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022-01-06 01:49滕静涛
对外经贸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创跨境电商

王 倍 滕静涛 刘 红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一、高校推进“双创”教育的重要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既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1]。2018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不仅要巩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还要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使创业创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上蔚然成风。”[2]可见,高校推进“双创”教育刻不容缓。

二、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学生“双创”意识有待提高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全国来看,东南沿海、江浙地区商业氛围浓厚,而占国土面积更大的内陆省份地区商业氛围欠缺。从江苏来看,苏南地区商业氛围浓厚;而苏中、苏北地区商业氛围欠缺。东南沿海高职院校的学生从小生长在有商业氛围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商业思维。其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双创”意识强,稍加引导就特别愿意参加各种商贸类创新创业活动。而来源于内陆省份以及苏中、苏北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从小缺乏商业氛围的熏陶,创新创业意识有待激发。比起创业,学生可能更希望通过三年大专的学习,接着转本,提升学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是“双创”人才培养的首要难关。

(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毕业后直接从教,普遍缺乏企业实战经验。俗话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胸有一桶水。这说明了要有效传授学生知识或技能时,教师自身知识广度、深度以及技能水平的重要性。商贸领域是市场瞬息万变的行业,信息的发布、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迭代都可能意味着商机。而商机转化为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鲜活的企业实践的浸染。由于教师的企业实践机会有限,实战经验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见于通识教育中,还未与专业教育完全融合。因此,其师资的专业比较宽泛,受限于此,教师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未能与商贸实践紧密结合,对学生后续开展商贸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助力有限。师资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市场敏感度不够,是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之一。

(三)“双创”实践平台不完善

“双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顺利开展的必备物质基础。 从硬件来看,适合进行双创实践活动的实训工厂或产业学院仍在筹建过程中。从软件来看,国际贸易专业现有的教学实训软件大多模拟传统贸易,跨境电商领域的模拟软件仍有待进一步配置。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国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多由企业运营和鼎力支持,如德国,高职院校能够把学生实践环节直接放在企业,借助企业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而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缺乏来自企业的投入。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定位

(一)行业背景

后疫情时代,外贸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首先,传统外贸遭遇考验,疫情改变了做生意的方式和模式。为了寻求突破和发展,外贸企业不得不开拓电商市场。其次,消费者在疫情特殊时期养成的线上交易习惯成为常态。线上消费占据了整个消费市场的较大比重。很多运营良好的外贸企业注意到了消费端的变化,开始关注线上消费市场,主动拓展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业务。再次,跨境电商市场兴旺,吸引了大量国内电商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开拓跨境电商业务。在此背景下,跨境电商市场越发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和传统外贸并驾齐驱,成为了各国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境电商和传统外贸并不是割裂的。如前所述,许多传统外贸企业已经涉足跨境电商业务,在企业实践中,传统外贸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之间已无泾渭分明的划分。区别于传统外贸业务,跨境电商业务有以下特点:第一,改变了触达客户的方式,将线下获取客户转变为线上获取客户;第二,改变了交易谈判、合同磋商、支付结算等商务环节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可见,从传统外贸到跨境电商,改变的仅仅是交易的形式、手段和渠道,不变的是两者的本质,即国际间的商品或劳务交易。因此,跨境电商人才和传统外贸人才具备了融合培养的内在机理。

(二)“双创”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最核心和最首要的问题”[3]。立足职业化理念,高职教育应该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对接产业或行业新业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当前,跨境电商人才紧缺。市场要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不仅能熟练开展传统外贸业务,而且也能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双创”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同时对接传统外贸和跨境电商,围绕外贸从业核心技能以及创新创业素养,改革垂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双创”跨境电商人才。经调研多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如表1:

表1 “双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

四、国际贸易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路径

(一)构建“双创”实践教学体系

“双创”人才培养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素养。根据“双创”教育目标以及“双创”跨境电商人才规格,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四位一体”国际贸易双创实践教学体系。“四位一体”指集“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专业双创课程”“综合实训课程”“智慧商业实践实习”于一体的双创能力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双创基本素养,包括创新思想、创业意识、企业家精神等,奠定双创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基础。专业双创课程着重提升学生的单项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践行专创融合,是双创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综合实训课程着重提升综合技能水平,构建复合型技能,是双创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智慧商业实践实习着重提升实践实战能力,是双创人才培养的检验、反馈和提升平台。可见,“四位一体”双创实践教学体系从人才的基础面培养到专业单项技能培养,再到专业综合技能培养,再到实践实战能力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和素养,是双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夯实创业根基

“通识教育”起源于19世纪,从一开始就担负着学科教育之间的纽带作用,弥合因分科而致知识割裂对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4]。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体系,夯实创业根基,是双创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双创通识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通过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和法规;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方法和途径,奠定双创基本素养。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双创基本素养的培育,包括具有敏锐时代精神、创新思想、创新精神、个性化、高度社会责任感、创业意识、追求个人价值等。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开设,不仅肯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地位,而且通过其纽带作用将各学科双创知识重新整合,连成网,织成面,形成双创体系,最终奠定双创人才培养的深厚思想基础。总之,高校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是创业思想转化为现实价值的重要根基,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信号,更是驱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引擎[5]。

2.建设专业双创课程,落实专创融合

专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亦是推进双创教育的前沿阵地。离开专业,双创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离开双创教育,专业教育将缺乏深度和内涵,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总之,推进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激发两者的互促良性循环,是双创人才培养的关键。专业教育要承担的基础双创任务有:一是提升学生的单项专业技术技能,奠定开展双创活动的基础能力;二是从专业的角度拓展学生的前沿视野,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践行专创融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发力:

(1)大范围推进双创课程建设

大范围推进双创课程建设,发挥双创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思政引领作用,助推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课程在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各门课程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双创”改革。第一,专门增设学科前言专题讲座,引导学生通过讲座开拓思维,通过课后阅读最新文献了解研究热点及动向,再通过小论文写作总结和反思,逐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要结合课程的对接岗位,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研讨,共同挖掘课程与“双创”的结合点,对课程进行双创定位。第三,要将“双创”理念融入教学设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措施中,即“遵循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渐进阶梯式提升规律,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素与教学环节及具体教学措施紧密融合,促进教学理念创新和教学模式转变。”[1]

(2)实施双创课程群选修制度

以现代商贸类核心岗位为抓手,建设双创课程群,在不同专业间开展广泛的双创课程群选修制度。实施双创课程群选修制度,发掘和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是培养复合型双创人才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由各专业选择若干核心岗位,确定履行该岗位职责需要的职业技能与双创素养,再确定可以支撑该技能与素养培育的课程,确定为双创课程群,供其他专业选修。比如某校国际贸易专业已有核心双创课程群,包括“跨境营销岗”课程群、“跨境运营岗”课程群、“跨境物流岗”课程群、“跨境网络编辑岗”课程群,同时还安排了选修的双创课程群,包括“网店运营岗”课程群、“连锁门店运营岗”课程群、“市场营销岗”课程群。国际贸易学生可在这些选修范围内选修一组或两组课程群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专业拓展能力,向着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的目标而努力。

3.筹建综合实训平台,打造技能提升空间

配置跨境电商专业实训软件,筹建国际贸易双创综合实训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复合型技能打造提升空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全球闻名。其核心就是学校和企业双元主体协同育人。学生不仅仅是学生,而且是企业里的员工。他们一边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企业实践。学生们在企业里通过观摩和实践学习技能,同时将实践中的问题带到课堂进行交流和答疑;再用课堂所学指导实践。通过理实一体化校企协同育人,学生获得了成长,具备了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不具备在上学期间就把学生放到企业进行实践的条件。虚拟工作环境,构建仿真工作项目配合课堂的理论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就非常重要。基于此,各种仿真专业实训软件被广泛开发出来。应该看见,现阶段仿真专业实训软件在学生综合技能培养方面具备突出的优势。一是仿真度高。随着信息技术和仿真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度的提升,大量企业汇集人力、物力,加大对仿真专业实训软件的研发投入。目前,各种仿真专业实训软件已经能够很大层面上模拟真实的职场生态,几乎可以做到以假乱真。二是建设成本低,速度快。建设条件基本上只需要有电脑和联网环境。三是训练成本低,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学校可以自主安排课程和训练。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软件了解跨境电商生态链、跨境电商运营流程,学习跨境电商选品、跨境电商数据分析、跨境电商客服等技能。

4.建设智慧商业实践实习平台,构建双创能力孵化空间

(1)第二课堂活动

建设智慧商业实践实习平台,首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多种实践资源。将双创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既可以丰富双创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可以使双创教育高密度高频次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职院校都有校级院级社团组织,包括常规社团和专业社团。常规社团如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会、团委等。这些常规社团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要引导学生多多参与各种社团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实践证明,相比于普通学生,社团的骨干往往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素养。另外,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大多有自己的专业社团。专业社团活动在专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可以凝聚一批对专业感兴趣的同学,为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人员储备。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为专业交流和探索搭建平台,是学生专业学习的拓展和补充。高密度高频次的专业社团活动的熏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第二课堂活动还包括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比如挑战杯大赛,校级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发挥大赛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检验和提升作用,倒逼学生不断提高双创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智慧商业实践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是高职学生从校园学习走向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步入就业市场的序幕。其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从双创培养角度看,顶岗实习应该结合对口专业来开展。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顶岗实习要对接跨境电商,帮助学生获得跨境电商从业经验和经历,为后续的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创业是顶岗实习的一种新型方式,国际贸易专业还可以引导有实力的学生以跨境B2C运营为契机,在东南亚电商市场上开启创业梦想。

(3)校企合作

将合作企业引进校园,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引进校园,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磨炼实践能力。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战。真实项目的引领对拓展学生的双创思维具有重要的激发意义。通过实战反馈教学效果,为下一轮的教学提供参考建议,以战促学,以战促教,以战促赛,发挥实战对人才培养的反馈和提升作用。比如,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和各地外经贸企协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微创业实践。再比如,目前东南亚电商市场处于蓝海,shopee和lazada电商平台为了发展,推出了和学校、企业三方合作共建B2C跨境店的项目。有条件的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带领学生进行跨境B2C创业。再比如,有一些院校的教师团队本身有电商企业资源,他们就可以和企业一起组建双创团队,建立双创工作室,为双创实践建立长效机制。

(二)“双创”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1.整合多维资源,增强学生“双创”意识

整合校内外多维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6]。一是加强对学生职业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大一阶段,安排多场职业生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校级和省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提前规划大学生活以及职业意向,为双创人才培养提出问题。二是充分挖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保持校企合作的常规化、高频化运行。引进企业专家给学生做讲座,将企业家思维引入专业教育,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三是制定课程双创管理办法。将教师双创实施和落地情况计入绩效考核,提升教师建设双创课程的积极性。通过课程双创的落地保障双创教育的常态化,不断提升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知和认可。四是制定学生双创积分制度。统筹制定各类双创活动的积分制度,引导学生参与双创活动,分阶段推进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水平。五是以校级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打造双创典型案例,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挖掘创意,参加校级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大赛,进行创新创业初次实践。通过校赛遴选表现突出的作品,聘请企业专家和行业导师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打磨出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大赛。

2.加强双创师资培训和培养,提高双创育人能力

一是要开展常规性的双创专项师资培训。近几年教师的国培和省培包含很多双创专项师资培训项目。双创专项培训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及时更新和完善其知识结构,补充最新的创新创业案例,提高其双创育人能力[7]。二是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课改水平。通过参加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职场环境、行业最新资讯、岗位工作任务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开展课岗融合,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内容与职场实际脱节的状态,提高双创育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现实性。三是搭建校企政三方合作平台,为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当前企业参与教师实践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多数情况下企业实践项目依靠教师和企业的私人关系,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四要借助各类教学竞赛或学生技能竞赛,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课改能力。竞赛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搭建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交流平台,集思广益,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深入进行,拓展双创育人思路。

3.构建“学-训-赛-战”互促学习机制,建设双创能力养成通道

为了保障“四位一体”双创实践教学的落实,构建“学-训-赛-战”互促学习机制。学指的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整个互促学习机制的基石。训指的是学生通过综合实训,提高综合技能水平。赛指的是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提高竞技操作水平。技能竞赛是对学生技能熟练度、专业岗位技能的综合运用水平、团队协作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尽责抗压能力等等的全面检测。借助比赛,学生在更高平台上展开竞技,提升技能、拓展眼界和思维。熟才能生巧,巧才能生新,新才能致胜。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竞赛的检验和反馈可以倒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目前,级别比较高的是全国范围内的省级和国家级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可选拔学生尽可能参加,借此契机倒逼学生提高技能,增长本领。战指的是学生的企业实战经历。高职院校要挖掘企业资源,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实战项目。如此,学生可以在实战中直面问题,增长见识和才干。通过实战反馈出来的问题,反思学习和训练中的疏漏,印证技能竞赛的考核,为后续学习指明方向。总之,建设“学-训-赛-战”互促机制,落实各个环节的任务、质量标准和反馈功能,使 “学”与“训”理实一体, “赛”与“学”互相促进, “赛”与“训”点面结合,“赛”与“战”相互印证,“战”与“学”互相促进,形成“学-训-赛-战”良性闭环循环,建成双创能力养成通道,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螺旋式上升,最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8]。

4.革新学生考核体系,发挥双创评价导向作用

考核方式在学生培养中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施“双创”育人,需要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指标中体现双创评价特色。一是在“双创”课程中设置双创考核任务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双创活动。二是在学生的综合测评中单列“双创活动”考核指标,全面考核学生双创活动的参与度和参与水平。即将学生的双创活动参与及获奖情况纳入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测评环节。在此制度导向下,学生将更加重视双创活动,更有积极性参与各类双创活动,为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双创跨境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