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酸电化学除氯实验研究

2022-01-07 10:41周鹏飞
浙江化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氟硅酸电解槽阴极

周鹏飞,姜 菲

(贵州瓮福蓝天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福泉 550501)

国外氟硅酸的纯化有四种方法:德国专利DE1243802 和DE1095859 采用含45%~55%P2O5的磷酸提纯含量为15%~20%的氟硅酸,可以得到含量为30%左右的氟硅酸;美国专利US3645678采用90%以上的浓硫酸使氟硅酸脱水,生成四氟化硅,四氟化硅挥发后,用稀氟硅酸吸收,即得含量为40%~60%的较纯氟硅酸;Tivnan 等[1]采用高分子胺吸附浓缩提纯氟硅酸;Tomaszewska[2]采用膜蒸馏法(membrane distillation)对粗氟硅酸进行浓缩提纯,净化效果很好。这四种方法均是在浓缩的同时对氟硅酸进行提纯,工艺较复杂,投资大。高分子胺吸附法需要进行后续分离,分离效果有限。并且这四种方法对易挥发的轻组分如氯、碘从氟硅酸中分离的效果不明显。国内对氟硅酸的纯化主要采用改性活性炭吸附法,此方法对除去氟硅酸中的砷、氯和碘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吸附杂质的同时也吸附走一定量的氟硅酸,造成氟硅资源浪费并且活性炭的再生利用存在较大困难。

在氟硅酸所含各种杂质中,氯元素难去除且影响大。氯与氟属同族元素并且性质相似,很难用常规方法有效去除。为了解决困扰多时的氯元素脱除难题,本课题小组拟采用电解法进行氟硅酸除氯实验研究。目前未见有此法提纯氟硅酸的报道,本方法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少、操作简便,易于实现工业化。本实验项目的成功开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氟硅酸工业化利用的诸多难题,并且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1 实验原理

氟硅酸中氯、碘、氟硅酸根离子等拥有不同的电极电势,根据卤素离子还原性的差异:F-<Cl-<Br-<I-,将氯离子电解成氯气从阳极逸出。

通电前,H+和Cl-等在氟硅酸溶液中自由移动;通电后,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改作定向移动。溶液中带正电的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向阳极移动。在阴极,H+获得电子而还原成氢气从阴极逸出;在阳极,Cl-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氯原子,并两两结合成氯气分子,从阳极逸出。

阴极:2H++2e-→H2↑

阳极:2Cl--2e-→Cl2↑

电解过程中电极材料的选择会对电解实验进程有一定的影响,电极材料必须有较好的抗酸性、抗腐蚀性及抗氧化还原性,故选用碳棒为阴极材料、含稀有金属涂层的钛板为阳极材料进行实验。

微课资源库建设工作量比较大,笔者组建了“C语言程序设计”团队分工协作来完成微课的课程建设。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选题、视频拍摄、制作、加工等流程,把适合制作成微课的知识点选取出来,特别是历年真题中反复考试的重难点知识选取出来制作成微课视频,其他授课内容利用传统授课方式进行讲授。每个微课视频的设计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完整的教学过程。

2 实验方案

2.1 实验原料

本实验原料选用瓮福蓝天湖北子公司C-4270(尾洗)外排氟硅酸,其组分和含量见表1。

表1 原料酸成分表

选用湖北子公司外排氟硅酸为原料,一方面是由于此处酸样氯含量高,实验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湖北子公司生产系统受氯元素影响较大,以此为基础的研究有利于未来在湖北子公司实现工业化电解除氯。

2.2 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以碳棒(自备)为阴极,钛板(含稀有金属涂层)为阳极,直流电源型号规格见表2。

表2 直流电源型号规格表

2.3 实验过程

称取一定量的原料氟硅酸溶液,放入简易电解槽中,在不同电位条件下观察电解情况,检测记录不同实验条件前后质量、温度、氟硅酸含量、氯含量等并计算对应的氟硅酸样品中氯元素脱除率和氟硅酸损失率。

3 实验数据及分析

3.1 实验现象

(1)电位在2.7 V、电流为0.26 A 时电解可以发生,有氯气及氢气逸出,但效率较低。气体逸出会导致液体飞溅。

(2)电位在6 V 以上时,有大量气泡逸出,效率较高。

(3)随着电解的进行,氟硅酸温度由20 ℃升高到52 ℃。

(4)当温度升高时,电流增大,电解效率增强。

3.2 不同电位条件下氯的去除情况

室温(20 ℃)下,称取4 组原料氟硅酸(各400 g),放入简易电解槽中,调整不同的电源输出,持续电解2.5 h。不同电位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电位实验结果

3.3 同一电位下持续电解情况

(1)室温下(20 ℃),称取400 g 原料氟硅酸放入简易电解槽中,电源输出调整为6.5 V,持续电解2.5 h。结果见表4。

表4 6.5 V 持续电解结果

(2)室温(20 ℃)下,称取400 g 原料氟硅酸放入简易电解槽,电源输出调整为7.5 V,持续电解2.5 h。结果见表5。

表5 7.5 V 持续电解结果

(3)室温(20 ℃)下,称取400 g 原料氟硅酸放入简易电解槽,电源输出调整为8.0 V,持续电解2.5 h。结果见表6。

表6 8.0 V 持续电解结果

4 结论

(1)随着实验电压电流的升高,电解效率也越高。

(2)通过电解,氟硅酸中氯离子含量从2.28%降低到0.06%以下,氯脱除率达到99.73%。

(3)电解后氟硅酸温度升高,氟硅酸损失率在0.92%~2.83%之间,其原因为氟硅酸自挥发及氯气、氢气逸出时产生的微量气提。

(4)相同条件下,氟硅酸中氯离子含量在1%以下时,电解效率持续降低。

5 电解除氯工艺应用前景

氟硅酸电解除氯工艺的应用前景有如下三方面:

(1)进一步释放以氟硅酸为原料的无水氢氟酸(AHF)装置产能,使AHF 浓缩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提升产品质量。

(2)从根本上解决了以氟硅酸为原料生产AHF对高氯氟硅酸的应用限制,为贵州磷化集团AHF项目国际化推广提供重要支撑。

(3)为以氟硅酸为原料生产高品质氟盐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氟硅酸电解槽阴极
碱性电解槽成本最低
Evaluation of Arctic Sea Ice Drif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Near-surface Wind and Ocean Current in Nine CMIP6 Models from China
工业生产氟硅酸镁工艺探究
场发射ZrO/W肖特基式场发射阴极研究进展
电解槽焊接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氢氧化钠-氟硅酸铵改性HZSM-5催化甲醇制丙烯
IT-SOFCs阴极材料Sm0.8La0.2Ba1-xSrxFe2O5+δ的制备与表征
微生物燃料电池空气阴极的研究进展
零极距电解槽改造的几点思考
电解槽修复方法