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社会服务传递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探索研究

2022-01-01 08:38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潘亚军
区域治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阶梯养老群体

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 潘亚军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渐进式深入,社会工作的发展多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嵌入型”,而在“嵌入”的过程中,表现为具有经济偏向的特点。社会工作的发展呈两极分化趋势,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工作朝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嵌入性好,在经济、政治发展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嵌入性则差[1]。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多以微观方法、理论为主,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社区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容纳志愿服务资源,通过社会服务更普遍的形式,增强经济不发达地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和专业认可。

(二)理论基础

1.参与式发展理论

参与式发展理论是一种微观的区域发展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的“宏大叙事”不同,它强调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在“外来者”的协助下,通过当地社区成员积极、主动地广泛参与,实现可持续性的、成果共享的、有效益的发展[2]。互助式阶梯服务传递系统,旨在动员团体力量,以弥补社会分层中精英与非精英的差距,以优带良,通过团体动力实现服务质量升华,服务层次多元化。

2.社会分层理论

互助式阶梯服务传递系统立足于社会分层理论,根据专业能力的可量化指标,对参与系统者进行能力评估。社会分层理论以经济、声誉、权力作为阶级划分标准,这类标准也将作为系统测评的划分标准参考[3]。换言之,一个人所具备的社会资本多寡将决定着他可以提供服务质量的阈值极限。在承认差距的前提下,通过系统筛选,进行区域志愿服务人力资源质量评估,再通过社会调查将被服务群体需求进行指标可操作化和评估,以服务多元化满足需求层次化。

(三)概念界定

1.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可以总结为个人通过社会联系获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4]。针对于社会资本的指标测度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参考:一是人际社会网络,例如亲友关系、邻里网络、礼金往来;二是组织成员身份,比如是否为某一组织的成员,以及包括市民资本在内的因拥有某一组织成员的身份而进行的社会行动。

综上所述,作为从市民资本角度出发总结而出的社会资本可定义为个体的主观经济地位,可更好地作为服务的测度标准,衡量不同种类服务之间的价值[5]。

2.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在美国得到应用。时间银行是针对于养老问题提出的,参与该系统的用户需要通过身份信息建立一个专属于个人的时间银行账户,每个公民只能拥有一个账户。每个公民可以在系统直接发布自己需要的服务内容,系统会根据实时商品服务情况以及周围用户的实时情况对该项需求进行服务上的匹配。服务代价为时间币(TBC),整个服务交易中不存在第三方[6]。

二、社会服务传递中的现存问题

(一)人口流动

个体化社会的趋势,构建了新形势下的人口流动社会融合趋势,可概括为经济盛行状态下的城市制度坚冰阻挡着亟待在城市扎根的多类型流动人口[7]。受经济推力和拉力影响而发生的人口迁移,将会大规模地改变城乡二元的人口结构,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8]。

流动人口会因地域和户籍制度限制,在新的社区形成新的地缘、业缘、血缘关系,但同时又保留有原有的社会关系。基于社会流动受社会因素和区间因素制约,“三留守问题”成为了热点话题,怎样去缓解家庭角色缺失现状,赋予老幼妇女、病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正常的生活功能与生活权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

(二)养老问题

2000年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老年抚养比达到 16.8%,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但人口流动与养老文化变迁使养老方式转变[9]、老年群体养老风险增加、政策需求多元化[10]。一方面由于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过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以适应老龄化程度,养老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老年群体仍然固守着居家养老的观念,对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抱有抵触情绪[11]。

城市社区养老体系也多呈“嵌入式”发展,机构养老成本过高,老年人群体受主观经济地位的制约,难以享受到健全完善且智能化的新型养老服务,因而只能选择居家养老。但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着子女无法照料、家庭设施配套不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

三、具体对策:“互助式阶梯”的构造

(一)社区内传递

通过建立合理的信用积分制度,以服务作为个人信用积分的附加值,并将该服务的积分以“时间银行”的服务转化方式,附加在其受益目标身上[12]。根据个体的主观经济地位差异,通过服务的社会价值、市场价值对其进行定价,再转入个人的信用积分账户中。

面对社区自身存在的人口流动所导致的“三留守问题”和老年人养老问题,可以结合社区优势,通过挖掘社区自身资产,进行合理的服务传递。社区本身是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的,但是由于信息渠道受到堵塞,从而形成了个人的“能力缺失”假象[13]。通过互助式阶梯所搭建的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个人可以将自己的优势能力转化为服务传递出去,去解决本社区他人在该方面的“能力缺失”问题。在服务传递的过程中,个人所存在的优势能力在该层面由于处于可以弥补他人能力不足的水平,看起来就像形成了社区内该能力层面的能力水平阶梯。以此类推,完成社区内能力阶梯式互助循环。

(二)社区间传递

通过信用积分制度在全国通用的未来预想,结合地区经济水平实际差异,形成以城市社区为主的高等院校及社会组织群体为第一阶梯,以全国各地处于行政等级为市县区中的中小学校为第二级阶梯,高等院校师生在其所处的城市或者城市主体辖下的各县区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当地的需求群体提供服务,再传递到个体指定积分转化受益人所在位置的中小学校,开展一对一、多对多的互助式链接服务帮扶活动。

例如:A地区高校的理想帮扶对象为B地区城市、农村社区,受限于时空限制,实际帮扶对象为A地区城市、县区社区老人。以信用积分制度为连接,将“一对一”座城市,或者“一对多”座城市的高校与中小学连接起来,建立理想跨空间帮扶对象,通过帮扶实际对象,获得“助一得多”的助人满足感升华,再将其纳入提供服务者的信用积分档案中,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考核分数,在其未来进行社会奖励考核时作为其个人档案的附加价值。

互助式阶梯既是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链接,也是代际群体间的年龄阶梯链接,又是能力差异的个体与群体之间的链接,将志愿和助人精神通过学生群体延续,传递至每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掀起一股助人的潮流,塑造出互助式的大社会环境。

四、结语

“互助式阶梯”作为一种社会服务传递方式的构想,是建立在优势视角之上,以“能力镜片”去看待社区的资产,从而实现社区自身问题的优势互补,劣势互助。

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理念出发,通过合理的系统运作去改造社区服务氛围,增强社区环境的服务能力,可以为多类群体解决自身能力不足所导致的非正常发展问题,从而恢复正常的功能,甚至达到增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阶梯养老群体
阶梯
养老生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养老更无忧了
良师·阶梯·加油站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艺术创意阶梯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不容忽视的校园“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