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影 贺锦江(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深入,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逐渐增加,创新活动一方面虽能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但创新一词往往意味着对原有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内既有的规定、规则进行突破,换言之,创新的企业通常需要突破现有的一些制度框架。在互联网和数字化的加持之下,企业成为社会创新的重要主体。比如说,新产品的涌现,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新产品出现需要企业的大力推广,企业在推广新产品的过程中会面临新产品所带来的制度创新,比如,自动驾驶功能,它是产品本身带来的新事物,但也给驾驶行业带来了挑战,是对原有汽车行业的一种制度挑战。除此之外,新产品的涌现也会带来相应的社会问题,导致政府不得不针对新行业制定相关新的法律法规,如自动驾驶带来的驾驶安全问题等。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会带来一定的制度压力,而这种制度压力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数字化背景下的制度压力对企业而言,比传统背景下的制度压力会更大。具体而言,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的作用会被最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作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创新主体,本身会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因此,也会面临极大的制度压力挑战。对于企业而言,受到的制度压力包括多维度的制度压力,而这种制度压力往往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所产生。从制度理论的同构思路来讲,组织需要应对外部的制度环境,并根据外部的制度环境及时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变或调整组织策略,比如,通过结构分离的方式,通过拆解组织不同部分的方式,在此基础上,不同的部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应对,该方式下企业需要建构不同的组织结构以应对不同的外部制度压力和制度压力的反馈主体,这对企业本身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总而言之,互联网和数字化背景下,企业作为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创新主体,是推动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往往承担着更大的创新责任。为此,数字化背景下企业主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比传统环境更严峻的外部环境,使得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注意力以解决外部制度环境带来的压力。然而,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所需应对的制度压力虽越来越复杂,但数字技术为企业应对复杂的外部制度环境提供了助力,企业可以依托于数字技术对制度环境进行应对,如数字化具有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尤其是互联网的跨地域、跨时空特征,企业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被打破,大范围的数字化技术,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用户参与,如电商平台,带动了非常多的消费者,这是由于线上直播、网购等形式与传统的消费形式不同,此方式更能够带动用户消费,从而使得最后的销量呈现指数式增长,这与以前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因此,企业通过用户基础,可以更大程度地去应对外部的制度压力,如企业可以通过培养用户的习惯,进而联合用户一起创造新的业务,典型如网约车行业、共享单车等依托于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新兴行业。
企业面临的制度压力是多维度的,实践中对制度压力的看法通常根据不同的主体进行识别反馈,即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合法性来源,需关注不同的制度压力。比如,企业通常会通过增加一些公益事业来获得政府的认可或通过建立政治关联,来提升自己被政府认可的机会,以此应对政府带来的制度压力。而对于市场用户,由于企业将市场作为企业获取市场占有率或是获得生存机会非常重要的对象,企业通常会选择单独处理,比如,通过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或者是获得用户的肯定来实现自身的合法性生存机会,以此从市场里获取用户的认可度。
与实践层面相对应的是,理论层面也有诸多学者对制度压力本身进行分维度讨论,这可以追溯到制度理论对合法性的分类,按照Scott(1995)的分类思维,合法性本身可以分成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对此,按照合法性的分类,制度压力可被区分为规制压力、规范压力和认知压力。其中规制合法性强调政治的强制性约束,包括政府的法律、法令;规范合法性强调组织与社会规范、价值观的一致性;认知合法性强调组织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并认为理所当然的程度(Scott,1995)。尽管后续诸多学者也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其他方式的划分,但总体依然遵循以上三个维度的划分依据,具体三维度的划分依据如表1所示。
表1 制度的三大支柱框架
基于上述的研究基础,本文在讨论制度压力的多维度分析框架时,也遵循上述思路,在此基础上考察外部制度环境为企业带来的压力。从规制压力、规范压力和认知压力三维度出发的外部制度框架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制度环境这一构念的解构提供了依据。为此,本文的制度环境解构也从上述三个维度进行。
此外,已有研究对组织的行为响应分析不单单聚焦于组织的外部情境和特征,部分学者也对个体和组织层面的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从个体层面来看,已有研究从高管或者创业者的特征出发,如性格更专职的高管在做企业决策时会更迅速,对外部的反馈也会更强烈(张慧,黄群慧,2022),有家庭的高管在做决策时会更考虑员工的心理因素等,高管或创业者的个体经历也会影响着企业的最终决策,如高管的背景,具有不同类型企业的工作经历等,这些经验都会影响企业最后的战略选择,除此之外,已有研究也从高管团队层面进行分析,例如,在高管团队异质性的讨论中,分析了高管团队学历背景异质性、性别异质性等多元化因素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上述因素分析都有助于本文从高管或者创业者的个体层面分析企业的策略应对,最后形成整体的分析框架。
从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组织特征展开,如不同的组织结构,从科层制和扁平化等角度分析组织结构对企业决策带来的不同影响,将组织特征划分成结构特征、情境特征、领导特征等,进而从企业决策的双元性德国展开对企业决策的讨论;第二,也有研究从组织的类型展开,如传统企业结构、平台化企业结构等方面讨论不同企业类型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或从组织的所有权性质进行讨论,比如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差异性等;第三,从组织内部进行讨论,区分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之间的差异,认为家族企业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决策会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李新春等,2020)。为此,组织层面的相关研究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诸多基础,也为本文从整体上架构组态分析的思路提供了依据。
已有研究对制度压力的讨论通常是单维度的,往往从某一个维度对企业需要应对的制度压力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规制压力维度上,讨论企业如何通过和政府建立政治关联来减少自己的规制压力,或者企业如何通过建立产业联盟等方式,对某一个行业进行创新,最后形成新的场域,并促使政府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等,使得某一个领域逐渐成熟,进而缓解规制压力;从规范压力维度上,讨论企业如何对现有行业进行重构,在数字化背景下,由于数字化带来的行业变革使得行业主导的规范会被再次颠覆,现有的行业内竞争格局也会被不断地打破、重构,产业革命的发生影响每一个行业,进而对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可能会面临市场的萎缩,生产方式的转变,而许多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数字化技术不断的弯道超车,从小企业逐渐成长为行业内重要企业。因此,企业需要及时关注数字化带来的行业变革。目前,平台化的建设如火如荼,许多行业都诞生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平台,为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尽管从实践层面来看,大企业成为平台建设的主导,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也可以趁此抓住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特别是在行业知识要求不高的行业里,已经有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行业内重要的平台支撑。
从认知压力维度上,已有研究多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进行分析,关注企业对用户的影响以及用户对企业的认可。市场认知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只有获得了市场认可,才有机会获得盈利,进而获得生存机会。因此,企业都异常注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数字化背景下,市场认知变的越来越多元,用户已经不是以前的卖方市场,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已经无法满足其多样化需求,为此,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越来越关注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共创,即用户如何参与到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来。由于用户是市场主体之一,不能仅仅扮演着购买和使用产品、服务角色,而是更需要走向前端,进入到产品的开发过程。因此,用户的认知也在数字化背景的推动下不断发生演变。
与以往从单一维度看待制度压力的三个维度研究不同,本文更关注三个维度的整体性,从scott提出这三个维度开始,规制、规范和认知不断地被学者引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三个维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为此,把三个维度单独进行讨论,忽略三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性,显然不符合框架提出的初衷。事实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已经在实践中有所体现。例如,在新兴的互联网发展行业,政府的政策往往是跟着用户反馈来提出,这是由于电商行业发展初期,相关问题还未显现出来,当不断发展实现一定规模之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爆发出来,随着大量用户对假货、产品质量等问题的反馈,政府不得不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由此来看,规制制度压力受到了认知制度压力的影响。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维度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需要从系统的视角融合三维度之间的制度压力,并从整体出发进行统一考虑。
本文构建了企业面临制度压力的组态分析框架,与前述单维度的研究思路不同,本文将个体维度和制度维度的分析纳入一个研究框架中进行讨论,试图从系统性的角度对企业如何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制度压力做有效的解释。本文的组态分析框架遵循管理学研究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组态思维。组态思维和以前的因果研究存在不同,以往的因果关系研究多考虑的是一因一果,即考察的是单一的影响因素对企业行为或者企业绩效带来的结果。尽管有学者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如个体维度的管理者特质(背景、经历、经验等),组织的特征(组织规模、组织结构类型等),外部制度环境(规制压力、规范压力和认知压力等),但从以往研究的文献分析中看,存在的理论鸿沟是以往研究都是单一维度的分析,忽略了管理结果往往是多因一果导致的,也就是说多种因素之间会相互作用、补充,从而影响管理的结果,例如,管理者个体的决策和组织层面、制度环境层面的特征存在显著的关系,即个体的决策没有办法脱离于制度环境独立存在。与组织和环境的经典文献保持一致,本文的观点同样认为组织是存在于环境之中的,组织既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又会对环境本身产生影响,组织中的任一主体都没有办法独立于环境存在,因此,个体或者组织的决策都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文化、氛围等方面都会影响个体的认知、想法,以及组织层面的结构框架等。为此,三者之间是存在一定内在联系的。
综上,本文从企业应对制度压力的多种角度出发,构建起整体的分析框架,以期对企业应对环境的理论框架产生相关的作用。具体的组态分析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组态分析思路
在该框架里,本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构建起了管理者如何选择应对制度压力的策略和方式,对于管理者而言,在做战略选择决策时,需要重点考虑这三个维度的选择。对企业而言,由于三个层面的影响都是同时存在的,进行战略决策需要整体考虑三个维度。
以往研究主要重点关注环境层面的三个维度对企业应对策略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应对制度压力的考量需要考虑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变量。个体层面可以考虑管理者学历背景、工作经验、领导风格等特征,组织层面可以关注组织规模、组织结构类型、组织所有权性质等特征,从而与环境层面的三个因素形成互补。除此之外,本文认为还需要从组态思维出发,考察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通过多因一果和组态分析思路,为企业应对外部的制度压力提供一个整体性的框架。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企业面临制度压力的应对策略,从以往经典环境层面的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企业在应对制度压力时,需要考虑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的特征,并构建起系统性的研究框架,为回答企业如何应对外部制度压力提供了参考。这是由于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更为复杂,企业需要从多维度整体考虑如何应对制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