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2022-01-01 19:25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沈淑岑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沈老师同款衬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 沈淑岑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异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人们往常的形象化说法——“绿叶扶花”“烘云托月”。根据衬体和本体的关系,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现如今的“别人家的孩子”,就可以说是衬托。其实我们总是处于衬托或被衬托的大环境下,人物或事物处在相同的境遇之下,总会产生衬托。可喜可悲的差异取决于你是红花还是绿叶,你是明月还是云彩。

写作中的衬托手法,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有差异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运用衬托,有利于充分显示人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更加跃然纸上。

一、绿叶扶花,巧用衬托感受人物外形

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正如我们画绿叶,其实就是为了衬托红花。在刻画人物初期,一定会进行外貌描写。在中年级阶段,我们已经做过了足够的训练,如整体到局部,如有详有略突出重点。但到了高年级,如果还是这样教学,学生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总要放大人物某几个看似有特点其实很普通的特征来大写特写。写到最后,往往是那几个明显的外貌特征被无限放大,就像“招蜂引蝶”的招风耳、眼下“迷人”的泪痣……这些的确都是一个人物的特点,但恐怕只有观察细致入微的学生才能刻画一二。与其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地写,其实可以巧妙运用衬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差别与差距。

一看到“‘漫画’老师”这一作文主题时,我就知道学生十有八九要写我——沈老师。但我总是杞人忧天,我怕学生写不好我,为此,我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这学期,我们班有两位“沈老师”,于是我试着用“下节课,沈老师来上……”来进行教学,试着让学生自己感受“沈老师”。我先是请了几个学生,让他们在小纸片上写下了对我的印象,并请他们守口如瓶,跟我一起验证自己写的能不能让同学们猜出这是我。每节课前,我都会请一位学生抽取三张纸片,去教室里给同学们形容一下这位“沈老师”。

(一)用反衬感受“沈老师”的外形差别

上课前,本不是我的课,我让一位和我算得上“非亲非故”的学生去教室里喊:“下节课,沈老师来上……”这下教室里七嘴八舌,大概本是心爱的美术课莫名其妙变成主课,心有不甘,大家七嘴八舌地问:“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这位同学不辱使命,没暴露学科,就对学生们说了我预先给她的台词:“长头发的沈老师!”大家异口同声:“你这不是废话!”学生们很不满,两位沈老师都是长头发,连长度都差不多。她挣扎了一下:“年轻的沈老师!”大家似乎更愤怒了,因为两位沈老师都很年轻。眼看着预备铃就要响了,再不做好课前准备,无论哪个沈老师,估计进教室都得生气,于是乎,大家开始口诛笔伐:“直接说不行吗?你刚刚到底从哪个办公室出来的?卖什么关子呢!”没办法,这位身负重任的同学只好说出真相:“那个脸圆的沈老师!”这下,学生们都“唰”地拿出了语文书。铃声响起,我走进教室,看到每张桌上都摆着语文书,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物最明显的特点——脸圆!毕竟数学沈老师是个瘦子,脸瘦长瘦长的,这反衬太明显了。

(二)用衬托感受“沈老师”的外形差距

又是一节课,上课前,我让数学课代表去教室里喊:“下节课,沈老师来上……”大家按照惯性思维,都拿出口算本开始准备上数学课了。数学课代表按照我们的计划继续说:“哎哟,是那个眼睛更大的沈老师,瞪起人来吓死人。”有几个学生放下口算本,开始了语文的课前诵读。于是她又喊:“是那个嗓门更大的,一嗓子下去地都要抖三下!”鉴于数学沈老师常年依赖“小蜜蜂”,而我却是大嗓门走天下,许多学生都被我的“狮吼功”洗礼过,好几个调皮的男生都收起了口算本。眼见的大家伙儿还在奋笔疾书口算本,数学课代表只好说:“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下节课是穿高跟鞋、总戴耳环的沈老师来上课!”还没走到教室,就听到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看来大家又都猜对了。通过这个环节的猜一猜,学生更能感受到语文沈老师的外形特点——爱打扮。

二、烘云托月,巧用衬托突出人物性格

描写人物时,外形是具体可感的,中年级学生都能描绘,但对于人物性格的表述,却会出现不小的差距。要让学生说出个所以然来,就需要一个参照物。明月当空,却也不都见得,这和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是云多了,浓了,遮了月了,就不美了;但若是云清清爽爽、飘飘悠悠,那月就更美了。其实写人也是一样,有衬托,才更形象。

(一)用反衬突出“沈老师”的性格差别

还是上课,我在课前PPT上出示:“下节课,沈老师来上!沈老师具有以下特征,请和你的同桌猜猜是哪位沈老师来上课,试着说服对方,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瞪大了眼,都看着PPT——“这是一位严厉的沈老师!”立马有学生喊:“肯定是语文沈老师,我每次面批作业腿都在抖,生怕沈老师一拿到作业本看到我的字丑,就会无情而冷漠地瞥我一眼,说我的字像是外星密码。数学沈老师只会温柔地帮我擦掉。”“对对对,只有语文沈老师看到一个错别字眼睛就要喷火,太可怕了!数学沈老师只会让我们擦掉重写。”很多人都被说服了,毕竟我实在是个比较严厉的老师。PPT接着出示:“这是一位强势的沈老师!”这下不用猜了,大家都是边拿出语文书边说:“肯定是语文沈老师啊,只有语文沈老师才会管我们出操先走哪个脚!”“对的对的,只有语文沈老师才会每次拿着尺子跟我说计分格少画了0.1厘米,要我下去重画。说真的,数学沈老师都不管这个,她居然还管,每次都拿着尺让我检查自己的计分格,这不是强势还能是什么,要么还有点强迫症,对吧?”只能说,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不禁让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严厉与强势,尤其是在数学沈老师的反衬之下。

(二)用衬托突出“沈老师”的性格差距

即便严厉与强势是我较为突出的性格特点,但老师之间也有共性,只是轻重之间的差距。

作文课上,我问学生:“你们都说我和数学老师是小姐妹,何以见得?”女生比较敏感:“沈老师,你和数学沈老师都喜欢给我们发奖品,而且很多都是同款,还都是粉色的!”“而且沈老师们的办公桌上都摆着好几个盲盒。每个礼拜都插一样的鲜花。”“以前数学沈老师没教我们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沈老师们还有很多同款穿搭,比如那件史迪奇的T恤,语文沈老师的是粉的,数学沈老师的是蓝的,还有豹子的卫衣、皮卡丘的外套……好多都是同款哦!”我笑道:“那你们可以直接把写我的片段搬给数学沈老师了?”有个小机灵鬼说:“不过语文沈老师更少女心,同款的东西里面,沈老师更加粉嫩。”学生的观察如此细微,我不禁佩服。

还有学生说:“估计两个沈老师就是因为都话多才成为朋友的,两个人批评起学生来唠唠叨叨个没完没了。”有学生反驳:“那明显是语文沈老师更加唠叨,如果说数学沈老师是唐僧,那语文沈老师肯定是念着紧箍咒的唐僧。之前上完体育课我太热了脱了外套,数学沈老师提醒我穿上就说了一次,但是语文沈老师只要走过教室,就要从窗口探出个脑袋让我穿外套,说了三四次,吓得我不敢不穿。”看来如果唠叨有等级,我应该比数学沈老师的等级更高,学生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当我让学生串联起这几天为什么能猜出是哪位沈老师的时候,两相比较,学生一下就抓住了语文沈老师的特点——脸圆、爱美、严厉、强势、少女心、爱唠叨……其实在我看来,运用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就是在共性中寻找特性。无论是绿叶扶花还是烘云托月,无论是反衬还是衬托,最终都要表现出某个人的某个特点,因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多表达。

猜你喜欢
沈老师同款衬托
早春
你是不是也有个同款妈妈
我难忘的启蒙老师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学会衬托
我的竹笛老师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实用攻略 同款不同样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