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2022-01-06 12:00曲晓东
乡村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融合度佛山市指标体系

曲晓东

(广东东软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自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印发以来,城乡融合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城乡融合发展是通过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达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消除城乡发展差距,构建城乡融为一体的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术界对城乡融合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方面。

曾国平等构建了由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之比等9 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 年我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距[1];周纪昌扩展了评价指标,构建了分级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2];高波等从空间、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5 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并运营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进行了研究[3];李红波等构建了涵盖空间融合、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和环境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部分地级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4];窦旺胜等从城乡经济融合、社会生活融合、人口融合和建设融合4个维度构建了评价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2010—2017 年日照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评[5]。总体而言,学者关于城乡融合的研究早期主要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评价对象。但是一个省内不同地级市之间的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等方面的差异是巨大的,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评价对象,无法准确地反映各地级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也不能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因此,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开始转向以地级市为评价对象,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同时,由于国内学者对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较少,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更有意义。

笔者首先从空间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人口融合和环境融合5 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佛山市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2009—2019 年佛山市城乡经济发展数据,运用两阶段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佛山市过去11年的城乡空间融合度、经济融合度、社会融合度、环境融合度、人口融合度和综合融合度;最后,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分析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并能采用量化手段进行定量化的指标因子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以城乡关系融合的终极目标为导向而建立起来的反映城乡关系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指标集合[6]。笔者借鉴陈鸿彬[7]、高波、李红波和窦旺胜等的研究成果,结合佛山市城乡发展的实际状况,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设计了评价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三级指标体系。具体而言,城乡综合融合度为一级指标(目标层),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社会融合度和城乡环境融合度5 个方面为二级指标(准则层),三级指标涵盖公路网密度等19个细分指标,详见表1。

表1 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2020年)、广东统计年鉴(2010—2020 年)、佛山统计年鉴(2010—2020 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2020 年)和Wind 数据。个别不易获得的残缺数据通过内插法获得。为了消除指标的量纲差异,对指标数据进行了ZScore标准化处理。

2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笔者采用两阶段主成分分析方法(TSPCA,Two Stag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并借助 SPSS 24 软件对2009—2019 年佛山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首先,用经过Z-Score标准化处理后的三级指标数据作为第一阶段经典主成分分析法的输入,确定各三级指标在各二级指标中的权重以合成5 个维度指数;其次,将二级指标得分数据Z-Score 标准化处理后,作为第二阶段经典主成分分析法的输入,得到5 个维度指数在城乡综合融合度中的权重,最终计算得出城乡综合融合度。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2.1 空间、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融合度的计算

首先运用SPSS 24 软件,采用经典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9—2019 年佛山市的空间融合度(Y1)进行测算,其他人口融合度等的测算与此类似。

①适宜性检验。将空间融合度的三级指标数据X1~X4输入SPSS 24软件,软件分析结果显示4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0.3,适合作主成分分析。

②提取主成分。依据主成分分析法,选取特征值大于1、总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前几个主成分。根据SPSS 软件输出结果,对于空间融合度,选取第一个主成分就可以满足要求,因此,只选择一个主成分。SPSS 总方差解释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空间融合度的总分差解释

③空间融合度(Y1)计算。根据SPSS软件运行结果,可以写出空间融合度(Y1)的计算公式:

式(1)中 :ZVAR0001、ZVAR00002、ZVAR00003、ZVAR0004是X1~X4的标准化变量。

依据公式(1),可以计算出2009—2019 年佛山市的城乡空间融合度(Y1)。同理,可以测算出2009—2019 年佛山市的人口融合度(Y2)、经济融合度(Y3)、社会融合度(Y4)和环境融合度(Y5),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佛山市2009—2019年城乡融合度测评结果

2.2 城乡综合融合度(Y)的计算

城乡综合融合度的测算方法与空间融合度的测算方法相同,将上一环节测算出的空间融合度(Y1)、人口融合度(Y2)、经济融合度(Y3)、社会融合度(Y4)和环境融合度(Y5)作为新的变量数据输入SPSS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的2009—2019年佛山市城乡综合融合度(Y)如表3所示。

3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2009—2019年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到,无论是一级指标城乡综合融合度,还是二级指标空间融合度、人口融合度等,2014年以前的数值都是负数,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主成分分析的多元数据降维技术,在降维之前对数据进行过ZScore标准化处理,所以这些负数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负数,不是说明2014年之前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非常差;这些负数是相对意义上的负数,而是说明佛山市2014年之前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低于2009—2019 年这11 年间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均值。

从表3和图1可以看出,近11年以来佛山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其中,经济融合度的提升幅度最大,从2009年的-3.081提升至2019年的2.662,对综合融合度的贡献最大;其他提升幅度较大的依次是人口融合度,从-3.318 提升至2.062;空间融合度,从-3.219 提升至1.796;社会融合度,从-1.646 提升至2.383;和环境融合度,从-1.590 提升至1.661;各融合度对城乡综合融合度的平均贡献情况见图2所示。

图2 2009—2019年佛山市各融合度对城乡综合融合度的平均贡献

3.1 城乡空间融合度

最近11年佛山市的城乡空间融合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在2019年略有下降(见表3、图1),城乡空间融合指数从 2018 年的 1.901 下降至 2019 年的 1.796,下降幅度5.52%。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2019 年三级指标“每公里公路客运量X2”同比2018 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下滑幅度为13.90%。但是,这种下滑导致城乡空间融合指数下滑很可能是一种假象,因为过去11年佛山市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居民的出行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从公共交通逐渐转向私家车自驾,进而导致每公里公路客运量出现了下滑。

图1 2009—2019年佛山市各融合度得分及综合融合度得分

3.2 城乡人口融合度

佛山市城乡人口融合度由2009 年的-3.138 增长至2019 年的2.062,保持了良好的上升态势(见表3、图1)。但是,人口融合指数在2019 年稍有下降,由2018 年的2.123下降至2019年的2.062,同比降幅2.87%。这种下降是正常的,仔细查看人口融合指数所包含的三级指标数据,可以发现原因出现在“全社会非农从业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之比X6”这一指标上。这一指标的数值在2017—2019 年出现巨幅波动,由2017 年的19.38 上升至2018年的26.75,然后又下降至2019年的24.85,进而导致了人口融合度在2018年出现了急剧上升,2019年又出现了小幅下降。这种现象与佛山市政府号召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绿色农业的社会经济政策有很大关系。

3.3 城乡经济融合度

佛山市在城乡经济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经济融合指数从2009年的-3.081上升至2019年的2.662(见表3、图1)。佛山市城乡经济融合指数在2019年出现了小幅下降,由2018 年的2.725 下降至2019 年的2.662,下降幅度2.31%。这是由于城乡经济融合的三级指标“二元对比系数X9”和“非农业产出与农业产出比X12”2 个指标数据在2018—2019年间出现了小幅下降,分别由0.395和67.783 下降到0.368 和67.511,下降幅度分别为6.84%和0.40%。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增加值的增加,最近几年佛山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

3.4 城乡社会融合度

2009—2019年佛山市城乡社会融合度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社会融合指数由-1.646 上升至2019 年的2.383(见表3、图1)。社会融合度涵盖的三级指标有“城乡人均文化事业费比X13”“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X14”“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X15”和“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X16”,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城市公共福利的惠及程度。稳步提高的社会融合度说明佛山市经济发展的成果由全民共享的比例越来越高,人民幸福感在增强,社会和谐度在提升。

3.5 城乡环境融合度

2009—2019年佛山市的城乡环境融合度波动幅度较大,走势不平稳(见表3、图1)。环境融合指数从2009 年的-1.590下降至2011年的-2.420,然后稳步上升,在2017年达到高点1.954,随后又出现下降,降至2019 年的1.661。环境融合度涵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3 个指标。前两个指标的数值在2009—2019 年平稳上升,但是后一个指标的数值在同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因而导致了环境融合指数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3.6 城乡综合融合度

佛山市城乡综合融合度从2009年的-3.387逐渐上涨至2019年的2.893,走势非常平稳(见表3、图1)。城乡综合融合度的逐年提升,反映了佛山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增进民生福祉。

4 结论与建议

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09—2019 年佛山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二级指标当中,经济融合度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贡献最大。经济增长与城乡融合度之间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数据分析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2,经济的平稳增长促进了佛山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基于前文的研究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城乡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空间融合、人口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和环境融合5 个方面,政府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导者,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整体部署,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才能实现预期工作目标。②城乡融合发展需具备坚实的产业和经济基础,政府要着力推动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打造绿色有机农业,建立乡村工业园区,发展旅游服务产业,让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融合度佛山市指标体系
医院图书馆参与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讨
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李西鹏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