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水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2-01-01 16:26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刘冰
区域治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工科水利工程人才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刘冰

水利工程为工学类一级学科,下设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五个二级学科。水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精深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职业道德,掌握水利工程勘测与制图、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监理、科研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新时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在水利、水电、水保等水利部门从事施工、设计等技术性工作,在科研机构、水利类院校或开设水利工程专业的院校从事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

一、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明确提出于200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具体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指的是将可持续发展提高至绿色发展,指前人“种树”而满足后人“乘凉”的需要,指不留遗憾维系保存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资产,指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生命之源,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为了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维系人类社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地适应、利用、改造和保护水环境。水利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是调节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坚实保障系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无可替代的基石。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事业发展紧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成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了建造水利工程建设坚实人才堡垒,为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事业发展培养输送优秀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利工程专业建设和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

二、新工科内涵及意义

教育部“新工科理念”提出的新工科建设主旨明确,即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应对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要面临和应对的新机遇、新挑战,培养塑造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能够引领未来先进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新工科包含“新理念”“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和“新结构”五个部分,其内涵是全面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并以此为引领;建设理念是应对时代高速变化、塑造科技未来;主要途径是通过“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调+共享”培养多维度综合性、创新型杰出工程人才[2]。

三、传统模式下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悠久的历史,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全世界年代最久远且至今仍在使用的伟大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学科建设在我国历史也十分悠久,目前全国开设水利工程专业的院校已超过80所[3]。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对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模式下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心是教师、书本和课堂。高等学校教师引进,尤其是青年专业人才引进多源自同类型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深远。“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容易降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比较困难。

(二)实践教学形式化

水利工程实践教学第一部分是实验,课程依托理论课开展,以教师实操为主、学生实操为辅,实践效果不显著。水利工程实践教学的第二部分是毕业实习,由于没有国家政策依托和支持,而很多企事业单位受繁重工作任务影响,选择不接收水利工程专业的实习生,受实习基地数量、业务面和业务量的影响,学生参观学习多而亲身实践少。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化,难以满足新时代水利工程人才培养需求。

(三)“双师型”人才缺失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师资是检验高校培养人才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教师的引进多来自具有同类专业背景的高校或科研院所,专业方面理论知识扎实但具备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稀缺,高校“双师型”人才的缺失导致新时代水利工程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力不足。

四、新工科背景下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新工科是一项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它的提出背景是为应对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新工科强调提升面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变化的积极性,提升塑造世界的主动性,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新工科背景下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讲话中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7年提出的新工科建设,是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2019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第六项战略任务为“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顺应新工科背景下水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高校人才培养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将日常课程教学、专业实践与创新教育关联互通的教学模式。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人才培养,一是依托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二是依靠教师创新型教学,进行专业基础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三是贴合水利工程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通过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中国创翼”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教,深化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

(二)强化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育人

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校水利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培养具备出众实践能力、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的引入为高校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逐渐成熟体现在充分融合企业文化、经济和人力等资源共同培养,从新生入校到毕业入职,全过程、全方位、全角度培养。着力打造高质量实训基地,学生实践训练全程考核,考核标准紧密贴合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发展特点和刚需人才素质要求。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依据企业、行业实时需求专门制定,学生通过各层级实际项目的实践操作充分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全过程培养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涵盖企业、行业的刚需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扎实做好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真切熟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自我实时分析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操作能力,从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达成生、校、企三方共赢目标。

(三)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

新工科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而水利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勘测、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技能。“VR”虚拟现实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新工科背景下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创新方式。培养学生通过智能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筑物建模,通过实践操作建立立体印象,加深学生直观观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知识技能储备,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行业高新技术,进一步为实践和就业做好充足的技术准备。教师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和智能技术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更加深入理解和熟悉[5][6]。

五、结论

随着我国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为了应对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要面临和应对的新机遇、新挑战,培养塑造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能够引领未来先进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从实际工程出发,创新新工科背景下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育人,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竞争力提升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关链接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我们将深入系统地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从理论上创新、从政策上完善、在实践中推进和落实,一步步将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蓝图变成现实,建立中国模式、制定中国标准、形成中国品牌,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工科水利工程人才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人才云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