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探析*

2022-01-01 08:38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王忠宝
区域治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三山西山太湖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忠宝

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苏州市西南方,为苏州市吴中区所辖地,公园总面积达39.8平方公里,公园共由20多个小岛组成,其中以西山、三山岛、桃花岛、横山群岛等最为人所熟知。西山岛在太湖51个岛屿中面积最大,享有“水上桃花源”之称。在地质作用的改造之下,历经沧海桑田,在太湖一隅保存了奇特而壮丽的地质景观。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岛内气候温和、风光秀美,山河交融、遗迹丰富,果树翠绿、物产丰富,无愧于“水果之乡”“桃园”之称。2004年1月19日,国土资源部批准创设“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于2005年10月29日开园揭碑。

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北温带亚湿润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循来往复,岛上植被茂盛,郁郁葱葱,享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岛上物产丰富,出产的白鱼、银鱼、白虾称“太湖三白”,是太湖流域代表性的水中特产,其他如碧螺春茶和枇杷、石榴、板栗、杨梅、白果、桔子,以及太湖莼菜、马兰头、荠菜、野水芹等也声名远播。

公园可分为多个景观层次,如湖中群岛、湾中景观、山中峡谷等。广阔无垠的太湖,西山岛在其中,便宛若水仙,漂浮在蓝色的波浪上。岛内水气萦绕,气候清爽湿润,适合居住生活,也适宜短期旅行休养。关于苏州太湖西山,宋代诗人范成大丝毫不吝啬对它的赞美,留下了诸多的优美诗句。

从公园整体规划层面上,前人对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规划做了相应的研究。蒋波和邹松梅针对公园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思路以及若干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1]。相西如和丁纪江以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苏州东山景区、西山景区、光福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分析对风景资源进行归类、分级,为景区的规划提供依据[2]。王羽从景区生态效益的角度,主要利用Invest模型方法,细化西山景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调整以及景群景点规划等规划策略[3]。潘峰等利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其景观类型演变,明确西山岛风景开发目标和实现途径[4]。

根据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古生物化石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的整体分布特征,结合公园实际建设和保护情况,统计园内共计65处各类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中14处一级景点,23处二级景点,29处三级景点,组成了以西山岛和三山岛为骨架,林屋山、石公山、三山岛、缥缈峰、金铎山和后埠等6个景区为核心景点,2条地质旅游考察路线即林屋山-石公山一三山岛和马石山P-T金钉子辅助剖面-辛村-十二生肖石穿插其间的格局。

一、自然景观

地质遗迹是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整个地质旅游线路的核心。前人针对太湖西山岛进行过相关地质研究,邹松梅等运用生物地层学的方法曾对区域内地层进行了细致划分,明确了大部分地层的时代归属[5];王鹤年等通过西山震裂锥的发现研究,为太湖成因假说之一“太湖冲击坑”提供了实证[6];袁悦采用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手段,探讨其沉积环境演化过程,进一步推测太湖自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7]。结合遗迹地理位置分布、地貌形态、化石产出等特征,整个园区总体格局可概括为“2园6景2轴线”。在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自然景观又可分为洞穴奇观、泉水和湖岛风景三类。

林屋洞在林屋山之上,处于西山岛偏东部的位置。景区面积共计18公顷,洞口最高处可达9米,洞穴内部的可参观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别具一格。林屋洞主要由六个洞区组成,包括洞内滴水如雨下的雨洞、曾经出土珍贵文物的金龙洞以及相传为大禹藏书之处的旸谷洞等。石笋石柱多、桥多、象形石多、倒影多、石堑多和泉水多是林屋洞的六大特点。林屋洞是由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洞内空旷如大厦,洞内石林成簇,但洞顶平坦,故称林屋。林屋洞发育于上石炭统船山组碳酸盐岩中,构造上主要受北东向的断裂控制,经历一次水流对碳酸盐岩的岩溶作用形成而不是经多次形成的,因此洞内顶平如屋,立石成林,与国内其他溶洞在风格上有所区别。在地质年代历史中,林屋洞形成至今还很“年轻”,但其又是拥有悠远人文历史文化的古老溶洞。

石公山,位于西山岛金庭镇东南角,山高49.8米,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因山前临水处有一巨石,形似人形,佝偻而立,被称为“石公”。石公山不算高也不算陡,但三面临湖,一面背靠群山,山和水映在一起,天成的美景,为西山的绝佳景点之一。石公山是由石炭系碳酸盐岩组成,碳酸盐岩在长期的断裂挤压和溶蚀作用下,逐渐破碎,错落分布,形成如今陡峻的外貌,进一步形成了石人、石洞等天然景观。石公山上又有浮玉北堂、断层崖、一线天等景点,引来古今中外游客惊叹喝彩。

缥缈峰景区位于苏州太湖西山岛西北侧,作为西山主峰,其海拔336米。区内主要景点之一的缥缈峰被誉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缥缈峰”几个大字就刻在山顶上一块形似鹰嘴的巨石之上。它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经常被云雾笼罩。前人地质研究成果表明,缥缈峰山体底层是断裂的,其本身是外来推覆体,此推覆体在江苏省内最大,可达数十平方公里。缥缈峰顶有一瞭望塔,相传吴王夫差曾在此游历,极目远眺可将太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吴中泰山”当之无愧。

三山岛又名“小蓬莱”“笔架山”,顾名思义岛上有小姑山、北山和行山,又因三峰联缀而得名。三山岛是我国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12000多年,在东泊小山的古溶洞发现了古哺乳动物的化石和人类打制的燧石旧石器,“三山岛旧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及哺乳类动物化石出土处”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山岛中央的火山口周围盛产太湖石,太湖石形态各异,颜色深浅不同,具有“皱、漏、瘦、透”之特点,是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三山岛有一孤立的岩墙叫“板壁峰”,其受断层控制而形成,板壁高达十几米,坐落于山坳之间,宛若水石盆景。岛上发育有湖蚀地貌,主要为湖蚀崖、湖蚀穴,其中湖蚀崖近于直立的岩壁,与广阔的湖面相接,远远望去甚为壮观,另外岛上十二生肖石、牛背石均为湖蚀成因。

二、人文景观

文化景观是和自然景观紧密相连的,两者相互依存。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有许多文化景观,著名的有西山地质博物馆、西山古村落等。

西山地质博物馆位于缥缈峰山脚之下,是江苏省最早依托国家地质公园组建的博物馆,博物馆分为三层,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根据不同主题划分多个展厅区域,利用标本、文字及影像,向公众展示西山地区地质历史演化过程、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全面展示了太湖流域特有的自然景观资源特点,同时也展示了西山的自然、人文、地理风貌。馆中所藏的各类奇石、矿物类观赏石以及化石类观赏石,其种类之繁多,让人目不暇接,每一个都对应着一段特别的地质活动。西山地质博物馆不但集展览、收藏和研究于一体,而且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教的窗口,被授予“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江苏省地质学会科普创新基地”“吴中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等称号。

西山古村落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形成,据最新考古研究成果,西山地区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西山古村落一直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既有从整体上对东、西山古村落的特点,如空间模式、传统聚落建筑构造及其特征等作出的总结,也有就某一特定古村落所作的景观布局和优化研究[8]。西山岛古村落星罗棋布,其中东村古村可追溯千年,以清代建筑为特色;植里古村以“古道古桥古樟”闻名,堂里古村以拥有无与伦比的木雕花饰的雕花楼为特色,雕花楼为西山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还有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甪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的甪里古村等。在西山,古樟千百年来依然繁茂旺盛,人们在树冠下乘凉休憩,见证着古村落恬淡慷慨的生活。民居建筑外貌古朴简洁,代表着风雅的文化风尚。院落层次深浅不一、高低错落、规模各异,格局有长有宽,整体产生起伏和节奏感,极富吴地地方特色。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保护性政策的出炉,部分损毁的西山村落建筑也将得到修缮,焕发出往日的光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兼具人文景观资源,在科学可持续地保护和开发后,必将吸引人们的目光,成为综合性旅游胜地,进一步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三山西山太湖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三山虎山血战辉映青史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镇三山
辽太祖卓龙眉宫“取三山之势”之三山考略
观西山
太湖三白
赞东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