事创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的事,而是需要埋头苦干,从一点一滴干起,从一砖一瓦做起,不畏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赤峰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尽管革命文化资源已经逐渐融入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当中,但经过走访调研发现,还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教育理念传统、教育规划欠统筹、理论脱离实际等现象。一些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至今停留在传统的“铁面孔”方式上,“当然”式的理论、“必须”式的说教让学生毫无兴趣。 个别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教育的长效机制,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效果。 同时,目前区内高校普遍存在没有将本地革命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的现象。 鉴于上述情况,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将革命文化资源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加强对革命文化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力度, 丰富与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革命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课程思政上,融入革命文化资源

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 ”课堂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从学校角度讲,要凝练赤峰市革命文化资源,将爱国主义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要丰富教学素材,拓宽教学思路,以促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教育学的主体。”[8]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将革命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时,要细致钻研革命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将其内化, 以自身坚定的信念影响学生。从学生角度讲,学生身处革命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之中,更能感受到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会更加明显。在课程思政中融入革命文化资源,能让学生感受到革命者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才能更加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坚定前行。

(二)宣传工作上,加强影响力度

一是,要在传统的宣传手段上下足功夫。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在校园的橱窗、宣传栏内张贴海报,利用条幅、电子LED 屏等进行标语宣传,利用校园广播对英雄人物事迹进行宣传。这些传统的宣传手段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所以宣传手段要创新,在印发革命文化宣传单时,加入青年风格,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 二是,要牢牢掌握网络教育阵地。 如今的大学生与互联网一起成长,网络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文化纷繁复杂,因此网络宣传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可以在校园网、官方微信平台、短视频App 等介绍赤峰市革命文化资源,让大量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占据网络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思想引导,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校园活动上,丰富形式和内容

在大学校园中,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这些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抓手。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将革命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活动效果。

1.拍摄纪录片。 学校可以组织具有历史、广播电视编导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以实习和见习的方式,拍摄与本地革命文化遗址和英雄人物事迹相关的纪录片,如韩麟符、高桥等。通过拍摄革命战争时期的遗址及在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学生可以了解战争过程,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及其对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从中领悟革命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制作微课。 因资金、技术、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高校将本地革命文化资源都拍摄纪录片比较困难,可以将这一大目标进行分解,从微课制作逐渐向纪录片拍摄过渡。 在进行微课制作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关于赤峰地区革命人物、革命遗址遗迹以及革命事件的微课。为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可以制定成熟的微课评比机制,运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制作,也可以按照革命人物、革命遗址等分类制作。学生在进行此类微课制作时定会走访相关地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搜集赤峰市的革命人物事迹、革命事件、革命遗址,于无形之中对赤峰地区的革命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3.组织知识竞赛。 组织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关于赤峰市革命文化的知识竞赛。运用笔试和面试两种方式来完成初赛、复赛和决赛。 笔试可以考查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基本认识,面试要了解青年人对待革命文化的态度并进行正确引导。通过组织赤峰市革命文化知识竞赛,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身边的红色文化知识, 思考弘扬红色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4.召开红色经典诵读和影视作品鉴赏会。 赤峰市相关党史研究部门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赤峰地方史》《韩麟符文集》《宁城革命老区史》 等近60部党史著作,高校教师参与编写的《北疆沃土》《塞北烽火》等林西历史文化丛书,以及市委党史办协调各部门及旗县区拍摄的《红色足迹》《塞上风云》《革命烈士——刘自明》 等10 余部党史专题片,都是可供参考的关于赤峰市革命文化资源的资料。学生可以利用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沿着创作者的道路,与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对话,感受革命的艰辛,感恩先辈们的无私付出,自觉传承革命精神。

综上所述,革命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资源。高校以本土革命文化资源作为依托,要充分运用革命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采取措施将革命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合理构建革命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路径,让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

猜你喜欢
赤峰市赤峰爱国主义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