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属(Thrips linnaeus)4种蓟马简易鉴别方法1)

2022-01-06 12:04王春慧丛林包文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单眼玻片棕榈

王春慧 丛林 包文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010019)

蓟马属(Thrips)归属于蓟马科(Thripidae)蓟马族(Thripini)。目前,世界已知约300种,我国记录43种,蓟马属是蓟马科(Thripidae)中物种数量最多的属,直接和间接危害蔬菜、果树及农作物的集中属[1]。其中,棕榈蓟马(ThripspalmiKarny)和烟蓟马(ThripstabaciLindeman)是世界性重要害虫[2-3]。近几年,国内外对蓟马属害虫的生物学特性、杀虫剂抗性及其机理和田间防治措施研究比较多[4-8]。蓟马属物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寄主植物单一者甚少,多数物种的寄主植物较多[9]。据初步文献统计,棕榈蓟马寄主植物有33科117种,黄蓟马寄主植物有28科99种,八节黄蓟马寄主植物有27科45种,短角蓟马寄主植物有2科2种[10]。蓟马属主要的外部形态特征是单眼前鬃缺,单眼前侧鬃短于或约等于单眼间鬃,眼后鬃排成一列,触角7节或8节,第3~4节有叉状感觉锥,下颚须3节;前胸背板后角鬃2根,后缘鬃3~6对,中胸内叉骨有刺;腹部第5~8节背板两侧有微弯梳,第8节的微弯梳位于气孔内(中)侧。蓟马属物种之间的外部形态差异微小,鉴别难度大。尤其,黄蓟马(ThripsflavusSchrank)、八节黄蓟马(ThripsflavidulusBagnall)、短角蓟马(ThripsbrevicornisPriesner)和棕榈蓟马之间的外部形态结构差异甚小,容易出现研究结果错位分配现象。本文为了快速鉴别黄蓟马、八节黄蓟马、短角蓟马和棕榈蓟马,对4种蓟马的生态和显微形态结构的关键区分部位进行详细描述,为有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性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2019年5—6月份,短角蓟马采集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黄蓟马和八节黄蓟马采集于内蒙古凉城县蛮汉山;棕榈蓟马于2020年9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芦村采集获得。

1.2 试验材料与药剂

试验材料:昆虫针、载玻片和盖玻片,离心管,注射器;试验药剂:AGA保存液(V(体积分数60%酒精)∶V(甘油)∶V(冰醋酸)=10∶1∶1),无水乙醇,质量分数为5%氢氧化钠,蒸馏水,体积分数为30%、50%、75%、90%、95%酒精,二甲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加拿大树胶(北京酷来搏科技有限公司)。

1.3 生态图片拍照方法

将供试昆虫(蓟马)放入离心管中,用无水乙醇浸泡,待其死亡后取出,平铺于载玻片上;在SZ660体视显微镜(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下,用昆虫针轻轻拨动蓟马双翅、足及触角,使其自然展开。整姿过程中,间断性滴加无水乙醇,整姿全过程在无水乙醇中进行;整姿后,待无水乙醇自然挥发完毕,使用LeicaDVM6数码显微镜(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及其自带软件(Leica Application Suite X,版本3.05)进行拍照。获取虫体部位全身、触角、头部、前胸、中胸、后胸、腹部背板、尾部和足等。拍照后的蓟马直接制作玻片标本。

1.4 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玻片标本制作根据张宏瑞等人[11]方法,将生态图片拍照后的蓟马放入AGA保存液离心管中30 min处理;用注射器吸出AGA保存液,加入质量分数为5% NaOH进行脱脂,浸泡时间根据虫体大小和体色深浅而定,一般虫体黄色浸泡2~3 h,黑色4~6 h。虫体脱脂后用注射器吸出脱脂液,加入蒸馏水充分洗涤虫体,冲洗一般两次,浸泡12~24 h,浸泡过程中可以用昆虫针轻轻挤压虫体,使虫体内含物排净;取出洗涤虫体,依次放入装有体积比为30%、50%、75%、90%、95%和无水酒精中脱水,每次10 min;脱水后标本放入离心管中,加入二甲苯,浸泡1 min左右褪色;处理后标本放在盖玻片上,在SZ660体视显微镜下进行整姿,该过程同样在无水乙醇中进行,整姿结束待无水乙醇挥发后,滴加拿大树胶于载玻片上,用镊子夹着盖玻片,沿着虫体尾部向头部的方向,轻轻盖于树胶上,完成封片。

1.5 玻片图片拍照法

玻片标本应用Olympus BX53正置显微镜(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及其自带摄像机DP74的DIC模式进行拍照,重点拍照触角节数、单眼前鬃、侧鬃,复眼后鬃、前胸前后缘、中胸、后胸中对鬃、腹部背板微弯梳、腹部背板缘膜、后缘梳、下颚须、中后胸内叉骨、腹板附属鬃和腹板7节后缘鬃等部位。

1.6 物种鉴定

根据《中国经济昆虫志》第55册缨翅目[12]、蓟马分类及鉴定的相关文献、中国蓟马科分属检索表等进行物种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蓟马的共同外部形态特征

由图1可知,根据制作的标本玻片(黄蓟马1片、八节黄蓟马2片、短角蓟马8片、棕榈蓟马26片)观察黄蓟马、八节黄蓟马、短角蓟马和棕榈蓟马等雌虫虫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图1 蓟马全身生态特征

4种蓟马共同特征有虫体黄色,触角各节颜色差异微小,头部单眼前鬃缺,单眼前外侧鬃1对,复眼后鬃5对,后单眼后鬃1对,下颚须3节;前胸背板有弱横纹,前外侧鬃2对,后外侧鬃1对,后角鬃2对,后缘鬃3对;中胸背片布满横纹,前外侧鬃、前中鬃和后缘鬃无显著差异;后胸背片前中部为横纹,两侧为纵纹,前缘鬃和前中鬃长短、间距均无显著差异;前翅前脉基鬃7根,前脉鬃10根,前脉端鬃3根,后脉鬃12~16根;腹部背片节Ⅱ侧缘纵列鬃4根,节Ⅴ背片无鬃孔均位于背片后半部,中对鬃均在背片前半部,位于无鬃孔前内侧,中对鬃间距近似,节Ⅴ-Ⅶ背片各1对微弯梳,节Ⅷ背片微弯梳位于气孔内侧,后缘梳完整,节Ⅸ背中鬃、中侧鬃及侧鬃长短近似。4种蓟马的体色、触角颜色、单眼前鬃、单眼间鬃、复眼后鬃、后单眼后鬃、下颚须、前胸背腹板、中胸背腹片、后胸背腹片、翅脉鬃、腹部节Ⅱ背片、节Ⅴ背片无鬃孔和中对鬃位置、节Ⅷ背片、节Ⅸ背片等13处特征部位极为相似。

2.2 4种蓟马头部的特征差异

由图2、图3、图4可知,黄蓟马、短角蓟马和棕榈蓟马触角7节,八节黄蓟马触角为8节。黄蓟马单眼间鬃位于前后单眼中心连线上;八节黄蓟马单眼间鬃在前单眼后外侧,位于前后单眼内缘或中心连线上;而短角蓟马、棕榈蓟马单眼间鬃在前单眼后外侧,位于前后单眼外缘连线之外。

图2 蓟马触角生态特征

图3 蓟马触角显微特征

A.黄蓟马,B.八节黄蓟马,C.短角蓟马,D.棕榈蓟马;绿色箭头所指为单眼前外侧鬃,红色箭头指为单眼间鬃,粉色箭头指为复眼后鬃,蓝色箭头指为单眼后鬃。

2.3 4种蓟马腹部特征的差异

由图5、图6可知,黄蓟马、八节黄蓟马、短角蓟马腹部背板节Ⅲ-Ⅴ背片鬃Ⅱ(亚中对鬃)比鬃Ⅲ短而细。而棕榈蓟马腹部背板节Ⅲ-Ⅴ背片鬃Ⅱ大小和粗细相似于鬃III。

A.黄蓟马,B.八节黄蓟马,C.短角蓟马,D.棕榈蓟马;红色箭头指为鬃II,绿色箭头指为鬃III;生态图片中个体与玻片标本的显微图片个体是同一个体。

A.黄蓟马,B.八节黄蓟马,C.短角蓟马,D.棕榈蓟马;红色箭头指为鬃II,绿色箭头指为鬃III;紫色虚线圈为微弯梳;生态图片中个体与玻片标本的显微图片个体是同一个体。

2.4 检索表

1.触角7节

2

1′.触角8节

八节黄蓟马

2.腹部节III和IV背片鬃II(亚中对鬃)长度和粗细显著细小于鬃III

3

2′.腹部节III和IV背片鬃II(亚中对鬃)长度和粗细相似于鬃III

棕榈蓟马

3.单眼间鬃位于前后单眼外缘连线之外

短角蓟马

3′.单眼间鬃位于前后单眼中心连线上

黄蓟马

3 讨论与结论

黄蓟马,Schrank于1776年作为Thrips新种进行描述,定名为Thripsflavus;1916、1935和1946年归属Physothrips和Taeniothrips,1980年Bhatti改为ThripsflavusSchrank。短角蓟马,Priesner于1920年作为Thrips的Thripsflavus(黄蓟马)新变种进行描述,1976年Mound等人改为ThripsbrevicornisPriesner。八节黄蓟马,Bagnall于1923年作为Physothrips新种进行描述,定名为Thripsflavidulus;1928—1968年归属Taeniothrips, Jacot-Cuillarmod于1975年改为ThripsflavusSchrank,1980年Bhatti改为Thripsflavidulus(Bagnall)。棕榈蓟马,Karny于1925年作为Thrips新种进行描述,定名为Thripspalmi;1928—1968年出现种名混乱现象,Ananthakrishnan et Jagadish于1969年改为ThripsflavusSchrank,1970年Bhatti改为ThripspalmiKarny[12]。由此可见,该4种蓟马与Physothrips和Taeniothrips种类近似。短角蓟马、八节黄蓟马和棕榈蓟马等3种蓟马曾经一段时间内命名为黄蓟马。因此,该4种蓟马一般情况下极难鉴别。

该4种蓟马主要在体色、触角、单眼间鬃、翅胸背腹片、前翅等13处部位极为相似。黄蓟马和八节黄蓟马的单眼间鬃位置与短角蓟马和棕榈蓟马的不同,该特征可区分上述2组蓟马。黄蓟马与八节黄蓟马仅以触角节数可区分。短角蓟马与棕榈蓟马仅以腹部节III-V背片鬃II(亚中对鬃)和鬃III长度、大小可区别,其余特征部位相似。短角蓟马触角节4~7颜色深于黄蓟马和八节黄蓟马;棕榈蓟马触角节3~6端部约1/2棕色,明显区别于其它3种蓟马。由此可见,该4种蓟马之间,最多差异点有4处不同,最少仅有1处不同,4种蓟马在鉴定过程中极易混淆,容错率极高。对4种蓟马的鉴别,主要观察触角颜色、触角节数、腹部节III-V背片鬃II(亚中对鬃)和鬃III长度、大小和单眼间鬃的位置。

据文献记载黄蓟马单眼间鬃长度20 μm、八节黄蓟马19 μm、短角蓟马23 μm、棕榈蓟马18 μm,短角蓟马单眼间鬃最长[12]。本研究4种蓟马单眼间鬃测量长度为黄蓟马20 μm、八节黄蓟马17 μm、短角蓟马19 μm、棕榈蓟马22 μm,棕榈蓟马的单眼间鬃最长,这与文献记载并不相符,对于该4种蓟马的鉴别不考虑单眼间鬃的长度。

4种蓟马的前翅前脉基鬃为7根、端鬃为3根。据文献记载黄蓟马前翅前缘鬃28根,后脉鬃14根;短角蓟马前翅前缘鬃28根,后脉鬃16根;八节黄蓟马前翅前缘鬃24根,后脉鬃16根;棕榈蓟马前翅前缘鬃24根,后脉鬃12根[12]。本研究发现,黄蓟马和短角蓟马前翅前缘鬃27根,后脉鬃14根;八节黄蓟马前翅前缘鬃26根,后脉鬃13根;棕榈蓟马前翅前缘鬃24根,后脉鬃13根。另外,研究发现前脉端鬃存在不等距分布和左右前翅端鬃数量不对等的现象。八节黄蓟马观察2个标本,其中一个标本的右翅前脉端鬃不等距排列,另一个标本的左翅前脉端鬃不等距排列。短角蓟马观察8个标本的左翅前脉端鬃均是等距排列,3个标本的右翅前脉端鬃不等距排列。目前为止,缨翅目昆虫的左右前翅前缘鬃、前脉基鬃、前脉端鬃和后脉鬃等不等距排列现象尚未报道。匡先钜等[13]认为昆虫种群中的个体体型变异非常普遍,种群内成熟个体的体型通常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该变异通常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该4种蓟马前翅前缘鬃、后脉鬃的数量可作为基本参考特征。前翅前缘鬃、后脉鬃的数量差异及八节黄蓟马和短角蓟马的前脉端鬃不等距排列与适生环境因素有关。

猜你喜欢
单眼玻片棕榈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在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的应用效果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外伤致单眼盲者健侧眼视觉功能受损的法医学鉴定1例
食肉动物眼睛向前,而食草动物长两边
可移动染色和废液处理装置的制作
使用尖玻片、毛细管和尖滴管三种玻璃尖端电喷雾离子化质谱分析方法
棕榈树
棕榈
采用插板法测试沥青表面自由能的误差分析*
共价偶联法在玻片表面固定适配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